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敕勒川系列”品牌、推进5A级景区创建……2020年呼和浩特文化旅游工作这样做!



3月24日

2020年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

工作会议举行

今年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

将有哪些亮点

一起来看~

打造“敕勒川系列”文化旅游品牌


2020年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工作将加快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


据介绍,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将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支持旅游景区发展夜间经济,开展国家级消费试点城市和夜间消费集聚区申报工作。
将打造“敕勒川系列”品牌,重点以呼和浩特市年接待量超过5万人次的农牧家乐企业为核心,开发多元化的农村休闲项目、提升配套服务设施,统一以“敕勒川部落”对外宣传运营。整合呼和浩特所有特色风味,以“美食+旅游”模式,推出“绿色健康、纯天然无污染”的美食旅游名片“敕勒川味道”向外推广。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授权使用“敕勒川悦礼”统一标识。
在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实施文化和旅游商品进景区计划,支持高A级景区开设文化旅游商品实体店,支持企业在民航、铁路、公路、中心商业区、文化文物单位开设文化旅游商品实体店。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自治区举办的文博会、旅博会以及文化旅游商品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推动资源互通、品牌互促、活动互融,借助国家级各类会展、赛事平台宣传推广呼和浩特。


全力接轨高铁时代 扎实推动资源开发利用


2020年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工作将全力接轨高铁时代,扎实推动资源开发利用。


据介绍,2020年呼和浩特市将认真谋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大青山前坡生态长廊战略性总体规划、敕勒川生态文化旅游区详细规划及敕勒川生态文化旅游区核心区重要景观提升”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呼包鄂乌文化旅游协同发展。配合做好黄河几字湾呼和浩特段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以托克托县和清水河县为重点,推动呼和浩特市黄河几字湾段文化旅游板块取得突破性进展。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围绕服务高铁时代的京津冀等地人群,加快打造集文化、生态、休闲、康养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在加快推进景区提档升级方面,将积极推进呼和浩特市5A级景区创建工作,重点指导神泉生态旅游景区、奥威蒙元马文化生态旅游区、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园、蒙牛工业旅游景区、蒙草·草博园、老牛坡红色文化旅游区、大青山红色旅游景区等景区提升品质。
同时,加快推动“旅游+农业”项目实施,打造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提升青格尔牧家乐、神泉山庄、牧源山庄等农牧家乐服务品质,指导奎素村、恼包村等地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民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红色旅游,依托呼和浩特市红色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水平。发展冬季旅游,助推呼和浩特市冰雪经济发展。
此外,加快推进“智慧文旅”平台建设。线上整合数据资源,线下统一管理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引导行业自律,综合提升文化旅游广电公共服务质量水平。
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2020年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工作在加大力度推动公共服务补短板、提效能方面,将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一是建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强化基层文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发展文化大院、文化户。
二是推动呼和浩特市“两馆一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建设达标。基本建成以市图书馆、群艺馆为中心馆,旗县区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乡镇(街道)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草原书屋、文化大院等为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四级服务体系。
三是开展数字文化服务,市图书馆建设3个以上特色数字资源库、市群艺馆建设2个以上特色资源数据库。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完善综合性公共数字服务平台“青城文化云”,保障基层群众共享公共数字文化成果,稳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四是深入实施“鸿雁悦读”计划,打造“24小时城市书屋”“24小时微型图书馆”“数字阅读机(包含草原书屋数字阅读机)”“24小时信用图书借还机”四种不同形式的“鸿雁书屋”。完善电子资源配置、物流服务车、核心业务系统和数字资源服务相关业务配置,做好图书采购工作,开展课题研究与研讨、宣传推广工作,推进“鸿雁悦读”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五是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程”“文化进社区”“惠民演出季”等引领性、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展示展演平台,引导乡镇(街道)、村(社区)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支持戏曲传承发展,推动“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
六是推动文化志愿服务,落实《呼和浩特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做好“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行动计划。继续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等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计划。加强文化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培育和打造一批文化志愿服务的品牌活动。
七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动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八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鼓励房车、自驾车营地建设,开展落地自驾与异地还车业务,为游客搭建全方位服务平台。



丨本期来源:综合人民网内蒙古

丨本期编辑:张宁

丨本期责编:雅文

丨本期审核:韩舒杨

丨本期监审:曹秀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