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农业企业家,农业4.0才是未来努力方向!

2017-06-08 温铁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在京西宾馆举行的“第十一届大赢家中国魅力全农业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博士生导师温铁军教授就世界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农业企业的未来发展。


  1、城市化不能解决三农问题


  有人说城市化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这个观点我在90年代是激进的主张者,对不起,现在我退出来了。绝对不敢再讲靠城市化解决中国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我们大量的去调查了世界上城市化高以70%的情况,发现几乎没有哪个国家靠着城市化能够缓解贫困。


  城市化只是空间平移的集中贫困,使得贫困集中爆发。以最近巴西为例、委内瑞拉为例,都很清楚看到,这两个国家都是80%以上城市化率。农村贫困导致农民卖地,卖地上哪去?城市。进哪?贫民窟。贫民窟谁控制?黑社会。所以巴西想搞个世界杯足球赛,对不起,得出动国防军,坦克装甲车站在十字路口上,完全违反宪法。


  因此,在城市化解决贫困问题的手段上,我们不能激进,不能一蹴而就。城市化绝对不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最有效的手段。


  2、从世界农业格局谈中国农业模式


  我希望我的介绍能让大家对农业有个基本认识,结合这个世界实际情况至少用自己眼光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回事儿,不至于被某些说法左右。一直以来我们谈的是学习欧洲家庭农场模式,学习美国大规模农业模式,却很少有人从根本分析这些与我们的不同处,农业模式不能照搬,只有潜心分析,才能找到自己的道路。



  资本主义分三大模式,这跟农业三大板块一样的。那些殖民化大陆的资本主义就是典型的英格鲁撒克逊模式,那叫做野蛮资本主义,因为他们在殖民化过程中间充满了反人类的国家犯罪。


  莱茵模式指的是现在欧洲大陆。欧洲农业是中小农场农业,因为他们的农业规模小,没有国际竞争力,所以食品价格奇贵,政府补贴奇高,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欧洲的农民也不干农业,于是乎是市民来干。市民干成什么呢?干成欧洲绿色主义,欧洲的绿党政治。于是乎生态、环保等等这一套和人权结合在一起的办法从欧洲兴起。把他变成莱茵模式变革。


  当谈农业结构调整的时候,莱茵模式农业最后结构调整,调整成市民农业、绿色农业、环保农业,就变成今天大家所说的第三产业、第四产业乃至于第六产业。


  而东亚模式其实是以日韩模式为主,我们现在属于半东亚模式,半殖民化大陆的模式。


  在东亚模式中我们属于农民平均分地,形成小有产者的社会下层。小有产者,社会下层最难办的是什么呢?他们大多目光短浅,没有长远战略。而中国在土改过程中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高度分散,几乎不可能被整合。我们现在90%以上还是数以千万计的小农户养殖。如果你们看商品类,大量的还是农户。因为他面广量大,所以一定产生交易费用。


  而这样的交易费用几乎是不可克服的。指望我们现有政策克服交易费用,很难。各位企业你们也不要怪,假如企业进入地方,你想跟农民交易,包括说地租为什么这么高?分散交易地租能不高吗?因为他们不可能集中来竞价,它是分散的。你对每个农民单个交易,交易成本一定很高。你说我找政府,对不起,政府也根本跟农民打不起交道,因为他同样是外部主体。


  所以我们说任何外部主体,无论你是企业还是政府,只要你进入高度分散小农经济,一定面对交易成本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深改没找到改革对象的点。


  过去说农村有问题的时候我说一句话,三农问题的根源从来不在三农。我一直强调农业是问题但不是农业的问题,粮食是问题但不是粮食的问题。尽管三农问题是我提出的,但我得说三农根源都不在三农。在什么?在中国要加快工业化,工业化的剩余从哪来?原始积累从哪来?从农业那来。你从三农提取剩余农村就贫困,农民就贫困了。不是他应该贫困,更不是小农自身出了问题。


  3、农业企业家:没有人真正了解中产阶级要什么


  作为企业家有几个人认真研究一下你的农产品面对的消费群体?我们做市场研究,得知道什么是目标客户群。


  新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人群将近5亿人口,这5亿中产阶级农产品消费需求到底是什么,有人研究吗?我们的研究跟不上这个社会的实际变化,我们将要崛起的中产阶级是5亿的人群,我们是分散的,我们是很难被整合的。我们也存在严重的交易费用,但有谁研究我们呢?我们在农业领域中我们到底需要什么,企业家不研究我们,中国农业问题离不开我们的意见。(温老师现在是新希望集团的独立董事,话说近年来新希望针对中产市民群体的动作真的是不少→ →小米联手新希望成立首家移动互联网银行、新希望六和买“厨房”布局全产业链)


  4、农业4.0才是农企未来努力的方向,也是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


  农业1.0指的什么?什么叫农业第一产业?农业从来是可持续的,因为它是和自然高度结合的,它是一个自然过程和经济过程有机结合的领域,因此过去不是第一产业。


  什么时候开始有农业第一产业,农业1.0呢?是当西方宗主国从殖民地的大农场来占有大规模农业剩余的时候,因为这些才导致英国工业化占有农业一产的剩余,才有了把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这种要求。所以农业1.0版就是农业的大农场农业产生超剩余,用于宗主国本土的工业化,这个过程叫农业1.0。


  而当工业化实现之后,就有了工业产品来改造农业的要求,改变我们今天所说的农业的化学化,农业的薄膜化,农业的机械化,农业的等等这些化,农业电气化,所有这些化都是当工业化形成之后工业产品一定要覆盖农业,因此体现的是工业资本的力量。就是农业2.0版,就因工业要求改造农业而产生了。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工业过剩,用过剩工业去改造农业接着就造成3、5年之内就造成了农业严重过剩。


  我们现在是2008年西方发生金融危机,导致2009年全球危机,全球危机引发的中国第二轮生产过剩,我们现在农业所遭遇的困局,是第二轮生产过剩的困局。(第一轮是我们1998年遭遇的工业生产过剩,当时开始提出农业产业化,结果五年之内出现了中国农业的第一拨过剩,第一次过剩大约产生在2003年到2005年前后。)


  如果我们不善于把重大问题放在一起联系的思考,我们很难理解我们今天农业的困局到底产品了什么,根本不是我们的农业人不努力,而怪我们遭遇到了第二轮生产过剩。


  而第二轮生产过剩又是一次全球性的。我们的理解就是农业的二产化,就是农业2.0版,或者叫农业产业化,并不是产业自身对或不对,大家都在产业化之中,我们遭遇到了我们之外的问题。因为大多数人对我们之外的问题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往往自己找不到原因,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所以说很多人开始转,占向什么呢?转向农业3.0。


  既然农业2.0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是不是3.0能解决问题呢?于是乎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养生农业、景观农业等等应运而生了。所以你看最近十年就是农业3.0版在中国空前活跃的时期。


  2.0版其实已经过去了,在各位继续强调按照工业化的方式改造农业,我得提醒你注意,那是上一个年代的事,继续这样强调你有点out,要抓紧调整自己的思路,抓紧形成农业3.0版。


  而农业3.0版的高端是什么?ABCD四大公司他们靠什么盈利?绝对不在第一产业。他的第一产业是放给殖民地国家,是放给发展中国家的。他做什么?首先紧密结合金融市场,所以粮食的竞争根本就不是谁的经营效益好坏,而是你背后金融资本的代价过程,叫金融成本到底占多少。


  所以大的跨国公司在农业里面中之所以能够呼风唤雨,并不是说农业做的成功,而是他从资本市场或者从资本源头所得到的投资价格水平。你跟他打吗?如果我们要做,我们的农产联盟一定要找到一块跟金融接轨的接口。怎么在于获得最便宜的金融,怎么才能使国家金融对农业真正给予低融资利率的扶持,这是我们要拿的一个大事。


  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其实是农业4.0版,就是使农业回迁社会,变成生态化和社会化农业。生态化和社会化农业,因为嫁接或回迁了生态回迁了社会,而使的社会投资,生态的投资和农业自身所创造的正外部性有机结合,于是4.0版才是我们大家应该努力的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