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成立65年了,听队长讲述这支测绘队伍的故事
导读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艰苦奋斗的70年里,中国大地上涌现出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追梦人”,他们奉献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谱写着“追梦人生”,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变化。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自然资源部第一大队测量队,听他们讲述70年里的人和事,回望历史,追梦未来。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柳洪华):测绘工作者是国家各项建设的先行军。从珠穆朗玛峰到港珠澳大桥,从内蒙戈壁到青藏无人区,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有“测绘人”的足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成立65周年。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来到国测一大队,对话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听其讲述国测一大队与祖国共奋进的光辉历程。
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徐伟航
当天的采访就在国测一大队的荣誉室进行。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在国测一大队的荣誉室里,面对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和成绩,看着建队之时所使用的装备和生活用品,看着每一次队员们外出测绘工作场景的照片,时间好似瞬间被拉回到1954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经济和国防建设急需测绘依据。1954年,国测一大队在西安成立。这支队伍的主要职责就是承担国家测绘基准的建立工作,包括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天文基准、大地坐标系的建立等,这些都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李国鹏自毕业时起就在国测一大队工作,也是有着近20年工作经验的“老测绘人”,对大队有着很深的感情,讲述起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好像有着说不完的话。
“国家大地原点”模型 摄影 柳洪华
“大队成立之初,在技术人员、测绘设备、工作装备等方面都很匮乏,但是老一代队员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测绘出精确的成果,满足了国家建设的需要,其中就包括在1978年完成的国家大地原点的建设,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相对独立、高精度的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在此之前,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先前使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统是在前苏联大地坐标系的基础上建立的,误差极大,且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和挑战。国家大地原点的建成,是国家独立自主与科学技术进步的象征,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李国鹏说。
65年斗转星移,见证了国测一大队几代测绘人的无私奉献与执着坚守。1959年在新疆阿勒泰作业的宋泽盛因抢救队友和测绘仪器不幸坠崖牺牲;1960年在新疆南湖戈壁作业的吴昭璞遭遇断水干渴不幸牺牲,16年后他的儿子吴永安成为国测一大队的新成员,继续着父辈的事业;1963年在甘南腊子口地区作业的钟亮其,被土匪残害;1975年珠峰测量时,老党员邵世坤等8名同志,在生命的禁区奋战80多天,最终将测量觇标牢牢地矗立于珠峰之巅;1984年南极科考时,老队员刘永诺航程4万公里,第一次把测绘点布设到2万公里之外的南极,制作了中国第一张南极地形图,填补了中国极地测绘空白……
国测一大队荣誉室内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模型 摄影 柳洪华
随着国家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国测一大队也在和新中国一起成长,测绘人在工作中也深刻地感受到国家70年的沧桑巨变。
在李国鹏看来,无论是从测绘装备还是测绘技术的发展中都能深切感受到国家的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我们所使用的测绘仪器大多数都是国外生产的,进入2000年后,我们国产的测绘装备研发生产能力大大增强。现在,我国已经发射了多颗专门用于测绘的遥感卫星,无人机测绘、卫星导航等装备也快速提升。”李国鹏介绍道。
“此外,在技术方面,在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中,我们运用多种手段精确测得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2012年至2015年,测绘工作者用三年的时间建立了我国新一代大地控制网和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之前国家测绘基准的建设,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2018年10月,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在大桥建设之初,国测一大队前后历时6个多月,依托技术优势,精准施测,完成了港珠澳大桥首级测量控制网建立工作,测绘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大桥的后期施工建设提供了精准的测量数据。
多年来,国测一大队测绘出的精准的测绘成果,已广泛应用到水利、国土、规划、交通、防灾减灾、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等多个领域,为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多个重大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测绘支撑,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精准的测绘服务保障。
“忠诚一辈子 奉献一辈子”是国测一大队的精神写照 摄影 柳洪华
野外测绘工作是艰辛而危险的。从1954年成立到1989年,国测一大队就先后有46名队员在野外测绘一线殉职。2006年国家实施的西部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工程作业区域主要在南疆沙漠、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等地区,许多高寒地区被视作“生命禁区”,国测一大队始终奋战在测绘第一线。建队60多年,国测一大队始终保持着优良的工作作风,坚强的战斗力,在诸多的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走在前列。
“如果说有什么力量支撑着国测一大队全体队员数十年如一日献青春、洒热血,那就是 ‘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我认为,国测一大队最大的财富就是忠诚与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功利主义一定程度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当下,这种精神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李国鹏说。
测绘精神到底是什么?1975年,参加珠穆朗玛峰首测的老队员郁期青说过,测绘精神的实质就是尽最大努力,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伴随着祖国奋进的铿锵步伐,国测一大队作为改革开放的实践者、见证者、受益者,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变化的是技术水平、装备能力、服务领域、队容队貌等,而不变的是爱党爱国的情怀、忠诚奉献的品质和敬业奋斗的精神。
对于未来,李国鹏表示,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步伐,测绘工作将全面融入到国家自然资源工作的大框架中,而测绘正是自然资源管理中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和精准施策的基础性工作。国测一大队肩负起了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的新使命,踏上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
“国测一大队将继续保持大地测量发展核心,多种业务协同发展,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技术一流、装备先进的适应未来测绘发展需要的国家一流测绘队伍。”李国鹏自信而坚定地说。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柳洪华):“让我最难忘的是1999年在新疆甜水海进行的网络工程项目,其中的一个监测点需要10天10夜连续性监测。期间我在一次给设备更换电池的途中,由于坡陡路滑,险些掉入悬崖。那一次是我第一次经历生死。”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下称国测一大队)项目部主任柏华岗回忆着1999年他在新疆甜水海进行网络工程项目测绘时的场景,看着手指上留下的伤疤,柏华岗似乎陷入了几秒钟的沉思。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柏华岗进入国测一大队的第22个年头。在国测一大队的荣誉室,柏华岗向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讲述着自己的“测绘人生”。
柏华岗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尚军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经济和国防建设急需测绘依据。1954年,国测一大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应运而生,肩负起国家测绘基准体系的建设与维护,包括国家和省级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的布测任务。
在所有测绘任务中,珠穆朗玛峰的测绘数据对于“测绘人”而言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珠穆朗玛峰的相关测绘数据还被外国垄断,因此,测绘珠峰高程数据,事关祖国的荣誉和尊严,而国测一大队便是维护国家荣誉和尊严的践行者。1975年,国测一大队实施了中国历史上对珠峰的首次精确测量。1975年5月27日,3米高的橘红色测量觇标第一次竖立在珠峰峰顶,数据定格在8848.13米。
8848.13米这一数据被写入教课书,一直沿用至2005年。
1975年国测一大队对珠穆朗玛峰进行测量
“从地质学的角度出发,精确测定珠峰高程,将为地质演变、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在维护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柏华岗说道。
由于珠峰数据对于测绘地质、地球板块位移、上升都有很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地壳运动也会使珠峰高度产生变化,因此,2005年国务院决定对珠峰进行复测,国测一大队再次肩负起这一历史性任务。而这一次,柏华岗的名字出现在了测绘队员名单中。
“珠峰测量从前期准备、人员训练、物资准备到实施测量,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其中测量的时间就需要三到五个月,因为我们日常在低海拔地区生活,在测量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人对恶劣环境、高原环境的适应。”柏华岗说着,也似乎在回想着那次珠峰测量的经历。
2005年10月9日,国务院公布珠峰高度为8844.43米。而2005年的复测和1975年的首测之间的不同之处,却让柏华岗感慨万分。
“因为珠峰的实际高度是我们在峰顶所测的高度值减去峰顶岩石面与雪面的高度。在1975年测量时,珠峰峰顶上的积雪厚度是用钢钎插入雪中,然后再测量钢钎的长度;2005年复测时,我们就用上了雪深雷达探测仪来精确测量岩石面的高度。设备的升级,折射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柏华岗说。
2005年国测一大队对珠穆朗玛峰进行复测
如今已是国测一大队项目部主任的柏华岗,在1997年成为国测一大队的一员。22年的光阴里,柏华岗走遍了祖国大地,走一步测一步,用他的话说,“测绘人”都是用脚步在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
22年里,柏华岗不仅丈量着祖国大地,似乎也在丈量着时间、丈量着生命。因为在进队的第3年,他便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生死。
“1999年,我们来到新疆甜水海做地壳形变监测,我和一位老同志负责的一个监测点要连续进行10天10夜不间断监测。当时的设备很耗电,每天需要在早上8点和晚上12点更换电池,电池差不多有10斤重。甜水海荒无人烟,环境恶劣,在一次给设备更换电池的途中,由于刚下过雪坡陡路滑,上山的过程中脚下一滑,险些掉入悬崖。那是我第一次经历生死,吓得我一身冷汗。”柏华岗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似乎就在昨天。
自1997年进队以来,参加过中国公路GPS测绘工程、海岛(礁)测绘、珠峰复测等测绘项目的柏华岗,除了甜水海以外,死人沟、三十里营房这些在普通人听来奇怪而陌生的地名,都留下了柏华岗和他同事的脚印。
“在甜水海那一次,要不是我在下滑的过程中抓住了石头……但青藏板块一直都是‘测绘人’的向往之地。这个经历对我影响很大,经历过生死之后,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对我来说都不是困难。”柏华岗说着。
无论是测量珠峰,还是城市中的基础测绘,对柏华岗和他的同事而言,都是同等重要的测绘任务。
西安是国测一大队的家,而如今的西安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迎来黄金机遇期的西安正在奔跑,国测一大队也在积极的为西安、为陕西的发展贡献力量。
“现在全国范围内正在建CORS站(即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已建了四千多个。我们大队也参与了陕西境内CORS站的建设,2018年建成,现在已经开始服务了。陕西一共建了80多个CORS站,在全国省级的CORS站中,陕西的水平应该是最高的,每个CORS站都是双系统运行,能保证厘米级服务。”柏华岗介绍道。
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获取各类空间的位置、时间信息及其相关的动态变化。通过建设若干永久性连续运行的GNSS基准站,提供国际通用格式的基准站站点坐标和GNSS测量数据,以满足各类不同行业用户对精度定位,快速和实时定位、导航的要求。“特别是现在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利用CORS站系统就可以实时准确定位,广泛应用在交通行业、物流业、精密农业、无人驾驶等很多领域。”柏华岗说道。
对于未来的期待,柏华岗说:“做了20多年的测绘工作,过去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基础设施等硬件都很落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道路等基础设施上了一个台阶,现在用的GNSS接收机、高精度水准仪等测绘装备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等全国的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建成后,测绘工作将更加高效便捷,测绘也会和其他更多技术、更多领域融合起来。”柏华岗期许着。
-----END-----
交流 / 咨询 / 投稿 / 合作
(请加微信:17051018898)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国测一大队 中国测绘学会
作者:任秀波、尚军
推荐阅读
重磅!测绘地信产业喜迎2.86万亿市场良机!
推荐关注
测绘英才网
觉得不错请点赞!转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测绘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