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北斗超过GPS,130个国家上空卫星数量占优
导读
据日经中文网8月20日报道,2018年,中国卫星在轨运行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多,并在世界三分之二的国家上空可见。与此同时,支持中国卫星的智能手机和车载设备也在激增。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
该媒体认为,中国在掌握定位数据业务领域主导权的意图日趋明显。
图源:日经中文网
报道称,根据美国卫星接收器企业Trimble(天宝)公司的卫星轨道数据,上述日媒发现“北斗”的数量迅速增加:
“中国在2018年接连发射了18颗卫星,该系统在轨运行35颗,超过了GPS的31颗。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为24颗,欧盟的“伽利略”为22颗。”
在联合国195个成员国的首都上空,在130个国家,每天可见的“北斗”卫星数量已经超过了GPS。
“以亚洲、非洲为中心,有100个国家能够见到最多的“北斗”可见星数; 在纽约和伦敦,有些时段的北斗卫星可见星数匹敌GPS和欧盟卫星; 在东京上空,“北斗”最多时有20颗以上在轨飞行。”
日媒指出,可见星数越多,越容易提高精度,中国今后将再发射10颗左右“北斗”卫星。对此,东京海洋大学的教授久保信明认为,“数年后北斗的精度将追上发达国家”。
文章称,在定位卫星领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领先。而作为后起之秀,由中国开发、曾用于军事目的的“北斗”系统,目前已经向民间开放,并在推动13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该系统。
北斗在130国超过GPS
该媒体进一步说,如果“北斗”成为标准,中国就能够在广泛领域出售技术。
如今,除智能手机和车载导航仪系统外,“北斗”系统实现了对飞机和船舶的控制利用。有预测认为,到2020年,相关市场规模达到1800亿欧元,将对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卫星定位系统对商业的拉动效应:
“美国高通最早供应支持北斗卫星的智能手机半导体; 瑞士的半导体企业也于2015年在车载用产品上支持北斗卫星; 联想集团5月宣布,在新款智能手机上搭载从北斗卫星接收多个信号的半导体,误差降至1米。”
而事实上,卫星应用在中国产生,后扩大至全世界的趋势日趋加强。
报道指出,中国已经在5G开发方面领先于世界,拥有众多专利。在技术创新和创造新业务方面,中国也将领先。美国制裁华为,正是说明美国担心中国将掌握新一代通信技术领域的主导权。
除了无线通信外,中国还正在全球扩大海底电缆网。2018年,中国铺设了全长约6000千米、连接南美巴西和非洲喀麦隆的电缆,以“一带一路”成员国为立足点,提供负责输送大容量通信数据的基础设施。
日媒指出,通信基础设施可以说是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如果通过基础设施加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力,在与之联动的产品和服务领域也将占据优势地位。
美国曾经凭借这一良性循环提升了整体实力:在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使用位置信息的服务开发领域先行一步,最大限度享受了“果实”。而现在,中国在定位系统的地位正逼近美国。
上图标注了全球可观测到定位卫星的国家地区首都,深蓝圆点为北斗卫星数量多于GPS的国家地区首都,浅蓝圆点为北斗和GPS卫星数相同的国家地区首都。来源:网易科技
目前,全球的主要半导体厂商正稳步推进支持中国北斗系统,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上述企业将无法在全球开展业务。
同样,在自动驾驶领域,定位技术也越来越中重要。阿里巴巴出资的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就使用了“北斗”的信号,并利用遍及中国的2000多个地面基站,开发出误差为“厘米级”的超高精度服务。如果上述技术得到发展,有助于推动无人驾驶服务推广。
该报道还称,根据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审议会发布的报告,预计从1994年到2020年,中国的定位卫星相关投资最高将达106亿美元。今后中国将发射约10颗北斗卫星,数量上“甩开”美国。
“美国在卫星领域可能加大对中国的施压,不过要想在商业‘战胜中国’,似乎已渐渐变得不可能了。”报道最后写道。
-----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来源:观察者网 转自:中国测绘学会
推荐阅读
【法规】自然资源部发布2019最新版《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全文
【视频】高温下的劳动者——测绘工程师 烈日下丈量城市“脉搏”
推荐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