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细数中国测绘学科里的那些名师,感谢带我入行的老师和师傅!
自1985年9月10日我国确定了第一个教师节,到现在2019年9月10日已经是第35个教师节了。小家在这里祝各位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今天是第35个教师节,
有人说,师恩如山;
因为高山巍峨,使人崇敬;
有人说,师恩似海,
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
当我们处于学生时代,
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有时候甚至老师的一句鼓励、一份关怀,
都会让我们的人生轨迹得以改变。
每个人与测绘结缘都是是从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始的,
那时我们带着求学的憧憬,
怀着既兴奋又好奇的心情进入了测绘这个行业,
那时候自己对测绘一无所知,
是老师的谆谆教导
让我们了解到测绘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工程测量、数字测图、
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遥感等等课程
老师说
测绘很大,大到你想象不到;
测绘很小,小到你受不了。
当我们进入社会,
才能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义;
在测绘行业中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未登上过讲台
却通过言传身教
将技能无私传授给他人
他们是良师亦是益友
他们就是带你入行的老师
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个带你入行,
领你奔跑的老师,
他(她)对你敞开了胸怀,
成就你如今这更好的模样。
是他们给我们上了人生第一堂测绘培训课
给我们讲解了测绘前辈的光荣事迹
是他们教会我们掌握先进测绘仪器使用方法
是他们给我排解工作压力
在生活中给予我无私的帮助
今天,我们再一起聊聊测绘行业的名师。
王之卓(1909年12月16日—2002年5月18日),河北丰润人,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武汉测绘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
王之卓教授曾专著或合编了《摄影测量学》《测量学原理》《航空摄影测量学》等学术论著。
他对中国测绘教育最大的贡献,就是奠定了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基石。1957年9月,在《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学报》创刊号上,王之卓发表了题为《偶然误差累积的系统现象及其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在中国首次提出了偶然误差累积的规律。
同年12月,他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苏朝越蒙五国测绘科技会议,发表题为《起伏地区航摄像片相对定向元素解算公式的研究》,提出的新解算公式之精度大大优于前苏联的“瓦洛夫公式”,被人称之为“王之卓公式”,从而确立了我国航测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刘先林(1939.4.19—),河北省无极县人 。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7年成为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教授级工程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测绘专家,他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誉为测绘界的“工人师傅”。
2017年,一张照片让当时78岁的刘先林院士意外成了“网红”,照片中,白发苍苍的刘先林坐在高铁二等座上,赤脚穿旧鞋,仍笔耕不辍。照片经微博发布后,引发网友点赞,有网友直呼“又见扫地僧”。
曾有媒体采访刘先林院士如何看待这次“意外走红”?刘先林院士说我想干自己喜欢的事儿。对于这个,我有点烦恼,也尽量回避。记得2006年有一轮宣传,20多家媒体记者扑在我们单位边上,花了我2天时间。我不想引起过多关注,也不想耽误时间。
刘先林一直致力于航空摄影测量理论与航测仪器的研究工作,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他通过仪器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
人民日报评论:刘先林,一位具有工人品质的高级知识分子,一名朴实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用他始终不渝的自主创新实践,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打破了中国数字航空测量仪器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写了中国航空摄影测量采用胶片的历史,推动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1932年10月22日出生于安徽桐城,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6年宁津生从同济大学毕业后进入武汉测绘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至1988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1988年至1997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担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宁津生院士可以说是我国测绘行业的泰斗人物,曾出版不少测绘专业经典的教材,例如《测绘学概论》获得了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一等奖。另外《现代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数字地球与测绘》《重力学引论》等教材相信不少测绘专业的学术都有读过。
宁津生是中国大地测量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之一,宁津生一直他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研究地球重力场理论、局部地球重力场逼近技术、卫星重力学和固体潮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为中国的测绘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名字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辑出版的《澳大利亚及远东名人录》。
李德仁,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泰县,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院长。
李德仁院士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出版专著10 部,主编论文集8部;发表期刊论文470 篇,其中第一作者183 篇;发表会议论文270 篇,其中第一作者119 篇。
李德仁院士提出的“可靠性和可区分理论处理测量误差”理论,为遥感测绘技术解决了测量学科100多年的难题,成为当之无愧的“遥感测绘第一人”。
在育人方面,李德仁独自与合作培养博士后10多名、培养硕士研究生80多名、博士研究生120名。培养了大批博士和硕士。李德仁是历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获得指导教师奖最多的博士生导师
不知道大家在上李德仁院士的遥感科学技术课上有没有认真听讲呢?点击观看《走进测绘殿堂:遥感科学与技术(上)(李德仁院士)》。
刘经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3年出生,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198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卫星定位应用、软件开发和重大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特别是在GNSS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成就显著。
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导。任教专业 : 工学-测绘类,所在院系 : 测绘学院,国家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教课程 : 测绘学概论。曾任武汉大学校长,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2012年9月至今任昆山杜克大学校长。
刘经南院士负责完成了多项大型科研和工程项目,推动了省级及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在中国的建设。获得三次国家科技进步奖,多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一次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还曾获得中国科协“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发表论文150余篇。指导完成了4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和70余篇硕士学位论文,目前指导的在读博士、硕士生有40多名。
左二为孔祥元教授
1940年3月出生,辽宁锦州人。1964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大地控制测量教研室主任。
孔教授所教课程包含了控制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GPS原理及应用、特种精密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学、工程建设监理学、工程项目管理学
相信有不少测绘专业的学术都读过孔祥元教授出版的《控制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等书籍。
《控制测量学》(上下册,武测版,1998年)获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及全国测绘优秀教材三等奖;还出版《控制测量学》(测绘版,1991年大专教材);翻译出版《精密工程测量的仪器与方法》(测绘版,1982年)、《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作业方法》(测绘版1985年)等书;
当然,我国测绘专业的名师还有很多很多,包括我国测绘学科的开创者夏坚白院士,还有陈俊勇院士、张祖勋院士、龚健雅院士、李建成院士......等等,这些优秀的测绘学者各自在不同的测绘领域推动着测绘科学的发展,他们是测绘学科的奠基者、发展者、创新者,同时也是受人尊重的育人教师。
在这个感谢教师的节日里,
让我们一起向那些年的测绘老师们
和带我们入行的师父们!
说声谢谢!
留言说出你最想对老师或师父说的话吧!
-----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来源:全成地信 RTK之家
推荐阅读
推荐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