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正从产品、技术、组织与标准政策创新中找到切入口
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之“新”体现在哪里?如何建立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围绕这些业界关心的话题,日前新型基础测绘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业界人士聚焦新型基础测绘相关的地理实体、实景三维、现代基准、组织架构、生产体系以及基础测绘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重庆市朝天门码头
传统基础测绘体系亟待转型升级
基础测绘是国家各级测绘主管部门和从业队伍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以35技术和4D产品为主要内容,体现在测绘基准、基础航空摄影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上。长期以来,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基础测绘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新时代,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重构的产业格局等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加快基础测绘转型升级,是急需共同探讨的课题。”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锐志表示。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基础测绘也呈现出诸多新问题,如生产上重复建设、重复测绘,统筹协调不够;管理上供给与需求不适应、分级联动与协同更新不同步;应用上不活、不广,产品形式固化等。此外,基础测绘的生产力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倾斜摄影测量、无人机测图、实景三维测量等新型测绘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交叉融合,是必然趋势。基础测绘事业的发展到了不破不立的关键时刻。
“要从内容建设、产品形式、服务模式、管理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探索创新,着力构建保障型、服务型和开放型基础测绘,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陈锐志说。
2015年6月,在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在2030年前全面建成"全球覆盖、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这对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勾画出其基本特征。
据了解,“全球覆盖"与"海陆兼顾"表明基础测绘的范围拓展至全球,并从陆地延伸至海洋;”联动更新"意味着打破传统比例尺测图的概念,按照地理实体建库,以实现国家和地方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的协同联动;“按需服务"即坚持需求决定生产的导向,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派生出多种满足社会各界需求的定制化产品。”开放共享"即明确新型基础测绘成果要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共享应用的服务方向。
“地理实体”对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如何建立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专家表示,要从产品体系、技术体系、组织体系与标准政策体系的创新中找到切入口。
业界首先将目光放在了产品体系的创新上,即通过开展地理实体数据产品的建设,来带动新型测绘技术、生产组织和政策标准的转型升级。
“所谓地理实体,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占据一定空间位置、单独具有同一属性或者完整功能的自然地理单元与人工设施。”武汉大学教授吴华意。
为何要建设地理实体?“因为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都是针对一个一个地理实体的。要保证地理信息的唯一性,处理地理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关联方式,统一纷繁复杂的地理信息表现形态,并展现地理信息本身的内在关联,地理实体正是解决之道。”武大吉奥首席规划师王国良表示。
2019年全国国土测绘工作座谈会曾明确提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要推动传统单一比例尺数据库向实体化、一体化时空数据库转变。“实体化"和"一体化”正是由“传统"向"新型"转变的核心特征。“地理实体的唯一性是最关键的,就像人都有唯一的身份证号一样,地理实体也要进行唯一编码。”王国良强调。
据悉,面向唯一地理实体,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地理实体分类方法及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分级施测方法,将为“只测一次”提供可能,真正解决重复测绘的问题。同时,通过地理实体的唯一编码,将地理实体名称、标准地址、空间位置等作为信息关联项,也可以无缝链接各部门应用产生的专题信息,为城市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地理底板。
如何体现个性化、非标准,实现“按需测绘”,也是新型基础测绘的一个重要指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成名提出,在信息化测绘时代,基于地理实体的建设,要构建无尺度地理要素数据库,打破传统基础测绘分级、分比例尺采集、建库的模式。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抓取、基于物联网的实时感知、天一空一地一人一体化处理、多源信息融合自动解译等关键技术,以及大众参与式的在线测绘,为各行各业提供尽可能详尽的地理信息素材,实现“一库多能,按需组装”。
对此,有些地方已经进行了探索。浙江省嘉兴市通过将人口数据、法人数据和其他部门专题资源与地理实体进行空间匹配并赋予地理实体唯一“身份证号”后,形成了地理实体码、身份证码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三码合一”,建立起城市信息模型,服务城市管理。
新型基础测绘让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立体化
面向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国防、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建设开始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
2019年1月21日,武汉市获自然资源部批复,成为全国首个国家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城市。“我们以建设‘空间一体、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为目标。”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的李海亭介绍道。
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建设,同样给予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更多想象空间。作为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试点项目,上海市创新性地探索了地理实体构建、入库以及全息数据的采集、管理方法。
上海市测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提出了基于地理实体的“智能化全息测绘”的理念,以地理信息服务精细化、准确化、真实化为目标,利用车载、倾斜摄影、便携激光扫描、固定测站等技术获取全息地理实体要素,并通过深度学习等A1技术提取地理实体数据等,结合调绘的各类社会经济属性,形成地上地下、室内室外一体化的全息高清城市信息化模型数据,为智慧城市提供全空间的地理信息服务,从而达到“绣花式”管理的目标。
在被称网友们称为“8D魔幻城市”的重庆,3D.全息空间数据,为全域8.24万平方公里的山川绘制了生动画像。通过综合多种技术手段,重庆实现了对全域自然资源格局与城乡风貌的全方位、立体化还原。利用空间数据中的地形、地貌、交通、建筑、管线、地址等海量信息,实现“一库多能,按需组装”,服务于各行各业。
“从二维到三维的测绘成果,将会以立体化、空间化的方式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社会应用服务。”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请添加下方小家微信:mysurvey)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李卓聪
推荐阅读
【新政】全文发布!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加快推进“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方案→
【技术】 “多规合一”背景下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推荐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