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定了!测绘地理信息也是“新基建”

测绘之家 2021-09-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GIS小丸子 Author 深度抑郁患者

这次疫情毫无疑问的将政府的“新基建”计划推上了快车道,今年年初复工之后,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也都忙着开展新基建项目的申报工作,这好比是老师布置了一个命题作文,给了几个关键词,大家自己去发挥吧,这下同学们是既紧张又兴奋,紧张在于给的字都能认识,想串成一篇文章还是有点难,关键还不能偏题;兴奋在于,以前由于没有财政预算被耽搁的事情这次可以有机会落实下去了;当然了,只要是交作业,总会有人是第一个,一般情况下这个人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一定是最自信的,“广州”就是这次命题作文中最自信的那个童鞋。

5月8日,广州市举办了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及揭牌活动,73个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揭牌,基本上也是国家发改委明确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一是以5G、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智能物联网、互娱网络、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类项目。

二是以5G智慧港口、5G+AI智慧教育、智能充电、BIM技术+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企业数字转型、区块链技术应用为代表的融合类项目。

三是以华为“鲲鹏 昇腾”生态创新中心、百度阿波罗智能汽车生态基地和自动驾驶运营基地、京东供应链科技总部、云从人机协同开放平台等为代表的“硬核总部”创新类项目。

从内容上看,基本上还是目前智慧城市的内容又换了一个“新基建”的壳子装进去了,谁也没落下,对于咱们测绘地理信息来说,还是看到了“BIM+智慧城市”这个板块,从和智慧城市的结合上看,这儿的BIM还是偏运营应用的下游而不是施工层面的上游设计。对于新基建估计后面各个地方也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更具想象力的发挥,毕竟这两年的“智慧化”早就榨干了大家的想象力。

另外一个有趣的就是,在4月21日,腾讯云推出智慧城市底层平台CityBase,而这个CityBase的底座就是利用BIM这个底座充分融合空间数据、IoT数据等基础数据,致力于解决城市建设中人、物和空间等数据互联、互通及应用创新等问题。试想一下这样两个城市场景:早晨,上班道路拥堵,智慧交通软件告诉你哪条道路可以最快、最安全地抵达办公地点,却无法解决路面怎么设计,城市道路怎样规划才最方便、成本最低等问题;

据腾讯云介绍,CityBase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首先,帮助政府相关部门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实现更多城市运行数据的采集,所有的人、物、空间都可以在平台中获得同步,尽可能还原一个完整的城市运行状态

  • 其次,基于信息连通形成数据、IoT、AI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资产”,这些“资产”沉淀在CityBase平台中,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快速复用,减少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

  • 最后,连接智慧工改、智能建造、城市应急、智慧租赁等应用场景,最终通过小程序、公众号、APP等渠道触达C端。

腾讯希望通过CIM的发展将有效避免目前城市出现的重复建设、信息烟囱、数据孤岛、缺乏顶层规划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得智慧城市加速落地实现。其实类似腾讯所提出的目标,在智慧城市十年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是顽疾,主要集中在如下一些方面(我记得好像类似的我好像说了好多遍了):

1、数据的孤岛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随着之前“上云”的建设,现在很多地方建设了基础的公有云,对于政府的很多建设都需要遵照大数据局或者政数局的要求,将系统部署到政务云上,这样在同一个电子政务网内,数据就是可以流通的,随着后续项目的深入,数据共享的情况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于跨部门数据协调一直都是老大难,关键数据一般都很难拿到,通常都需要各种协调多方发函,一轮下来基本项目周期已经过半,不过好在现在政府都设置了大数据局或者政数局,以后类似的局面将会得到进一步的缓解;另外一个是信息化的承建商,信息化有个固定的思路就是谁把持了数据谁就能够通过数据共享再收取一定的费用,同时数据是根本,有了数据对以后项目的争取也是大有好处,所以也有很多公司开始都很积极的参与到一些关键数据项目的建设中,亏本来做这个事情,因为打得是这个心思。

2、智慧化的建设出现片段和零散,比如很多项目都是从基层展开的,比如社区、网格化这些,这些项目一旦前期缺少规划,底下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此碎片化的东西,那更高层面的如何统一的管理,还如何实现城市一级的智慧?如果在体系上不能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个事情就没了意义,一次智慧化又是一堆数据和系统孤岛,就比如此次疫情的“健康码”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这段时间只要出差,每到一个地方就需要填写一个地方的健康码,走一套流程,非常的麻烦,如果在早期规划的时候都使用国民平台“微信”和“支付宝”两个,一次录入,多处使用,这样就方便多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屡见不鲜,每年都提,每年都还是老样子。当然也有的项目上思路是比较清晰的,比如在整个项目体系的规划上,很早就定义好了多级平台间的数据的规范,对具体的应用不做固定的限定,所以做好顶层设计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对于智慧城市的这种顶层设计太大也太难。其实对于腾讯、阿里、京东这些大厂这些年基本上也都是积极参与到其中,但是基本上还是抱着卖自己产品的思路,To C做的好,不见得To G也能做的好,To G的业务门槛还是很高的,这其中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

3、智慧化的短线思维,目前有多的地方的信息化都是面向领导检查式的,就是一次建设完成之后,领导来了,拍个照,发一些通告系统就搁置了,一方面是这些系统本身没有很强的业务粘性,另外一方面对于系统的建设也都是一揽子工程,缺乏必要的长线意识,对于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成熟的区域则会考虑到会将一个项目先从很小的试点做起,然后在用起来的过程中,再进一步深化,迭代,分期,成熟后还需要提供长时间的运维服务。

BIM或者CIM是不是真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具体讨论,因为从理论和技术上这个根本就不是个问题,而且从理论上看CIM目前在社会化讨论中逐渐成为了一种比较公认的“好方案”,对于我们来说这起码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疫情和新基建会必将会让今年成为最坏的一年,也可能会是最好的一年。


-----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请添加下方小家微信:mysurvey)

来源:GIS小丸子

推荐阅读

【重磅】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

【干货】全站仪坐标测量简单操作,新手一学就会!

【动态】名单公布!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组

国际博物馆日丨一起欣赏中国测绘科技馆的精品!




推荐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亮“在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