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今天来谈谈GIS为啥老是招不到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GIS小丸子 Author 深度抑郁患者
对于很多GIS公司来说,三月和四月份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招人,有的公司在开工第一天就开始在朋友圈连续发布岗位需求,好不热闹。最近和同行的老铁们私下里面交流大家都在表达同样的一个焦虑:“招人难,招GISer难,招个靠谱的GISer更难”,甚至我个人在最近这段时间私下里就收到过不少这种邀约。所以今天特意写一篇文章来谈谈自己在GIS公司招人难这个问题上的观察和一些思考。
大家都知道现金流是一个公司的血液,非常重要,一个公司如果现金流有问题就会出现经营困难。但是在我看来,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人才”具有同等效力的价值,尤其是针对一些软件公司来说。人员的招聘以及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个“一把手工程”,对于管理者来说,“发掘人才,知人善任”是很重要的工作和必备的能力。
下面我谈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一下目前我们所说的一些GIS公司缺人的场景,因为我们经常说“缺人”,但是我们对这个“缺人”的场景和原因如果不做拆解和细分,后面也不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1、年前的时候,我还组织了一批互联网公司的朋友推了几篇GIS公司的岗位需求,后来我也没有及时全面的跟进招聘的结果,有个别厂商和我反馈,公众号的推送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简历,但是这些候选人最后一个都没有被录取,基本上都挂在了笔试上,对方的反馈就是虽然我们急招GISer,但是作为互联网公司对于技术还是有一定要求的,所以也不会是因为GISer就会把门槛放的很低,所以这是当前互联网公司在GISer上的“缺”。
这种“缺”可以总结为高级专业GISer开发人员的缺失。
2、对于很多的GIS公司主要的业务都是做To G的,而做To G的业务通常对公司的解决方案能力要求都很高,所以这类公司都需要有持续的政策研究能力以及解决方案的编制能力,而这种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一般都需要若干年的锻炼才能够成熟,而一旦成熟起来在市场上也存在比较大的需求,自然也比较抢手,工资也水涨船高,同时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一般都是匹配到售前的岗位,而售前的岗位是一个比较辛苦的岗位,所以一般情况下流失比较严重,但是如果重新在市场上招聘这种成熟的售前人员难度比较大,一是符合要求的简历数量确实少,另外一个是薪资要求通常比较高。
这种“缺”可以总结为解决方案型GISer人员缺失。
3、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日常有一部分时间是需要花费在找简历和人员面试上,自然而然也就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由于在市场上我们这种民营公司通常都被被定义为“传统GIS公司”,所以这种传统公司能够邀请到的候选人基本上也都是一些GIS应届生,对于成熟的GISer专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奢望,我们自己称之为“碰运气”。对于应届生来说,基本上都是小白,在基本的理论和技能上都差强人意,成长起来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同时对于我们这种传统GIS公司能拿到的简历,说的难听点的就是基本上要么是找不到工作的要么是考研失败临时起意要找一份工作的,所以质量情况也都不高,对于专业技能也不能有更高的期待。
这种“缺”可以总结为普通专业技能GISer人员缺失。
4、很多GIS公司的技术产品比较老旧,比如有很多CS客户端开发的需求,甚至有的项目还遗留了不少Flex项目需要维护,对很多公司来说,能够直接变现的产品一般没有特别的需要是不是进行整体技术架构的升级的,这样代价太大了。我以前做过一个项目就是需要用到WinForm+ArcGIS+Flex技术栈组合的项目,这三种技术每种单独拿出来都很难招到人,更何况结合到一起,招人的难度就更大了,因而很多公司产品升级不一定是市场的需要,缺人维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种“缺”可以总结为老旧技术维护型GISer人员缺失。
说完了一些基本的“缺”,再来谈一下对于很多GIS学生毕业之后的选择(不包括博士,博士一般选择也不多主要是到高校当老师):
1、技术水平高的一般首先就会选择互联网公司,寻求更高的薪水和更高的发展起点;
2、其次就是选择进入体制内比如事业单位、非高等学校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选择找一份“铁饭碗”;
3、再者还有一批人会选择一些大型的非GIS国企或者民营的科技公司,这部分是因为不看好GIS,同时这些公司的规模以及薪资水平也比GIS公司高不少,这部分人慢慢就转行了,以后就会不在接触GIS了;
4、然后的就会选择一些类似事业单位的三产公司,当然这部分公司目前也都在清理,面临着脱钩有的直接转成了民企,也有的转成了国企,但是基本的关系还在,所以相对比较稳定;
5、最后剩下的就是到GIS行业的民营公司,包括平台型的和解决方案型的。
所以这种“缺”的原因是因为GIS公司是最下下策的选择,是在上游上就导致的缺失,所以“缺”失必然的。当然了这是刚开始毕业时候大家的选择,但是过了几年之后这些情况又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变化,比如也会有很多GIS还是会选择离开GIS行业,因为是实在是对行业的现状不满,所以这种情况下GIS的流失就更严重了。
这就是当前的现状,那针对于当下的现状我们需要思考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来。
我在和应届生沟通的过程发现一个特别明显的现象就是,很多应届生对于公司很多的岗位职责和定位是一无所知的。这一点就是我想说的当前的“高等教育”中“职业化教育的缺失”。
这个怎么理解,我们的本科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布局基本上都是冲着将所有人往科学家的方向上培养,这会造成哪些问题?
第一、能够成长为科学家的人少之又少,教学中设定的很多基础教学部分过重;
第二、工作场景需要的很多的技能学校里并未传授,所以这就造成了比较长的应届生成长曲线,比如进入职场之前和中间我们还要自己找一些培训学习;
第三、工作中的成长大部分都是野蛮成长,这个野蛮成长一方面是公司没有成熟的制度;另一方面新人缺乏有效的引导,一切都依靠个人的天分和理解能力;
所以我曾经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意思就是把很多本科学校换成职校,能够解决当前行业的不少问题,当然这条朋友圈也触碰到很多行业人的敏感的神经,觉得我这是在亵渎本科教育。
但是我依然觉得对于测绘和地理信息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比如设立更多的专业职业技术学校,来匹配市场上对于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我们需要高端的人才,匹配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需求,这就需要更长的教育周期;
同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成熟专业岗位人员,起码是匹配职业岗位的比如项目经理、开发、售前等等,这样可以缩短在职岗位培训周期,这些岗位专项技能培训是不是可以前置?
相比于基础科学教育,岗位化和职业化培训也非常重要,而不是都是一个标准、一个尺子,我们经常说“有教无类”这是非常错误的,教育一定是“千人千面”的,每个人的能力和天赋都是不一样的,成熟的社会和行业不应该是只有一条路,而是不同的人都会有各自发展的路。
我们针对不同的岗位在招人的时候一般都会留意一些能够和岗位匹配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就是所谓的“天赋”,这种特质是与生俱来的,简单来说就是“一点即通”,借助这些特质他可以很快就能够取得成就感和比较顺畅的发展,比如针对售前就是需要比较好的表达能力、文字能力等等。
我们常说“强扭的瓜不甜”,这和上面是一个道理,不要让他做他不擅长的事情,同时还说他不够努力,这是非常错误的,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我们都要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这样旅途会轻松很多。
学GIS不一定都要读到研究生,初中生上个职校做测绘好的很,我以前接触到很多单位的老一批人中不少都是从钳工、瓦工转行过来的,做的都非常好,而且还有人做到事业单位的中层领导,这不都是很好的么,同时能够为市场上源源不断的输出专业技能人员。
我们常说“码农”,什么是码农?其实就是那种低门槛、低薪水、高流动的代码开发人员。说句不好听的,对于很多公司就是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劳动力,这是市场的需要,我们教育体系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培养出本科生来做这样的岗位实在是不合适,用人单位痛苦,打工人也痛苦。
-----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请添加下方小家微信:jiace03)
来源:GIS小丸子
推荐阅读
【关注】新的时代开启!江西省地质局、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正式揭牌!【技术】ArcGIS实例:裁剪栅格+栅格分区统计+三维可视性分析
【视频】听!军队测绘人大代表王明孝:“三化”融合发展确保打得赢
【通知】领证书了!黑龙江省开始领取2020年注册测绘师职业资格证书了
【关注】发挥卫星遥感作用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访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王权
推荐关注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测绘之家”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测绘之家”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