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三代测绘队员的故事:他们用生命测绘祖国的壮美蓝图

测绘之家 2022-04-26


2月17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每一次出行,都有可能把生命留在那里。67年来,国测一大队徒步行程累计6000多万公里。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水汗水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蓝图。他们的英勇无畏和感动了众多网友。近日,国测一大队部分队员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为国测绘”的故事。


| 82岁第一代测绘人郁期青:“生命禁区”奋战80多天测得珠峰精确高程


曾参与我国首次测量珠峰高程的郁期青老人今年已经82岁,他是国测一大队的首批测绘队员。他17岁进入测绘队伍,在国测一大队干了40多年。他向记者讲述了“8848.13米”这个数字背后的故事。

他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仅有约1/3的地区进行过精度较低的测绘。当时交通比较落后,他们拉着骆驼、牦牛、架子车、牛车,开展了大规模的大地控制测量。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国测一大队组建测量分队,精确测定珠峰高程。郁期青主动请缨,成为入选的8名队员之一。当时他刚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不久,当时已经做好思想准备,就算再苦,哪怕把命留在峰顶,也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于是,临出发前他把自己仅有的行李箱放到朋友家,并且交代,一旦自己回不来,就把箱子交给家属。测量任务后期,郁期青得了肺水肿,在医院抢救治疗了200多天。

当时后勤保障也极其落后,用氧都是有限制的,在海拔8000米以上才能间断用氧。在连续攀登几座雪峰后,他就重感冒引发肺水肿。连续半个多月的高烧,中间8次抽胸积水,抽出来的全是脓血,他的体重从70公斤下降到35公斤,牙齿几乎全部掉光。如今,他的身体还留下了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后遗症,已是白发苍苍。那年,在海拔6120米高度做珠峰测量大气折光试验时,8人中就有4人患了“高山厌食症”,8天仅吃掉了1斤多大米和一点点炼乳,却坚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队员们在“生命禁区”奋战80多天,最终,珠峰的精确高度得到全世界的确认。曾先后三次参加珠峰测绘工作的郁期青,曾在高寒缺氧、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了200多天。

更让郁期青难以忘怀的,是自己的队友吴昭璞。吴昭璞在国测一大队,是人人敬佩的楷模。每次说起他,郁老都忍不住泪流满面。1960年4月底,31岁的共产党员、技术员吴昭璞带领一个水准测量小组来到新疆南湖戈壁,当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一天早晨,装满清水的水桶漏了,离这里最近的水源地在200公里外。吴昭璞知道,队员们面临着生命危险,于是,他把仅有的水囊递到一位年轻队员手中,让队伍撤离找水,自己留下看守仪器资料。3天后,队员们找到吴昭璞时,他嘴里面、鼻子里面全是黄沙,人趴在地上,十个手指深深地插在沙子里面。看到他一米七的身子干缩到不足四尺,帐篷里所有牙膏都被吃光了,描图用的墨水被喝干了,但资料却整理得整整齐齐,他的衣服严严实实盖在测绘仪器上。队员们含泪用一个装满水的水壶,陪伴吴昭璞长眠于沙漠中。“我们的队员为祖国献青春,洒热血,铸就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这种精神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我们当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怕死就别干测绘工作。”郁老高声说。2019年,80岁的郁期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郁期青


| 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铁军”为国测绘不怕苦不怕死


今年45岁的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也是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总指挥。他表示,国测一大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铁军”。“我当年加入这支队伍时,前辈们跟我说,你可要想好了,干我们这一行,可是有生命危险的。”李国鹏将入国测一大队也有20年了,当年,他也是听着前辈们讲述国测队员为国测绘的悲壮故事,怀着雄心壮志加入这支队伍的。

在国测一大队队史室的墙壁上,有一份名单。这是从1954年到1989年,牺牲在野外岗位上的测绘队员,有46人。他们的遗骨,大多永远留在了荒野测区,连块墓碑都没法安置。因长期以来的突出贡献和卓越成就,国测一大队先后58次受到国家、省部级表彰,有78人次获得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该大队承担完成的各项生产项目,一次上交合格率均为100%,产品优良级品率达95%以上,项目和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

“到国测一大队工作还是有压力的,但是更大的是这种动力和为国家测绘的精神上的动力。”李国鹏说,在国测一大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危险活儿、苦活儿、累活儿,共产党员、老队员先上,新队员后上。共产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冲在前面,其他人自然就会跟上。在一大队工作了20年了,对这个单位有很深的感情。在艰苦的环境中,大家都跟一家人一样,大家都跟兄弟一样,形成了过命的交情。

“忠诚奉献是这个队伍的魂,6000米永远是氧气不足的,但不变的是我们测绘人的精神和作风。”


李国鹏(右)在珠峰高程测量过程中


| 参与2020珠峰高程测定的测绘队员任秀波:都知道珠峰测量危险但都抢着报名


任秀波是国测一大队办公室主任,2020珠峰高程测量成员之一。他曾于2005年和2020年两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2005年无氧抵达海拔8000米,与队友一起把重力测量推进到海拔7790米;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中负责宣传、协调、协助峰顶设备研发培训及峰顶测量指挥等工作。

任秀波说,不怕吃苦、勇于攀登是国测一大队的优良作风,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们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时刻不忘报答党、国家和人民的培育之恩。2020年珠峰测量一个亮点,就是用上了国产测绘设备。2020年5月28日晚11时,他了解到,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峰顶测量设备,经受住了珠峰峰顶的恶劣环境考验,成功获取了峰顶GNSS、重力、雪深、交会测量等丰富的测量数据。如果从2020年5月27日11时测量登山队登顶时间算起,我们经历了36个小时的煎熬等待;如果从1975年中国人第一次登顶测量珠峰算起,这一刻,中国测绘工作者企盼了整整45年。

“作为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的亲历者,我知道,历次珠峰高程测量我们使用的仪器设备大都是国外进口的;我也知道2020年峰顶仪器设备的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艰难过程。所以,这一刻,我怎能不自豪?”

至今,回忆起珠峰高程测量中的细节,任秀波仍感动得哽咽。他说,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峰顶的气旋风暴,队员们经历了3次冲顶、两次下撤。5月27日,跨越45年的珠峰峰顶测量,是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拼出来的。交会测量点的队友在海拔6000米左右的区域上上下下四五趟,化雪饮水、方便食品充饥,睡在搭建在乱石堆上的帐篷里坚持十几天。

任秀波说,珠峰测量任务也让他看到了“为国测绘”的精神在青年队员中传承。“知道珠峰高程测量危险,并且苦,但只要有机会,还是会抢着报名。”年轻党员程璐在从西安出发前,就已经主动请缨前往。2005年,张建华差一点儿永远留在那里的西绒交会测量点。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点是最难上的一个。他却说:“我是党员,我有信心,也有决心顺利完成、平安归来。”没有经过任何登山训练的年轻党员史志刚带领只有23岁的昝锦辉,背负重力仪上遍了海拔5200米至海拔6000米所有的6个珠峰高程测量交会点,在5月9日那天,经历了能见度不到5米的特大暴风雪,依然把高精度重力基准推进到了海拔6500米。“几代人铸就的中国测绘人的精神正在年轻一代测绘队员们的血液里流淌。”


任秀波参与2020珠峰高程测量


90后小伙张伟琪是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也是2020珠峰高程测量被选拔测量登山队10名队员之一。他也是入选测量登山队的10名队员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是2019年毕业才到国测一大队的一名新兵。他说,在海拔8000米的地方,每待一分钟都是煎熬,每多待一秒钟,就会多一分生命危险。即便如此,能参加这次任务,他也感到很光荣。


| 负重15公斤登珠峰每次呼吸嗓子和胸口都疼


“当你想到,40多年前,当时他条件那么恶劣,前辈还是凭着惊人的毅力登上了珠峰并完成了测绘任务,他们都有不怕死的精神,我们还有什么害怕的呢?”张伟琪坦言,如果不是执行国家任务,如果是自己个人去登珠峰,恐怕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因为整个过程太难、太累了,是一种对精神和意志的磨砺。

2020年1月12日开始,张伟琪一直在北京进行体能、登山技能等训练。早上六点起床晨跑5千米,随后和国家登山队一起训练。2005年参加珠峰复测的老队员们也传授了很多珠峰测量相关经验。整个春节,他都是在集训中度过的。刚开始,尽管是90后小伙,但张伟琪还是感觉到自己与专业登山队员之间的体能差距很大,两个多月的训练后,他感觉到自己的体力有了很大的提升。3月20日,张伟琪和测量登山队来到羊八井的训练基地继续集训,,同时,进行拉练,以熟悉环境和气候。“我在北京集训时,觉得运动量已经够大了。海拔超过5000米以后,那种缺氧窒息的感觉扑面而来,那时你会觉得,北京集训的运动量根本不算什么。”

他还要一起学习峰顶测量装备的操作。“因为登顶后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尽管提前有任务分工,但峰顶情况瞬息万变,我们要确保在有队员体力出现问题时,其他队员也能接替他完成操作。所以每个人都要熟悉各种测量装备。要熟练到闭眼、不需要思考就能操作的程度。”

登山队员们的背包空包2.5公斤重,还要装上睡袋、羽绒服、水、食物和应急物品,总共重量在15公斤,还要穿着好几斤重的登山靴,在高海拔地区,这个负重相当于平地负重30公斤的感觉。随着海拔越来越高,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

从海拔5800米到海拔6500米的高差只有700米,但要爬上这700米,却需要逶迤10公里,而且,登山并不是直上直下,而是上有下,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岩下全是冰川,还有有巨大的冰缝,稍不留神,脚下一打滑,就可能掉进去。一旦在冰川地区出现滑坠,那是非常危险的。这10公里路程,即便像他这样经过训练的专业登山队员,也花了整整6个小时。

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地方攀登,每攀登一步,都要休息半分钟,要做到喘气均匀,几乎不可能,吸完这口气,侠女一口气能接上,就已经很好了。“每呼吸一次,都感觉到嗓子眼和胸口、肺都疼。”

 每一分钟都在搏命

张伟琪说,登顶珠峰成功,有时不仅需要队员的实力和科技的力量,也需要一些运气。比如说2020年的珠峰高程测量工作,队员们曾经两次下撤。2020年5月6日,测量登山队第一次出征冲顶,打算在5月12日登顶。但队员们5月10日到了6500米营地时,发现北坳风很大,并且有流雪,继续前进的话有可能被风吹下去,经过指挥部讨论,决定下撤。5月16日,测量登山队第二次向顶峰发起突击,因受气旋风暴“安攀”影响,7790米以上区域积雪过深,不得不再次下撤。

按照正常的节奏,是到海拔7790米的高度队员们才准备吸氧,而第二次冲顶的时候,因为风大,耗费的体力和精力实在太大,大多数队员在海拔7028米的地方就开始吸氧,才坚持到了海拔7790米。队伍中有个叫多吉的队员,这是他第11次登珠峰,他说,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如此反常的情况,都到了海拔7790米还要往下撤。

在下撤的过程中,在海拔7400米的地方,张伟琪的手冻伤了。下撤过程同样非常危险,四周都是冰天雪地和深不见底的深渊,流雪飘在护目镜上,很快就结成了冰。只有一只手能动,他只能心无旁骛,小心翼翼,返回到海拔7028米,再下到海拔6500米,最终回到大本营。因为伤情严重,他被连夜送到了日喀则的医院救治。第二次准备冲顶的时候,张伟琪收拾好了自己的包准备跟随队伍一起上山,指挥部的人告诉他,他现在的情况不适合登顶,以后还会有机会,如果在登顶过程中出现二次冻伤,就要截肢。张伟琪只好含着眼泪服从指挥。“登山就像打仗一样,所有人都要服从指挥。所以,每一次珠峰冲顶,最终冲顶的人选都是在冲顶那一刻才会决定。哪怕你距离峰顶只有几百米,哪怕你内心多么想登顶,都必须服从指挥。”

张伟琪坦言,攀登珠峰的每一分钟,都是在搏命,要说一点也不怕,那是假的。“当你走在冰面上,呼吸都困难,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所以体力消耗特别大,如果一步打滑,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张伟琪在珠峰高程测量途中


| 珠峰下来体重减少了21斤


上山之前,张伟琪体重146斤,从珠峰下来,他的体重降到125斤,足足瘦了21斤。主要是因为登山过程中体能消耗太大。起初,张伟琪的父母只知道他参加了珠峰测量任务,但不知道他具体做什么工作。张伟琪也怕他们担心,不敢说太多,即便如此,家里人还是非常担心,整个春节都没过好。知道他平安回到西安后,父母才告诉70多岁的爷爷奶奶他从珠峰上下来的消息。

张伟琪说,攀登珠峰对自己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是对人意志力的最大考验。可能以前觉得很难的事,现在也不会觉得难了,也会咬咬牙去坚持做。他说,经过这次任务,他真正理解了“为国测绘”的含义。“珠峰都攀登过了,还有比这更难的事吗?”他说,原本在攀登过程中没觉得自己是英雄,有多了不起,但下山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意义重大,他开始觉得,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了不得。

这次测量珠峰任务,这张伟琪的另外一个收获就是收获了友情。这次珠峰测量任务,由国测一大队、国家登山队和西藏登山队共同组建了一支由35人构成的测量登山队,队员们分别来自汉族、藏族、羌族和土家族。在队伍组成之前,大家都不认识,就算是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们也都来自不同的中队,平时大家都在全国各地风餐露宿,很少在西安,平时见面的机会也不多,经过这次任务后,大家在一个团队拼过命,都是过命的交情,这种感情,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实习生 吴迪诗


-----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请添加下方小家微信:jiace03)

来源:广州日报人物在线

推荐阅读

【关注】全国首台大幅面正射影像航测相机飞思280顺利交付!

【速报】官方解惑!关于奥维、天地图使用问题的最新答复!

【教程】全站仪如何进行线高测量?

【科普】地图投影哪家强?这22种类型任你来挑

【地方】杭州深化“综合测绘”管理系统建设,获国务院点赞!




推荐关注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测绘之家”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测绘之家”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