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全站仪测距精度如何表示?影响因素有哪些?
全站仪测距精度如何表示?
在全站仪说明书上,测距精度一般表示为A+Bppm×Dmm。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数据反映的是全站仪或者测距仪的标称测距精度,不是实际测距精度。
其中A代表仪器的固定误差,主要是由仪器加常数的测定误差、对中误差、测相误差造成的,固定误差与测量的距离没有关系。即不管测量的实际距离多远,全站仪都将存在不大于该值的固定误差。
Bppm×D公里代表比例误差,其中的B是比例误差系数,它主要由仪器频率误差、大气折射率误差引起。ppm是百万分之一的意思(parts per million),是针对1km即1000000mm距离的误差单位是mm。
D是全站仪或者测距仪实际测量的距离值,单位是km。随着实际测量距的变化,仪器的这比例误差部分也就按比例的变化。例如,当距离为1km的时候,比例误差为Bmm。对于一台测距精度为(1+2ppm×D)mm的全站仪或者测距仪,当被测量距离为1公里时,仪器的测距精度为1mm+2ppm×1(km)=3mm,也就是说,全站仪测距1km,最大测距误差不大于3mm。特别指出的是,标称测距精度是一中误差极限的概念,也就是说,每台全站仪或者测距仪测距误差不得超过生产厂家提供的标称测距精度。
全站仪测距精度影响因素有哪些?
1、仪器内部的影响
(1)仪器自身的影响 长时间的使用全站仪,会使仪器在测量中增加非人为因素误差的干扰。仪器自身部件因为长时间的耗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扰动,使得仪器的测量精度大大降低,而且有时误差超过了测量限差。当然这种仪器的影响是没有办法通过仪器自身参数进行修改调整的,要送专业检校部门,重新评定仪器的测量精度。观测过程中会发生仪器和棱镜沉降,观测时间长,观测误差也就相应地增大,所以往返观测法和加快换站的速度,都是有效抵消该部分影响的方法。
(2)反射介质的影响 观测环境处于稳定状态,免棱镜全站仪的观测范围会受反射介质的稳定性、反射介质颜色的深浅、发射光源的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即反射面信号越稳定、反射物体颜色越浅、反射能力越强、观测条件越好时,测程会越远。观测条件处在适宜的条件下,当物体表面反射能力较强,反射信号稳定的情况下,则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对数据精度的影响很小。一般情况下,反射介质的颜色越浅,反射介质的反射信号越强,仪器测量时读数的相应速度相对越快。但对无棱镜模式时,测距精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除黑色反射介质外。
2、外界条件的影响
(1)气象因素的影响 任何仪器的标准组折射率测量标准的天气条件下,它可以被视为一个固定的值。然而,对于一个工作区域的位置而言,由于当地气象条件变化,折射率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戈壁、高海拔地区,温度变化越明显,压力变化就越大,所以在实际的测量中正确的位置添加天气修正是必要的。单一气象修正长度是正确的高度和温度的增加,变化更加明显,所以对于高精密测量的控制应严格执行规定“工程测量代码”,当测量四个及以上,应该采取点两端测量气象数据的整个固定的边缘,应该以平均值计算。实际大气压力和温度测量的距离测量之前,和全站仪的输入直接修正。折射率系数的准确性决定了测距的精度,建立高精度控制网时,必须使用正确的气象条件的公式。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温度和气象条件的压力,确保仪器、显微镜测量,长度往返完成调查的最佳时间削弱天气引起的折射率的影响。各种因素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呈线性变化,其中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其次是温度和距离。距离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呈正梯度变化。随着作用距离的增加,温度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增大。距离不变时,随着压力的增加,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呈负梯度变化。随着作用距离的增大,其影响程度也将进一步加剧。温度、压力和湿度不变时,距离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呈负梯度变化。
(2)水文因素的影响 按照性质的不同、形状的不同、尺度的不同海洋波动可以分成许多类型。一般由风引起的波浪,所占能量最大,波动周期通常在1~30秒。由风暴引起的波浪,以长涌或先行涌的形式存在,为长周期重力波,波动周期在30~5分钟。由地震、风暴等引起的波浪,它们的恢复力主要来源中,产生从5分钟到数小时的长周期波动。由日、月引潮力产生的潮波,主要的波动周期为12~24小时。
3、观测者的影响
(1)仪器安置的影响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观测者对仪器的使用规范性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对测量的精度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比如在安装、调整过程中,望远镜中的十字丝发生了偏离,从而导致视准轴方向与水平横轴方向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等。在使用全站仪测量的过程中,量取的棱镜高和仪器高,得到的都是斜距。通常情况下,测得的棱镜高和仪器高并不相等。所以无意中得到,测得的棱镜高和仪器高相比于真实值偏大,这就产生了人为的测量误差,即测量过程中棱镜高和仪器高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不相符。
(2)照准误差的影响 观测人员通过望远镜里的十字丝照准目标时产生误差,不包含由棱镜等仪器原因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称为照准误差。观测人员用全站仪在1000米的距离上,分别使用大、小棱镜进行多次坐标测量,对同一个棱镜相邻两个观测值之间的数据依次求差,并且按大、小棱镜分别对边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验,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实施控制,能够显著地提高全站仪的精度,即通过减小仪器的内部因素、外在的自然条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提高全站仪测量的质量和测量的效率。
-----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请添加下方小助手微信)
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安全】注意!注意!又有两名测绘人员被困悬崖,情况危急,急需救援...
【快讯】人社部:2022年度注册测绘师考试计划及有关事项公布
【公示】2021年度测绘工程专业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公示(安徽)
【行业】推动“互联网﹢”与测绘行业深度融合,福建龙岩市“多测合一”改革纪略
推荐关注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测绘之家”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测绘之家”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