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979件。经审查,立案4979件,并案35件,转为意见和建议965件。立案的提案中:经济建设方面提案1911件,占38.4%;政治建设方面提案499件,占10.0%;文化建设方面提案389件,占7.8%;社会建设方面提案1543件,占31.0%;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案613件,占12.3%;其他方面提案24件,占0.5%。其中有哪些与地信领域相关的提案呢?(欢迎补充哦~)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王权:加强陆地遥感卫星建设统筹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王权提交了加强陆地遥感卫星建设统筹的提案。王权建议,要强化卫星发展规划统筹。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和经济地规划对地观测卫星系列和型谱,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实现各类投资卫星同系列、共型谱、可编队,以形成全球、全要素、全尺度、全天候、全天时稳定高效的对地观测能力。“同时,强化卫星工程建设统筹。在卫星工程投资渠道上,坚持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共同建设、社会投资优先的原则。国家投资主要用于对地观测卫星体系骨干网建设,保证卫星系列完备和型谱基本完整以及数据获取自主可控。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数据服务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社会资本按规划设计、按计划建设、按标准处理和服务,以形成国家对地观测卫星体系统一规划、协同建设的新格局。”王权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林阳:将“竖版世界地图”编入中小学教材“横版世界地图与竖版世界地图搭配,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全世界的地理关系。”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林阳建议,竖版世界地图编入中小学教材,利于培养孩子完整的“世界观”和创新思维。大家常见的世界地图于1584年由西方传教士在广东肇庆绘制,并从此传入我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相比横版世界地图,竖版世界地图在表达南北半球地理关系中有何优势?林阳举例说:“在横版世界地图上,南极洲的面积为澳大利亚的3.8倍,而在竖版世界地图上,南极洲的面积为澳大利亚的1.8倍,更符合实际。”林阳表示,虽然横版世界地图通行了400多年,但也存在无法避免的不足与缺陷,容易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产生误导。因此,他建议将“竖版世界地图”编入中小学教材,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勇于开拓创新,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完整的“世界观”和创新思维。同时,他也强调,横版世界地图更适合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竖版世界地图更适合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二者互相补充,各有侧重,不可偏废。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秀珍:构建大数据应用场景 强化地名信息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近年来,地名工作利用互联网创新技术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秀珍建议,加快建设“互联网+地名”服务信息系统,提高地名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地名信息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马秀珍建议从三方面加强应用场景建设,推进地名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一是推动“智慧空间云”建设。基于统一的时空参考框架,制定全国地名空间信息处理标准规范。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途径和服务范围,建立不同版本的地名子数据库,做到地名数据在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中的充分应用与共享,打造“多源融合、一库多用、资源共享”的“智慧空间云”平台,不断提高地名管理与服务水平。通过提供标准的开发接口,支持二次开发功能的扩展,贴近用户的特定需求,保持系统的持续改进。二是推动“智慧社区云”建设。利用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突破传统的信息整合模式,在门牌信息中嵌入民生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地名文化、社区文化展示等特色应用,打通健康、养老、教育、卫生、基层治理等多个应用场景,让门牌成为社区中各类信息交换和流通的核心要素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件,不断提升地名信息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三是推动“数智地名”建设。建设“数智地名”应用场景,开发社区(村)实景三维地图,完成门牌和地理实体匹配,衔接商业导航APP,实现门牌精准定位寻址。同时,利用标准地名数据库关联公共场合监控等配套设施,直观定位展示与地址关联的“人、地、物、事、网、组织”等信息,为公共安全、民生服务、警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智能化精细化提升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带来了关于推动基层社区治理精细化的提案。他表示,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目前面临智能化设备应用不足、行政承载能力紧张、精细化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他建议,通过加强社区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建强社区治理专业人才队伍、实施“微治理”策略等,提升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整合资源,搭建智慧‘微’平台,推动社区综合防灾减灾等工作深入实施。”朱晓进建议,各地成立区一级智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部门和板块联动机制,逐步实现数据共通,切实推进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同时,利用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资源共享,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推动形成“平台互联、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朱晓进建议,在“区—街道—社区—网格”治理网络中,把街道作为统筹资源的关键,向社区和网格下放权力和资源,将社会治理创新的阵地前移到社区和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逐步深化社区自治和居民自主管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原主任蒋兴伟:推进国家DCS系统建设
“通过在海洋、气象等遥感卫星搭载卫星数据收集系统 DCS(Data Collecting System),构建全球低速率数据传输网络,可以提供自主可控、低成本、全天时、全天候的多个领域业务监测和科学研究数据收集能力。”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原主任蒋兴伟带来了推进国家 DCS系统建设的提案。DCS为极轨卫星载荷,其通过 DCS终端将地面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上传至卫星,对数据进行存储,并回传至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地面接收站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手段分发至用户使用。目前我国海洋二号B/C/D卫星均搭载了 DCS载荷,将高纬度地区、无人区和远海区域的有关气象、水文,海洋探测、环境监测、科学与管理等数据有效回传,应用效果显著。
蒋兴伟认为,该系统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积大、传输质量好、可靠性高等优点,在自然资源、气象、水文、水利、海洋、航运、森林、地质、远洋捕捞、环境监测、地震预报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来源:i自然全媒体)
曹卫星等五名全国政协常委和委员联名建言: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曹卫星牵头,联名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姜大明,全国政协委员王世元、张德霖、严之尧递交提案,提出要创新理念和思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我国生态保护修复事业新格局。
其中提出,统筹国土空间规划总体布局。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出发,构建多层级、多尺度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加强重点区域、流域、海域的空间治理,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统筹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关系,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避免国土空间低效利用和过度开发,实现源头治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建议构建人才培养平台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目前,国家正在推动以下一代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建设,2035年前,将推动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当前,北斗全球系统已建成开通,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以下一代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工程启动建设在即,杨长风委员在今年两会来带来了相关的提案。
杨长风:“提案的主要内容是,应该利用我们的国家综合时空体系的建设,要构建一个人才培养的平台。因为持续发展要靠人才,建设平台就是要建设一个国家的重点实验室,作为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有一些新技术来加速和推动我们国家综合PNT(定时导航授时)的发展,乃至于能够保持我们世界一流的水平。”
(来源:央视新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