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长春长生疫苗8个月内接连出事!多次疫苗事件为何鲜有外企?5000家药企将需要被“二次革命”

杨昕媛 火石创造 2019-04-09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8个月之前,长春长生就有效价不合格疫苗被处置,25万支已经流向山东的百白破疫苗被处置和召回。如此高频率的出现疫苗问题且屡教不改,不仅仅是业内人士认为的“顶风作案”这么简单,而是企业内部无论是质量管理流程、风险控制体系,还是反思整改措施的全部缺位。以及违法成本太低和追责体系不完备。


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事件再次给国内疫苗企业敲响警钟。经历过山西疫苗事件、山东疫苗事件之后,国产疫苗本身在公众中的信任度已经降至冰点,此次事件会给疫苗产业带来何种影响尚未可知。


E药经理人研究院观点认为:


首先,疫苗生产记录造假不一定意味着生产过程有问题。其次,药品GMP认证取消后,医药行业实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这对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理念重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春长生就是在这样高水平监管下的中招企业。今后,企业必须有意识的主动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明确第一责任人意识!


在国内疫苗企业屡次出现大案之时,可以注意到涉事企业中鲜有外资疫苗企业,而同一家本土疫苗企业却8个月内接连出事,为何?在风险管控方面,国内疫苗企业还有多远的路要走?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应该承担的角色是什么?中国何时能放心用上我们自己的疫苗产品?


1

国产疫苗再起风波


7月15日,国家药监局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长春长生”)飞行检查发现长春长生在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严重违反药品GMP行为。


当天,长春长生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省推广团队立即通知辖区内的区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其狂犬疫苗、立即就地封存其狂犬疫苗、启动召回程序。


7月16日,长春长生发布公告,称本次飞行检查的涉事批次产品尚未出厂和上市销售,全部产品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为了保证用药安全,长春长生正在对有效期内所有批次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全部实施召回。


至于外界最关心的已经被接种的狂犬病疫苗会不会有质量问题,长春长生也进行了回应。其在公告中称:“根据长春长生近几年对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未发现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不良反应。”


对于记录造假的具体细节和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出现,长春长生董秘赵春志接受采访时说具体原因还不知道,需要等待相关部门调查结果。本刊记者致电长春长生生物,电话一直未被接听。


E药经理人研究院专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首先,从目前的信息并不能确定产品是否有质量问题。生产记录造假并不意味着生产过程违反药品GMP规范。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其一是GMP认证取消、由过去的结果式监管终结之后,企业尚没有习惯动态监管,没有养成记录习惯,事后才补充记录;其二是生产过程确实出现了瑕疵,为了掩盖瑕疵而造假。无疑,后者情况更加恶劣。



长春长生在公告中进行了道歉,称将落实监管部门要求,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对生产、质控体系开展全面自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清楚生产质量隐患,认真强化质量管控。


但此事已经在公众中迅速发酵,引发舆论。疫苗关乎公众预防用药安全,在公众中信任度本来就不高的国产疫苗又被推到风口,遭遇信任危机。资本市场也迅速反应,受疫苗事件影响,7月16日开盘,长生生物一字跌停。


长春长生是上市公司长生生物的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是人用疫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售产品共6个品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是其主打产品。在2017年中国狂犬疫苗批签发上市支数份额中,长春长生共批签发2077.577万,占总支数的25%左右。根据长生生物董秘的回应: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销售收入约占长春长生总收入的一半左右,此次事件不涉及公司其他疫苗产品。


吊销GMP证书意味着占总收入一半的狂犬病疫苗产品将无法生产和销售,长春长生称无法预计疫苗准确的复产时间,此次狂犬病疫苗停产将对长春长生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将利用多品种优势将此次停产损失降至最小程度。


2

相隔8个月再出问题,为何屡教不改?


其实,相比于长春长生本身受到的影响,外界更关心的话题是:为何国产疫苗屡遭信任危机。


近期,一致性评价政策、抗癌药零关税和降价政策、认可境外临床数据政策等都在展示一个信号:医药产业在向着解决公众用药需求、提高国产药品的质量和可及性的方向迈进。药品安全,尤其是注射类疫苗产品的安全保障问题也尤其被政府提到案头。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之后,国务院曾表示:疫苗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生命健康,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在这样更高监管要求下,长春长生仍然出现此次疫苗生产记录造假行为,不仅仅是业内人士认为的“顶风作案”这么简单,而是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在质量管理流程、规范和风险控制体系上的缺失。


而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长春长生第一次出现疫苗问题,而两次出现问题的时间间隔不到一年。


2017年11月,长春长生曾公告生产批号为201605014-01的百白破联合疫苗在中检院的药品抽样检验中被检出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虽然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但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



注:2017年11月3日,E药经理人对于长春长生在山东销售问题疫苗率先曝光,而今长春长生再次因疫苗造假被曝出,显然上一次的曝光以及惩罚没有引起这家企业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国内疫苗企业屡次出现问题之时,外资疫苗企业鲜少中招。这对本土疫苗企业的质量管理和风险管控体系提出问题:为何当下还会有疫苗安全事情发生?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应该承担的角色是什么?


E药经理人研究院专家认为:


由于国内部分企业创业时的监管要求比较低,企业一把手在质量管控方面的意识也很淡薄。本土企业大多注重销售事务,而非生产事务。另一方面,由于过去要求比较低,企业内控标准相应也不高,而如今的情形是,药品监管部门加入ICH、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监管政策与全球最高标准接轨。突然采用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风险管控体系,对企业来说,一定有一个过程,涉及到企业内部大量的流程再造。长春长生是在高标准普及过程中的一家中招企业。


国内另一家疫苗企业、因埃博拉疫苗而一战成名的康希诺生物高级副总裁毛慧华在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时曾说:“在2010年左右的时候,国内的质量管理的法规、理念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和与国际接轨,对生物制品的要求也不是特别清楚,法规要求基本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重要性也没有现在这样。因此把握这个尺度本身就不容易,有的时候有人觉得可以比较少做一点,也能通过,有的时候要求又很高。”


再加上,疫苗行业本身就是医药领域风险较高的子行业。疫苗属于注射剂产品和生物制品,多数疫苗产品是用于健康人群和婴幼儿,这两样特质使其被贴上“高风险”的标签。2004年,凯龙疫苗因生产瑕疵被英国药监叫停,导致美国市场流感疫苗供应紧张。


而国际上从九十年代开始就发表了很多监管文件,企业根据法规文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具体到单个的品种,而且与政府的沟通机制也已经建立成熟。而中国很多企业甚至没有GMP概念,沟通机制不完善,整个行业都在逐渐摸索和建立自己的监管要求和法规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长春长生事件以及近段时间来我国制药领域发生几个严重事件,都暴露我国制药离世界一流水平还相差很远,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药品审批、监管、产品开发、生产控制等各个方面。


3

全生命周期监管带来的“二次革命”


在2017年第九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上,原CFDA药品监管司司长丁建华提出一个概念:上市许可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把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市场放在第一条,这将在医药企业掀起一场二次革命,这场革命始于2015年开始的722临床试验核查,如果认识不到产品的重要性,未来5000家医药企业很可能在二次革命中“被革命”。


在上市许可制下,企业承担的是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责任,人要有质量意识和质量理念,有风险管理的理念。这个“全生命周期”不仅包括产品质量安全有效,还包括服务、产品召回等一系列链条。


把企业作为责任主体,这样就摆脱了过往“保姆式”的监管,以及“警察与小偷”的关系,而转变为合作关系。一起合作,建立起质量管理理念。企业的日常工作重心也不是以“迎接认证”为中心,而是有意识地主动加强质量监管。监管者的任务则是设计制度、制定规则,包括规则、指导原则、指导性文件。


对于企业来说,塑造理念则是第一要务。E药经理人研究院专家认为:


最重要的是公司内部定规矩、塑造理念。全面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需要全员有清晰的质量管理理念,真正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质量保障体系。而不要忽视了企业法人同时也是质量第一负责人的职责。



这件事情同时也给其他企业敲响警钟。监管从严,过去企业关心销售、对质量保障投入精力不足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了,必须摆脱过去“合格和通过”的追求,的回到医药行业“制造”的本质,注重人的经验和能力,把产品质量理念跟患者联系起来。

文|转自E药经理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前观看大健康产业大脑视频,了解更多产业创新解决方案。(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