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医药供应链体系及运营现状分析
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需经授权。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供应链体系及运营现状,了解其运营存在的缺陷,并基于行业内多年工作经验,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提出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建设的理念,为业内专业人士决策提供依据。
一、供应链概况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应有三个层次,从上至下分别是“战略计划层”、“产销协同层”和“运营控制层”。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了长、中、短三个计划周期。
表1 完整供应链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生物医药供应链由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三个部分组成,具体见表2。
表2 供应链各组成部分的决策主体及行为情况
二、我国生物医药供应链现状
1. 进口品牌占主导地位
总体来讲,我国生物医药在仪器、试剂、耗材等产品需求上,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进口品牌,国外品牌占90%,国内品牌10%。国外品牌通过在中国授权代理商、经销商或者分公司进行运营。
2. 国产高端仪器占一席之地
近年来由于国家、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国内品牌发展,国内企业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高,2012年起,国内品牌进入快速发展期。通过走访部分园区企业,国内药企在选择试剂、耗材、仪器等方面越来越倾向于国产品牌,部分国产高端仪器越来越被青睐。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最看重的是价格、服务和质量,希望获得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3. 企业需求多样性表现突出
整个生物医药产品SKU众多,据估算超千万SKU品种。单个实验室用到的产品品种也极为丰富,如我们在对杭州医药港企业如和泽、华海、锐博、爱生、康霖、华贝药业、奕安济世、九源基因、惠松制药等制药企业进行走访时得知,每家企业的仪器都在几十种以上,耗材和试剂少则几百种,多则几千种。
4. 实验室常见仪器、耗材、试剂
实验室使用到的仪器非常多,常见仪器有离心机、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实验室常见耗材包括各种塑料制品、陶瓷制品、金属制品、纸类制品、橡胶制品、玻璃器皿、生化耗材等。
实验室常见试剂包括电泳试剂、色谱试剂、离心分离试剂、免疫试剂、标记试剂、组织化学试剂、培养基等。
三、国际品牌在我国的代理分布情况
1. 区域分布情况
国际品牌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不均,代理商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另外在苏州、杭州、武汉等也有部分代理商。
通过盘点166个国际试剂品牌在国内的代理商区域分布情况,发现北上广深代理商占比超88%。90个常见国际仪器品牌在国内也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占比约80%。
表3 国内不同地区国际试剂或仪器品牌代理商分布
2. 代理商分布
国际品牌在国内的代理商也呈寡头分布局面,即少数几个大代理商代理了绝大部分品牌,部分国内知名代理商(或子公司):
表4 部分国际品牌在国内的代理商名单
3. 实验室仪器
我们通过分析实验室(药品研发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和荧光定量PCR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试剂,并进行分类整理,详见表5和表6。
表5 实验室常用仪器分类及产品
表6 实验室常用试剂
四、我国生物医药供应链的流通情况
总体上,整个流通市场呈网状结构,商品通过各级渠道商最终流向科研院所、学校、医院和企业等终端用户。渠道商(代理商、经销商和次终端)间关系错综复杂,互相以调货为链接纽带。渠道商和各自终端用户间存在强客情关系,其中以次终端与终端用户间的客情关系最强。
图1 我国生物医药供应链流通路径图
随着市场竞争和国外医药企业的大量进入,不管是B端商家(研发机构、高校实验室、科研单位等)还是个人消费者,其多样化和个性化消费需求越来越突出,我国生物医药供应链运营存在的缺陷也集中爆发:
1. 行业缺乏对接集成“研发-生产-流通-使用”诸环节关联利益主体的公共服务创新平台
纵观很多国外政府通过搭建创新服务平台的方式,实现了整合相关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发挥比较优势,同时促进信息共享和快速流通、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和快速抢占市场。
图2 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平台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片来源:火石创造
2. 三大供应链总体处于各自为阵的分散状态
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三大供应链各决策主体在战略制定、计划制定和需求响应等方面的机制障碍,妨碍生物医药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
3. 重复建设和运营浪费大量资源
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数量多,且多数企业均独自拥有供应链,且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专业化的运营设施和运营机制。
六、小结
根据我国生物医药供应链的现状,决定了需要在模式上进行创新,借鉴国外优秀经验,不难发现,在美国圣地哥、德国莱茵三角、印度海德拉巴等地,生物医药企业广泛使用政府搭台的创新服务平台(如美国的“GHX”平台、德国的“PHONENIX”平台、意大利的“DAFNE”平台),实现了相关资源整合、协调关联利益主体、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
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更多主要是政府引导,且正由分散运营模式向整合运营模式转变。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从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并积极整合创新资源、加强成果转化、对接全球供应链,多管齐下打造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集群。
—END—
作者 | 吴政兴
责编 | 老姜
微信号:huoshi201523
备注信息:姓名-公司-职位
投稿邮箱:jiangaq@hsmap.com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前观看大健康产业大脑视频,了解更多产业创新解决方案。(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往期回顾】
重磅 |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CBIB)解读
专利网络布局:原研公司的化药专利攻防战
聚焦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近10年新药企业产业转移都有哪些规律?(中)
一文速览 | 2019上半年十大热门医药政策盘点及研判
投资机构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