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质量报告 | 应用气象学院: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
你所关心的
应用气象学院
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来啦!
一、学院简介
1、历史沿革
应用气象学院成立于2006年,前身是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创建时设置的农业气象学系,1989年更名为应用气象学系,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是国家大气科学“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应用气象学专业获批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应用气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专业,2019年评为江苏省一流专业,2022年入选江苏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应用气象学和环境生态学两个博士点,应用气象学、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三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和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应用气象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45人,硕士研究生283人,本科生639人。
2、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3人,教师博士化率为100%,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超过60%。专任教师中包括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国家青年千人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以及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30余人。现拥有教育部“陆地碳水循环与气候变化”长江创新团队、江苏省“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农业与生态环境气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3个。
3、学科优势
学院以农业气象、城市气象、生态气象、智慧气象为教学和研究特色,是教育部应用气象学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牵头单位,教育部应用气象学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单位,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学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并承担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有关国际教育和培训任务。应用气象学专业已连续十多年在全国被评为A++专业,并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一直排名第一。“农业气象学”、“应用气象学方法”为江苏省精品课程;《农业气象学》为江苏省精品教材,曾获中国气象局优秀教材二等奖;《气候资源学》、《微气象学基础》为国家规划教材。
4、硕士点、专业学位点和博士点
二级学科博士点:应用气象学、环境生态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二级学科硕士点:应用气象学
硕士专业学位点: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5、人才培养
秉承“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学院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气象人才,其中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终身教授等海外杰出科学家,有遍布祖国各地的优秀气象科技人员。毕业生主要在气象、环境、农业、海洋、国防、民航等部门从事科研、业务、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深受社会大众的欢迎。近三年,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8%,考研升学率45%左右。
6、科学研究
学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近三年新增国家级项目56项,省市级项目18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三年到账科研经费共计8331万元。获批教育部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十余项。多项研究成果刊发于Nature、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Food、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授权专利20余项。
7、科教平台
学院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拥有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等科研平台。学院建有中国气象局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江苏省应用气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苏省高校应用气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南京市应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教学实验平台。共建教育部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为全国首批唯一入选省属高校)和教育部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学院是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的成员单位。
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应用气象学院2021届毕业生共259人,本科生181人,硕士生66人,博士生12人;截止至2022年3月1日,本科生去向落实率97%,硕士生去向落实率97%,博士生去向落实率100%,总去向落实率97%。
1、本科生
本科毕业生共181人,男生75人,女生106人。
生源地前十位的数据为:江苏省32人,新疆14人,贵州省14人,甘肃省12人,广西省11人,四川省9人,安徽省9人,河北省8人,西藏7人,河南省7人。
(1)就业方向
升学76人,出国(境)3人,部队直招军官4人,就业92人。
(2)国内升学
76人,共有47人选择留在本校继续深造,升学高校分布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等。
(3)出国(境)
3人,2021届本科生出国(境)率为1.66%;其中有QS世界排名第6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2、硕士研究生
硕士毕业生66人,男生24人,女生42人。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主要以气象行业为主,占毕业总人数的77.3%。其中就业去向以气象局、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为主。行业分布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并列。8人升学,去向为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知名高校。
3、博士研究生
博士毕业生12人,男生7人,女生5人。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行业比较固定,大部分去往高等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从事教育科研行业。具体去向见下图。
三、工作特色及就业帮扶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应用气象学院认真贯彻学校有关就业工作的精神与政策,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环节,完善各项制度、落实各项措施,通过把毕业生就业工作贯穿到招生、教学、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等各个方面,积极引导毕业生科学就业,推动我院学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就业工作机制
(1)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
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中心工作,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研究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任组长,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毕业班辅导员任组长,学生主要干部任组员的就业工作服务小组。通过构建就业工作体系,为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毕业年级班主任会
(2)形成共同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制定全员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副书记和辅导员进行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院领导联合专业教师,召开推免工作会、考研动员会,各毕业班班主任召开就业主题班会。通过对就业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全面落实就业举措, 确立了学院党政力量、学工人员、班主任、教师多方联动管理模式,推进就业工作全员化局面的形成。
2、深化院企合作,全局谋划拓宽就业渠道
(1)建立就业基地
进一步加强就业基地建设,拓展就业市场,积极与气象局、空管局、机场、气象服务公司等对接,与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开展人才合作洽谈,学院教工积极支持就业工作,深入对接不同区域、领域、行业重点用人单位,主动拓展优质就业基地,本年度共与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签订“名校优企”就业基地,其中上市公司3个。
(2)拓展就业岗位
联合相关学院举办“气象遥感类”和“环境生态类”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665个。鼓励学生服务国家需求,参与各地选调生、西部计划、苏北计划、部队直招军官等招聘,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
(3)挖掘校内资源
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学术资源,大力拓展科研助理、行政助理等多种就业渠道。
3、围绕生涯规划,全程指导助推生涯发展
学院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积极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个性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积极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将生涯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着重开展专业认同教育、大学适应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大学目标规划,加强基础课程学习。对于二年级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专业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对于三年级学生,引导学生明确就业去向(升学、出国、就业、创业等)、合理确立就业目标,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对于毕业班学生,着重开展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培训、考研指导、就业形势、行业动态、简历面试、心理调适等内容全覆盖。学生深入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掌握行业状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熟悉就业技巧和方法,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把握就业机遇,有效提高择业成功率。
4、做好就业服务,全面提升就业质量
(1)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指导活动
举办学院生涯规划大赛、生涯人物访谈、简历制作和模拟面试比赛、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10余场,提升求职竞争力;搭建实习实践平台,遴选优质单位,组织实习招聘,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巩固专业知识。重视考研全过程指导,实施“考研激励计划”,发动学院领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力量共同参与指导考研,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考研促进大会、考研送温暖等活动。考研录取76人,学院2021届考研出国深造率达43.6%。
(2)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重点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就业意愿、实际困难和帮扶需求。畅通与毕业生的联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动态的跟踪,每周统计就业信息,全面掌握学生就业意向,推送就业信息千余条,进行分类指导和个别指导,点对点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数据库,实现“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帮助毕业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毕业生就业座谈会
(3)开展用人单位、毕业生调研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要求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纳入到教学计划和对学生的培养当中,使我院的毕业生进一步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促进我院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5、重视创新创业,丰富就业教育途径
(1)统筹谋划学院双创工作
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研究制定与创新创业工作相关制度办法,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会设立就业创业部、班级设有双创委员,推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共同形成协作机制,围绕创新文化引领、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实战、指导帮扶这条主线开展工作。
(2)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制度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加大经费投入,以双创竞赛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并通过雏鹰基金追梦计划加大对双创竞赛的支持力度,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每学期依托院科协和学生会就创部开展竞赛宣讲会、动员会、指导会、经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10余次。
2021年国家级学科竞赛和双创竞赛共获奖14人次,省部级获奖27人次,论文4篇,软件著作权4项,1个团队获得校创新创业扶持基金5000元。
学院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号召,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帮助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成效显著。2022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院将继续重视就业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就业技能培训,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开拓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新格局!
更多招考咨询,请加
南信大2022年高考咨询QQ群:665715495
各招生类型录取情况及各专业录取情况
可查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招生网
https://zs.nuist.edu.cn/
(网页二维码)
我们在“自信、温度、硬核”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等待你们的金榜题名!
NUIST
素材来源:应用气象学院
编辑:成俞佳
责编:梁艳枝
审核:林厚博 彭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