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016-12-06 耕读宝宝 耕读世家庄园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释义

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解析: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修习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修习的就是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其实意思就是“俺们这篇文章是给成年人讲道理的”

从文章内容上讲,《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文章,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阐述了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其中,开篇句是全文的精华所在,可以说,理解了开篇句,《大学》的精髓就在心里了。而且宝宝觉得这段话写得极其漂亮!让我们来看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怎么样,有气势吧?一步步的推导,一步步进逼,体现了精神修养上升阶段的形态。再来看“八条目”的论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瞧瞧,是不是由小见大,逻辑严密?

那么问题来了,学习挖掘机.....

啊.....错了错了!

什么叫“明明德”?

第一个“明”是动词,是彰明、弘扬的意思;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意谓“光明的”;连起来是说,人要弘扬内心的善良光明的德性。

说起来,跟佛家的“明心见性”颇有些类似啊!

只可惜,就如同佛家弟子绝大多数都做不到明心见性一样,

儒学弟子做到“明明德”的,其实也不多呢!

连“明”自己的“明德”都做不到,就更不用说要“明明德于天下”啦!


关注国学经典,关注耕读世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