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据说这些设计模式的理念都是相同的!

点击上方 "程序员小乐" ,关注公众号

8点20分,第一时间与你相约

每日英文

Sometimes, I’d rather feel nothing. It’s better. It’s easier.

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没有感觉,那就好过得多了。


每日掏心话

也许时间会夺去你那令人妒忌的容颜,却无法抢走我爱你坚定的信念,因为我有一种无穷而又温柔的力量,它就是一心一意!


来自:唐子玄 | 责编:乐乐

链接:juejin.im/user/5771d75d2e958a0078f97976

图片来自网络



   01 开始   



虽然不同的设计模式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但从一个更高的抽象层次来看,它们通过相同的手段来实现相同的目的。本文将以更抽象的视角剖析工厂模式、策略模式、模版方法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所遵循的设计原则。先用一句话总结它们的共同点:


它们增加了一层抽象将变化封装起来,然后对抽象编程,并利用多态应对变化。




   02 工厂模式   



变化是什么


对工厂模式来说,变化就是构建对象的方式,举个例子:


public class PizzaStore{
    public Pizza orderPizza(String type){
        Pizza pizza ;

        //构建具体pizza对象
        if(type.equals("cheese")){
            pizza = new CheesePizza();
        }else if(type.equals("bacon")){
            pizza = new BaconPizza();
        }

        //使用pizza对象
        pizza.prepare();
        pizza.bake();
        return pizza ;
    }
}


抽象的反义词是具体,对于工厂模式,具体就是用new来构建对象。这样做的后果是PizzaStore不仅需要引入具体的Pizza类,而且和构建Pizza的细节耦合在一起。


如果PizzaStore一辈子只做这两种Pizza,上面的代码就很好,不需要重构。但如果需要新增Pizza类型,就不得不修改orderPizza(),向其中增加if-else。


如何应对变化


通过将变化封装在一层新的抽象中,实现了上层代码和变化的隔离,达到解耦的目的。对于工厂模式来说,新建的抽象叫做工厂,它将对象的构建和对象的使用分隔开,让使用对象的代码不依赖于构建对象的细节。


解耦的好处是:“当变化发生时上层代码不需要改动”,这句话也可以表达成:“在不修改既有代码的情况下扩展功能”。这就是著名的 “开闭原则” 。


  • “对修改关闭”的意思是:当需要为类扩展功能时,不要想着去修改类的既有代码,这是不允许的! 为啥不允许?因为既有代码是由数位程序员的努力,历经了多个版本的迭代,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正确代码。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知识,和你不曾了解的细节,修改它一定会出bug的!

  • “对扩展开放”的意思是:类的代码应该具备良好的抽象,使得扩展类的时候,不需要修改类的既有代码。


现实的问题来了,如果项目中的既有类不具备扩展性,甚至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那种类。在一个时间较紧的迭代中需要往里添加新功能,你会怎么做?是违背“对修改关闭”,还是咬牙重构?(欢迎讨论~~)


三种封装变化方式


1.简单工厂模式


既然目的是消除orderPizza()中构建具体pizza的细节,那最直接的做法是,将他们提取出来放到另一个类中:


public class PizzaFactory{
    public static Pizza createPizza(String type){
        Pizza pizza ;
        if(type.equals("cheese")){
            pizza = new CheesePizza();
        }else if(type.equals("bacon")){
            pizza = new BaconPizza();
        }
        return pizza ;
    }
}


然后使用Pizza的代码就变成:


public class PizzaStore{
    public Pizza orderPizza(String type){
        Pizza pizza = PizzaFactory.createPizza(type);
        pizza.prepare();
        pizza.bake();
        return pizza ;
    }
}


等等,这和我们平时将一段常用代码抽离出来放到Util类中有什么区别吗?


是的,没有任何区别。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一个设计模式,更像是一种编程习惯。虽然只是代码搬家,但这种习惯的好处是:它隐藏了构建对象的细节,因为构建对象是经常会发生变化的,所以它还封装了变化,最后它还可以被复用,比如菜单类也需要构建 pizza 对象并获取他们的价格。


使用静态方法是这类封装常用的技巧,它的好处是不需要新建工厂对象就可以实现调用,但缺点是不具备扩展性(静态方法不能被重写)。


2.工厂方法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中,工厂能够构建几种对象是在编译之前就定义好的,如果想要新增另一种新对象,必须修改既有的工厂类。这不符合开闭原则。 所以简单工厂模式对于新增对象类型这个场景来说显得不够有弹性。


有没有办法不修改既有类就新增对象类型?


工厂方法模式就可以做到,因为它采用了继承:


//抽象pizza店
public abstract class PizzaStore{
    public Pizza orderPizza(String type){
        Pizza pizza = createPizza(type);
        pizza.prepare();
        pizza.bake();
        return pizza ;
    }
    //不同地区的pizza店可以推出地方特色的pizza
    protected abstract Pizza createPizza(String type) ;
}

//A商店提供芝士和培根两种pizza
public class PizzaStoreA extends PizzaStore{
    @Override
    protected Pizza createPizza(String type){
        Pizza pizza ;
        if(type.equals("cheese")){
            pizza = new CheesePizza();
        }else if(type.equals("bacon")){
            pizza = new BaconPizza();
        }
        return pizza ;
    }
}


简单工厂模式将构建对象的细节封装在一个静态方法中(静态方法无法被继承),而工厂方法模式将其封装在一个抽象方法中,这样子类可以通过重写抽象方法新增 pizza。


现在是介绍另一个设计原则的绝佳时机,它就是 “依赖倒置原则” :上层组件不能依赖下层组件,并且它们都不能依赖具体,而应该依赖抽象。


上面的例子中PizzaStore是上层组件,CheesePizza是下层组件,如果直接在PizzaStore中构建CheesePizza就违反了依赖倒置原则,经过工厂模式的重构,PizzaStore依赖于Pizza这个抽象,同时CheesePizza也依赖于这个抽象。所以违反依赖倒置会让代码缺乏弹性,不易扩展。


Android 中RecyclerView.Adapter就运用了工厂方法模式:


public abstract static class Adapter<VH extends ViewHolder> {
    //封装了各式各样ViewHolder的构建细节,延迟实现构建细节到子类中
    public abstract VH onCreateViewHolder(ViewGroup parent, int viewType);
}


3.抽象工厂模式


如果需要构建一组对象怎么办?


抽象工厂模式用来处理这种情况,它将构建一组对象的细节封装在一个接口中:


//抽象原料工厂(原材料构建者)
public interface IngredientFactory{
    void Flour createFlour() ;
    void Sause createSause();
}

//原材料使用者
public class Pizza{
    private Flour flour;
    private Sause sause;
    //使用组合持有构建者
    private IngredientFactory factory;

    //注入一个具体构建者
    //同一种pizza,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口味
    //那是因为虽然用的是同类原材料(抽象),当产地不同味道就不同(具体)
    public Pizza(IngredientFactory factory){
        this.factory = factory;
    }

    //使用具体工厂构建原材料(发生多态的地方)
    public void prepare(){
        flour = factory.createFlour();
        sause = factory.createSause();
    }

    public void bake(){}
    public void cut(){}
}

//具体工厂
public class FactoryA implements IngredientFactory{
    public Flour createFlour(){
        return new FlourA();
    }

    public Sause createSause(){
        return new SauseA();
    }
}

//构建pizza的时候传入具体工厂
public class PizzaStoreA extends PizzaStore{
    @Override
    protected Pizza createPizza(String type){
        Pizza pizza ;
        FactoryA factory = new FactoryA();
        if(type.equals("cheese")){
            pizza = new CheesePizza(factory);
        }else if(type.equals("bacon")){
            pizza = new BaconPizza(factory);
        }
        return pizza ;
    }
}


如果地区B开了一家新pizza店,只需要新建FactoryB并在其中定义地区B原材料的构建方式,然后传入Pizza类,整个过程不需要修改Pizza基类。

抽象工厂模式 和 工厂方法模式 的区别在于:


  1. 前者适用于构建多个对象,并且使用组合。

  2. 后者适用于构建单个对象,并且使用继承。


   03 策略模式   



变化是什么


对策略模式来说,变化就是一组行为,举个例子:


public class Robot{
    public void onStart(){
        goWorkAt9Am();
    }
    public void onStop(){
        goHomeAt9Pm();
    }
}


机器人每天早上9点工作。晚上9点回家。公司推出了两款新产品,一款早上8点开始工作,9点回家。另一款早上9点工作,10点回家。


面对这样的行为变化,继承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不过你需要新建两个Robot的子类,重载一个子类的onStart(),重载另一个子类的onStop()。如果每次行为变更都通过继承来解决,那子类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多(膨胀的子类)。更重要的是,添加增子类是在编译时新增行为, 有没有办法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的修改行为?


如何应对变化


通过将变化的行为封装在接口中,就可以实现动态修改:


//抽象行为
public interface Action{
    void doOnStart();
    void doOnStop();
}

public class Robot{
    //使用组合持有抽象行为
    private Action action;
    //动态改变行为
    public void setAction(Action action){
        this.action = action;
    }

    public void onStart(){
        if(action!=null){
            action.doOnStart();
        }
    }
    public void onStop(){
        if(action!=null){
            action.doOnStop();
        }
    }
}

//具体行为1
public class Action1 implements Action{
    public void doOnStart(){
        goWorkAt8Am();
    }
    public void doOnStop(){
        goHomeAt9Pm();
    }
}

//具体行为2
public class Action2 implements Action{
    public void doOnStart(){
        goWorkAt9Am();
    }
    public void doOnStop(){
        goHomeAt10Pm();
    }
}

//将具体行为注入行为使用者(运行时动态改变)
public class Company{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obot robot1 = new Robot();
        robot1.setAction(robot1);
        Robot robot2 = new Robot();
        robot2.setAction(robot2);
    }
}


策略模式将具体的行为和行为的使用者隔离,这样的好处是,当行为发生变化时,行为的使用者不需要变动。


Android 中的各种监听器都采用了策略模式,比如:


public class RecyclerView{
    //使用组合持有抽象滚动行为
    private List<OnScrollListener> mScrollListeners;

    //抽象滚动行为
    public abstract static class OnScrollListener {
        public void onScrollStateChanged(RecyclerView recyclerView, int newState){}
        public void onScrolled(RecyclerView recyclerView, int dx, int dy){}
    }

    //动态修改滚动行为
    public void addOnScrollListener(OnScrollListener listener) {
        if (mScrollListeners == null) {
            mScrollListeners = new ArrayList<>();
        }
        mScrollListeners.add(listener);
    }

    //使用滚动行为
    void dispatchOnScrollStateChanged(int state) {
        if (mLayout != null) {
            mLayout.onScrollStateChanged(state);
        }
        onScrollStateChanged(state);

        if (mScrollListener != null) {
            mScrollListener.onScrollStateChanged(this, state);
        }
        if (mScrollListeners != null) {
            for (int i = mScrollListeners.size() - 1; i >= 0; i--) {
                mScrollListeners.get(i).onScrollStateChanged(this, state);
            }
        }
    }
}


列表滚动后的行为各不相同,所以使用抽象类将其封装起来(其实和接口是一样的)。


策略模式的实战应用可以点击这里

https://juejin.im/post/5ce0e55ae51d451075366eeb




   04 模版方法模式   



变化是什么


从严格意义上讲,模版方法模式并不能套用开篇的那句话:“它们增加了一层抽象将变化封装起来,然后对抽象编程,并利用多态应对变化”。因为如果这样说,就是在强调目的是 “应对变化” 。但模版方法的目的更像是 “复用算法”,虽然它也有应对变化的成分。


对模版方法模式来说,变化就是算法的某个步骤,举个例子:


public class View{
    public void draw(Canvas canvas) {
        ...
        // skip step 2 & 5 if possible (common case)
        if (!verticalEdges && !horizontalEdges) {
            // Step 3, draw the content
            if (!dirtyOpaque) onDraw(canvas);

            // Step 4, draw the children
            dispatchDraw(canvas);

            drawAutofilledHighlight(canvas);

            // Overlay is part of the content and draws beneath Foreground
            if (mOverlay != null && !mOverlay.isEmpty()) {
                mOverlay.getOverlayView().dispatchDraw(canvas);
            }

            // Step 6, draw decorations (foreground, scrollbars)
            onDrawForeground(canvas);

            // Step 7, draw the default focus highlight
            drawDefaultFocusHighlight(canvas);

            if (debugDraw()) {
                debugDrawFocus(canvas);
            }

            // we’re done...
            return;
        }
        ...
    }

    protected void dispatchDraw(Canvas canvas) {

    }
}


节选了View.draw()方法中的某一片段,从注释中可以看出draw()定义了一个绘图的算法框架,一共有七个步骤,所有步骤都被抽象成一个方法,其中的变化在于,每个步骤对于不同类型的View都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为了让不同View复用这套算法框架,就把它定义在了父类中,子类可以通过重写某一个步骤来定义不同的行为。


模版方法模式一种常用的重构方法,它将子类的共用逻辑抽象到父类中,并将子类特有子逻辑设计成抽象方法供子类重写。


对比


模版方法模式 vs 工厂方法模式


从代码层面看,模版方法的实现方式和工厂方法模式几乎一样,都是通过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唯一的不同是,工厂方法模式父类中的方法必须是抽象的,也就是说强制子类实现,因为子类不实现父类就无法工作。而模版方法模式父类中的方法可以是不抽象的,也就是说子类可以不实现,父类照样能工作。这种在父类中空实现的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 “hook(钩子)” ,钩子的存在,可以让子类有能力对算法的流程进行控制,比如ViewGroup.onInterceptTouchEvent()。


模版方法模式 vs 策略模式


从产出来看,模版方法模式和策略模式是一个阵营的,因为他们产出的都是一组行为(算法),而工厂模式产出的是一个对象。但它们俩对算法的控制力不同,策略模式可以轻松的替换掉整个算法,而模版方法模式只能替换掉算法中的某个步骤。从代码层面来看,它们的实现方式也不同,策略模式使用组合,而模版方法模式使用继承。组合比继承更具有弹性,因为它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的替换行为。



   05 后续   



《Head First》是一本让我对设计模式理解升级的书,强烈推荐(本篇中工厂模式的例子摘自其中)。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讨论提高。如果今天的文章让你有新的启发,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新的认识,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欢迎各位读者加入程序员小乐技术群,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加群”或者“学习”即可。


猜你还想看


阿里、腾讯、百度、华为、京东最新面试题汇集

当我们遇到100亿次请求?该如何设计后端架构?

高中就开始学的正态分布,原来如此重要

一个合格的技术面试官是怎么样的?

百度地震了,也许早晚的事

Google 程序员有哪些高效的编程习惯?

关注「程序员小乐」,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