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出现在朋友圈最多的一句话“自律才能真正的自由”,似乎一夜之间人人都把自律当作口头禅,人人都将自己最自律的一面展现出来,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到底什么是自律?曾几何时当朋友圈出现自控或自律时,在我眼中往往浮现的是一副苦行僧的画面,也许在以往的概念里,这个词或多或少含有一些痛苦的、无趣的、寡欲的、甚至是自虐的内涵。不弄明白自律的概念,是不能做到自律的,所以让我们一起将自律的概念进行一次打磨和升级吧。
各种自律晒朋友圈
01.什么叫自律
自律二字,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这是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亲诔致的悼词,意思是上天不公,不肯留下一位国老。让寡人孤零零居于君位,忧愁内疚成疾。失去尼父,再无自律的榜样。在中文语境的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左传哀公十六年
自律的英文self—discipline,直译过来是自我的纪律,考虑到discipline还可以是一种符合准则的行为,所以自律在英文语境中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主动实现自我内心准则的行为。
自律与自控的区别,虽然两个词经常通用,实际上还是有细小的差异。自控,指避免不理想的行为,抵制拒绝诱惑。它带有被动性,以消极的抵制为出发点;自律指主动采取努力去争取实现理想的行为。它具有主动性,积极地引导动机和行为。举个例子,吃过晚饭后,抵制住吃甜点的诱惑这是自控。下班后主动到健身房去锻炼就具有自律的特征。
02.基本要素
无论是自律、自控等词语释义中,都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视角,二是掌控。
a.视角。自律、自控都有个“自”字,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是一种遵循自我内心准则的视角,它不需要别人监督和检查。
从自我视角出发
b.掌控。要有力量,来把握自己的每一个言行和每一次一次抉择,以实现自我内心准则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而不是每一个想法。
03.自律的本质
是什么决定我们掌控的动机和行为?这种掌控的力量来自于一个人的内在世界认知、思维模式、思考习惯等核心因素。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熟悉,这不就是价值观的体现吗?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利害衡量和决策取舍。自律的本质不正是一次衡量和取舍吗?所以自律受价值观的影响和限制。
权衡与取舍
04.是什么驱动自律
价值观决定自律,而驱使我们自律的力量又是什么?是人的欲望,目标动机驱使人做出行为,自律也是一种行为,驱动自律行动的当然也是欲望、梦想和目标动机,只不过自律的欲望与目标有些不同。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其动机往往是物质的和功利性的,而自律的欲望是内心深处的,价值观驱使的理想自我,追求的是内心自我准则的实现,不以外界评价和眼光为准。这是一种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感,我们的人生轨迹和生活方式由我们完全负责,我们生而有此责任把握自己的生命和命运,不让它随波逐流,不让它平庸简陋,不让它不堪回首,不让它莫名消失。那些自律的人,正是他们的理想聚焦与承担责任,驱使他们以内心准则来衡量自己的将要做的事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以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对即将采取的行为决策进行取舍。
《自律力》一书
05.自律的前提
能够做到自律的人,他们往往是拥有积极自信,自我尊重的人。自律与自尊自重自爱有密切关联,对自己负责,对家庭,对生活,对工作负责,就是一种自重与自爱,如此才能获得自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信,而持续拥有这种自信就是自律的前提,没有自信就不能拥有自律的人生,也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回想一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自律的经历,无论是你高考前的努力复习,还是为了赢得足球比赛的养精蓄锐,或者是为了宝宝未来的健康而戒烟戒酒,我们不都有某个阶段找到过自律的感觉吗?然并卵,这种感觉稍纵即逝,一两次的放纵自己,自律好似就再也回不来了。记住自律的前提就是恢复自己较好的状态,拥有并保持积极乐观的自信心。
自信是自律的前提
06.自律已不是自律
通过上述思考,我们发现自律,不再是我们曾经认知的简单二字。它是一个拥有完备价值观与责任感的体系,妥协与放弃会中断它,能否持续达到自律由每个人的内在价值观决定,由责任感和内心准则驱使,掌控每一次抉择和每一个行动,以自重自爱自信心为前提,以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为抓手,一步步走向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从今以后,在我们的概念里没有自律二字,只有自我完善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因一时失败而放弃,不因一事借口而放纵,自我完善伴随着我们终生成长,自我完善不太可能一触而就,更不能够停滞不前,请记住汤姆、罗伯斯的话:“倘若你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来把握自己的人生,上帝会让你付出代价,让你为自己的软弱吃几次苦头。倘若你不能亲自掌舵,就不要怪你的航船停靠在莫名其妙的港口。”不知道普通的我们吃了无数次苦头过后,能否自我完善,亲自掌舵自己的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