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Gitlab“封锁令”剑指中俄,其总监愤而离职:这是歧视报复!

点击上方 "程序员小乐"关注公众号, 星标或置顶一起成长

每天凌晨00点00分, 第一时间与你相约

每日英文

A‍s we grow up, we don't lose friends. We just learn who the real ones are.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并不是失去了一些朋友,而是我们懂得了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每日掏心

一直以为,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从生命中剥离的。仿佛一个厚厚的茧,当我们试着撕开那层胶着的束缚时,总是不断退却。


来自:公众号 读心术 | 责编:乐乐


程序员小乐(ID:study_tech)第 685 次推文   图片来自网络


往日回顾:阿里巴巴为什么能抗住90秒100亿?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正文   


由谷歌投资的全球第二大开源代码托管平台的GitLab,在不久前的最新声明里公开表示,部分职位将不会再为中国和俄罗斯居民提供offer。
这个操作过骚,连自家高管都看不下去了。近日外媒爆料GitLab全球风险与合规总监Candice Ciresi日前已辞职,并指控这是歧视性和报复性的行为。


图源:Gitlab.com


高管愤而离职,被逼到“脱粉回踩”,GitLab这回算是玩大了。
图源:观察者网
以“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代码”为企业文化?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GitLab技术封锁,为何偏偏只针对中俄? 
图源:Gitlab.com
GitLab的声明中称,为了保证客户的数据安全,不得不启用“职位国家封锁”令,而名单上的封锁国家只有两个:中国、俄罗斯。他们将不再向这两国居民提供工作offer;而那些有权限访问客户数据的员工,也不被允许移居到这两国。声明里说了,这么做是为了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百分百地投入工作,消除由于权限限制产生的“二等公民”,这样大家就能平等积极地工作了。emmmmm,这个逻辑也是很迷了。图源:知乎 | 员工发表的态度
面对员工的质疑,GitLab高管Eric回复到,封锁只限于能接触敏感数据的职位,因为在这两国国境线以内的员工都有可能泄露数据,这完全是为了客户数据安全着想。
GitLab还说,这是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之下行业内的普遍做法,而他们的解决方案是最人道的。不久前才因为提供用户数据给第三方公司而被骂,不得不出面道歉的GitLab,这次面对舆论压力却表现得十分“硬气”。图源:知乎 | Candice Ciresi的质疑
 GitLab的CEO说,此政策是自己突破重重阻碍才得以制定,来之不易,此举对于公司透明度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咋滴,还挺骄傲的?歧视?不存在的,这可是最“人道”的解决方案。声明是操作失误流出的?不不不,是我们故意公开的。不禁想问,是谁给你的勇气说这些话的,梁静茹可不背这个锅。
有人质疑GitLab所谓信息泄露的理由,全球80%的国家都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甚至美国自己就被ABC评选为全球黑客数量第二多的国家。怎么不对这些国家的员工都进行限制呢?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图源:pixabay.com
GitLab CEO的说辞也漏洞百出。封锁中国是因为谷歌退出了中国市场,而谷歌对于GitLab的发展至关重要,那封锁俄国又是什么原因呢?很显然,保护客户数据信息安全只是托辞,处于政治原因对于个别国家的变相制裁才是真正目的。
伤人一百,自损三千:拒收华人谁获益?
GitLab这次公开对于中国俄罗斯的技术封锁和歧视行为,实在可以称得上是竞争者最爱的猪对手,GitHub恐成为此事件中的最大赢家。
图源:百度
GitLab与GitHub之间的恩怨情仇由来已久。GitLab由两个乌克兰程序猿开发的。虽然推出的时间要晚于后者,但由于个人项目的低成本、保密性强的优势,也赢得了很多开发者的青睐,被认为是GitHub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阿里巴巴、NASA、英特尔等国际大公司都曾是它的重要客户。在GitHub被微软收购之后,很多人认为与商业合作会影响其独立性,GitLab口碑一度大涨,它也顺势推出了从GitHub到GitLab一键迁移的工具,但不久之后GitLab也“归顺”Google了。图源:pixabay.com
几月前,GitHub被爆出限制克里米亚、古巴、朝鲜、伊朗和叙利亚等被美国贸易制裁国家的账户,当时的GitLab由于没有技术制裁而猛赚一波好评。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几个月之后,GitLab发表声明公开歧视中俄。害,不愧是多少年来相爱相杀的难兄难弟。而此举一出恐怕它将彻底告别中国开发者用户,GitHub也快要推出一键迁移的链接,接收大批拒绝GitLab的中俄用户了吧。
事实上,“送人头”可谓美国上下一脉相承的策略,这样伤人一百,自损三千的事情,美国干得还少吗?图源:百度
我们很难不将这次事件与中美贸易战联系起来。贸易战的本质就是科技战,随着中美之间的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对华的技术封锁已然成为常态。这次的封锁令,更是展现出了浓浓的冷战色彩,以及意识形态主导之下的对抗思维。这样的技术封锁,美国真的能尝到甜头么?在全球化趋势浩浩荡荡的今天,在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已过去七载的9102年,我们能看到这种冷战思维之下的“闭关锁国”,也实属难得。图源:pixabay.com
自特朗普以 “重让美国伟大”竞选口号当选美国总统以来,配上他流氓过头的政治气质,“美国利益优先”战略被他贯彻地淋漓尽致。无论是“301调查”还是禁用芯片,从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再到以国家安全为由对44家中国军工科研单位实行出口管制,美国技术封锁的大棒很精准地瞄准《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落下。
图源:百度
但说实在的,这样技术制裁的“老把戏”美国也真是玩不腻。最初和英、德不对付,冷战时期和苏联交锋,上个世纪80年代对日本半导体的制裁,如今又针对芯片,对中国来同一套。哪还有什么道理可言,华盛顿发出的信号是:哪家中国高科技公司形成了对美国公司的竞争力,或者有可能形成这种竞争力,美国就可以处罚它。国家安全是万能理由,多的是以自由民主之名行利己主义之实,生命不息双标不止也成为星条旗上的底色了。图源:medium.com

但是,有用吗?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引来本国企业强烈的反对声,贸易战让北达科他州的一位豆农至少损失40万美元,而这样的农民遍布美国中西部。用签证门槛限制留美学生和访问学者?此前的国际顶会ICLR,就因为美国签证不好搞,明年会议被搬离美国到埃塞俄比亚举办了。美国多次阻碍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而今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就要建好了,国际空间站也马上就要退役了。所以你还觉得,这次技术封锁,美国能赢?
拒收中国人,不过是他们害怕了
拒收华人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么?有,绝对有。历史告诉我们,多少次重大突破都来自逆境,对于“反杀”的执念使我们把每一次制裁都变成涅槃重生。美国技术制裁那一套玩了几十年溜得很。但巧不巧,中国应对西方技术制裁的历史经验也不可谓不丰富。冷战时期,面对美国“巴统”技术封锁网和中苏交恶,大批设备和专家撤走,科学家用手摇计算机、算盘等原始装备,研发出两弹一星,平地惊雷;图源:百度
《瓦森纳协定》的技术封锁下,中国不被允许从西方国家购买战机,如今自主研发的歼-20同东风系列一道,傲视寰宇,使命必达;
信息化时代,制裁与封锁已经拦不住中国了,谷歌断供鸿蒙出世。5G技术、智能导航、云计算、高铁、移动支付等领域的我国已然走到了世界前沿。图源:百度
如果说,过去的制裁只是出于意识形态划线思维,想要将中国扼杀于摇篮中;那么今日的美国是实实在在感受到害怕了。他们害怕中国制造,于是有了301报告;他们害怕中国青年的崛起,于是有了签证门槛;他们害怕中国文化的力量,于是有了对于抖音的调查,扎克伯格认为Tiktok的崛起是对美国互联网行业的威胁。如今,GitLab拒收中国人,不也是来源于同样的害怕么?
图源:csdn.net
最后想和大家聊一聊开源精神。在几日前举办的中国开源年会上,GitHub副总裁Thomas和CSDN创始人蒋涛展开炉边对谈,畅谈开源无国界。Thomas说到,“开源项目不分国界,没有区域之分,这才是开源项目的一种正常的状态,GitHub不会进行分区。”然而,这恐怕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GitHub对于伊朗等国家的制裁恰恰也向我们证明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道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图源:pixabay.com
开源的精神本质是开放与分享,这样一种Geek的精神,同时也有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愿望。但我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政治和商业因素的对于技术的侵染难以避免。
或许我们需要回归到“开源”这个词语本身的含义,开辟新来源。封锁本身就是机遇,这次事件对于我国的自己开源平台来说是一次机会。图源:百度
码云Gitee、阿里云代码托管、Coding等国内的平台缺的就是这样的机会,封锁来临,顶住就意味着新生。这一次的“反杀”,要考他们来实现。 任正非说,愿向美出售5G技术许可;GitLab说,拒收中国人。此中高下,不必多言。合作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其中输赢利害,美国需要好好想清楚。图源:百度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讨论提高。如果今天的文章让你有新的启发,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新的认识,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欢迎各位读者加入程序员小乐技术群,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加群”或者“学习”即可。

猜你还想看


阿里、腾讯、百度、华为、京东最新面试题汇集

重磅!GitHub年度报告:Python首次击败Java,中国成第二大开源贡献国

Facebook陷入史上最大危机:近7000页机密文件泄露!

Java 13都发布了,线程池的正确用法你知道吗?


关注微信公众号「程序员小乐」,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嘿,你在看吗?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