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运之战,知己知彼:中国模式与核心竞争力

释老毛 毛有话说 2020-11-07

股市跌到这份上也是匪夷所思了,已经与估值无关,与流动性无关,与基本面无关,这三者不至于此,这是信心危机!投资者对中美之战没信心,对未来国运没信心,用脚投票,互相踩踏,尸横遍野。不要忘了:牛市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亢奋中死亡。


乐观是乐观者的通行证,悲观是悲观者的墓志铭。


显然从速胜论到亡国论都是不可取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建议大家多读毛的《论持久战》。中美已经是持久战,股市也会是持久战。

中国是极特殊的国情,与哪个发达国家都不相似,有自己独特的路径。2006年国运昌隆之时,曾信心满满提出个中国模式的“北京共识”,对抗“华盛顿共识”,现在也不提了。


中国是巨国模型,集中领导,人口和地域极大,人力资源、资本储备、技术积累都拥有显著的优势,必然有自己内生的发展路径。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成功模仿了几乎是最正确的模式,是优等生,这不是吹嘘,而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1)四小龙模式

80年代曾提出外向型经济,三来一补,大力发展外贸与招商投资,这是明显模仿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贯穿整个80-90年代。朱镕基改革,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到了2000年WTO,达到巅峰,成为世界工厂,积累的大量财富,外汇存底世界第一,这都是复制当年日本和四小龙。也都因为流动性过剩,引发房地产长牛和股市疯牛,2007年的6124点至今高高飘扬。


2)日本模式

21世纪之后的头十年,中国从资本不足变为资本过剩,开始从加工业升级为重化工业,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能源、化工、造船、汽车、高铁、工程机械,缔造了一系列工业化奇迹。从出口结构也能看出来,中国出口的主打产品已经早不是原来低端的服装鞋袜玩具,而是中端机电产品,占了出口额的近60%。这是复制日本在70年代的产业升级,非常牛逼。


3)美国模式

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重化工业开始停步,因为重化工导致各种污染、矿难、工伤事故问题层出不穷,这其实与70年代日本也非常相似,当时日本也有著名的四大公害事故。现在的供给侧改革是去过剩产能,就是后工业化,高科技+消费+金融,直接对标的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帝。也就是从重化工业、出口贸易的日本模式转化为科技金融消费为主的内需主导的美国模式。从2008年之后爆发的移动互联网革命看,从下一波的5G革命、AI革命提前布局看,美国与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领先最巨型的两大经济体,在产业链上把日本、欧洲远远的拉在后面。


这也是中美冲突加剧的内在根源之一,价值观是一个因素,利益是一个因素。


4)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从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看,历经百年苦难的中国人终于难得的成了幸运儿,每一步都节奏踩得很准,如有神助,每一步都能打80分以上,二三四代掌舵人留下的成绩单都不俗,没走大的弯路,没犯致命错误,因此什么次贷危机、拉美化陷阱对中国都没构成真实的危险。这就像一个人,如果自身元气充沛,免疫力强,则百毒不侵;如果一病不起,不是病邪猖獗,而是自身元气衰颓,无力抵抗了。


当前的中国,大概相当于80年代初的日本,由重化工业转向金融消费,产品出口转向资本输出,这个阶段也是日美毛衣战最如火如荼的时候。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一战后就基本完成了,大概相当于60年代末的美国,二战后繁荣期后进入迷茫和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暴露、民权运动层出不穷。中国发展阶段大致相当于60年代末的美国、80年代初的日本,潜力尚存但面临多事之秋也。


中国模式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呢?我总结为三点:


第一,世界最庞大的人口和内需市场

中国目前GDP总量是12万亿美元,人均GDP是9000美元,其实已经脱离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坎儿!

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人口,14亿人口的规模非常可怕,不要光看出口卖产品,14亿人自己衣食住行,理发洗澡,互相服务,就是GDP,就财富,就是创造价值。2017年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的数据:出口额4297亿美元,进口额1539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总额占GDP总量也只有3.5%,假设极端情形,全打没了,其实也不构成致命伤害。这就是高层选择持久战的底气。只要保持内生发展,未来光中国的城市中产阶级人口数量就相当于日美人口总和了。欧盟正在四分五裂,印度一直四分五裂。而中国是14亿人口的巨国模型,单一国家,单一市场,同一语言,同一文化,只此一家,独一无二,中国对自己,对美国,对全世界,都是一个巨大机遇。


第二,相对齐全的一套产业体系

这也是中国发展的异数,没有另一个国家这么齐全的。虽然产业链和科技树的高端还不行,企业做不到极致,我们虽然没有美国的苹果谷歌,没有日本的丰田本田,没有欧洲的奔驰西门子,但我们全活啊。美国牛,没有高铁核电;日本牛,没有阿里腾讯;欧洲牛,没有华为小米。


因为市场发展会自发形成分工格局,各自按比较优势形成产业链,而中国历史上曾是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封锁,反帝反修,阴差阳错,被倒逼形成了一套“大而全”的工业体系。这套体系当然是低效率的资源错配,但打下了相对全套的底子,改革开放后收到冲击很大,七零八落,但架子死活保下来了,随着内需和外需的增长,产业升级,中国的人口规模逐渐能支撑起这套产业体系。


高端制造:高铁、核电、大飞机,体现大国重器,拥有全球竞争力。

中端制造:手机、汽车、家电、机电,具备成熟的产业链和竞争优势;

低端制造:服装、鞋帽、玩具、圣诞树……

最先进的互联网,中国有BAT,有一大批你追我赶的创业者,极致的用户体验,活力只有美国能比肩。


这套相对齐全的产业体系,保证了中国经济的独立自主,拥有全方面全天候的竞争力,以及对外依赖度不深。完备的产业体系与巨大的内需市场,形成了互为表里的良性循环,可以对中国奇迹提供一个解释。


第三,持续稳定的政治架构和社会环境

虽然在治理上存在诸多不足,但制度特色确保了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发展依赖于长期稳定的商业环境。市场经济更亲近的是法治,厌恶的是不成熟的民主(民粹沃土),因为前者才能提供稳定的预期,后者往往意味着动荡。


为什么一开始就完整复制了美式民主制度的拉美诸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没有实现经济腾飞,而是民粹横行,社会长期停滞和内耗;反而日本、智利、亚洲四小龙那些不太民主的经济体,顺利完成了社会转型和经济改革,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惊险一跃? 


看看所谓东亚奇迹,它们各自经济腾飞阶段的背景:

很多人都把因果关系搞错了,不是民主导致经济发展,而是经济发展导致民主。英美在发展之初,也是有限民主,贵族共和,普选权是经过一百多年才逐步普及到平民、穷人、妇女、有色人种……

 

从人均GDP、城市化程度,潜力还很大,因为中国是巨国模型,内生动力足以支持发展。消费、医疗、互联网、房地产就是最大的内需,中国的内需已经占比不少,但也存在一些深刻的问题,例如国企占比太大,债务杠杆太高,税负汲取太重,行政管制太多,农民资产不能货币化,导致转型力度不够,方向不明,社会对国运陷入迷惘。


打仗,首先要知己知彼,认清自己最重要,即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说实话,美国和中国都是天生的王者,除了美国,全世界都找不到像中国一样的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强悍的学习能力、庞大的人口和内需市场的单一经济体。所以,美国的智者如巴菲特、芒格都断言,“中国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中国模式的特殊性,及其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注定了中美之争是场持久战。马云说二十年,恐怕一语成谶!


打赢国运之战,非常简单,就一条:坚持改革开放。当前最重要的是真改革不折腾,以此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感谢您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微信号,以往文章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希望它能增加您的知识和财富。如有点滴收获,请扫下面二维码;或者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号”关注即可;也可搜索微信号:mao-talk。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