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打开朋友圈诋毁中国的“热文”,被其中的险恶用心吓到了!

2018-03-29 漯河网信

导  读

朋友圈经常会有人转发一些文章,主要是探讨在国外生活如何如何。

作为一个曾经在国外长期学习和工作的人,我不得不说,许多探讨国外生活的文章非常不客观。

这类文章的出发点并不是让人们了解一些真相,恰恰相反,其目的是人为制造错觉,然后不失时机地自我营销。


日本医疗完虐中国?


最近微信上有一篇名为《**日本看病实录,发人深思!》的文章,就很有典型性。



文章讲的是2008年某位企业家跑到日本做心脏手术的事,通篇描述日本的医疗服务是如何的无微不至——


“护理员到病房量血压测体温给药,一律是跪式服务,让你觉得比儿子女儿还贴心。”



“日本医院的餐食之精致,绝对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高等餐厅媲美。花样之多,营养之细致,让你惊讶。”



当然,说完了日本医院的这些所谓“优势”之后文中也并未忘记抱怨一番中国的医院:


“我住过安贞医院,也住过阜外医院,这两个医院的门诊,人群完全可比王府井大街,不,比王府井大街还要拥挤若干倍。而在神原医院,你见不到那么多人,门诊或者住院的楼层都安静极了,据说所有的病人都是经过预约来的。”



且不提这位企业家2008年的日本求医经历,为何2018年又被拿出来重发,首先我们先明确——日本医院服务可能更为周到,但并不是每家医院都给予这样享受的跪式服务,毕竟他去的是高档医院。


并且就医疗费用而言,根据日本学者Kazumasa Sugimoto等在2009年所做的研究,日本医保体系内,装一个心脏支架平均大约需要100万日元左右,住院费用和术后护理费用为70万日元左右,加起来约合人民币10多万,外国人在日本医疗旅游,不享受日本医保,所以费用还要远高于这个水平。


暂且不论装支架在医学上的讨论,单纯就价格来讲,在国内,装一个心脏支架大概需要3—5万元人民币,还有医保报销掉一部分费用。


如此说来,这样的对比就很有问题了。


收入水平高的人,去日本的高档医院花钱治病,也算是正常。


可是,简单拿日本的高档医院去跟国内三甲医院相比,对具体的医疗费用也含糊其辞,这就很片面了。


目前,中国的健康卫生体系确有一些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但就三甲医院的性能价格比,放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高的,这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许多不算复杂的外科手术,中美同级别医院之间的收费差距可达二三十倍。


美国教育既轻松又有效?


新媒体上常见的“鸡汤文”,不仅仅局限于批评中国医疗制度,还热衷于批判中国教育制度。


这类“鸡汤文”有时候会给主人公换换名字,但内容却如出一辙:


这些文章说,中国搞的都是死记硬背的“填鸭教育”,“我”的孩子就读于重点中学,压力山大,既劳累又不快乐。


可是,“我”在美国的朋友就幸福多了,她的孩子自幼就接受最好的教育,学生时代轻松愉快,但学业有成,多才多艺。


对比孩子的不同命运,“我”的肠子都悔青了。


(图源:视觉中国)


在笔者看来,这类文章荒诞不经——真正的美国教育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学生时代轻松愉快”与“学业有成多才多艺”几乎不可兼得。


“轻松愉快”是美国大量公立学校的特点,下午两三点就放学,学生也确实“自由”了。


平时一般就是老师随便教,学生随意学,只要学生别卷入帮派暴力,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这样“轻松愉快”的公立学校恰恰是美国中产以上家庭唯恐避之不及的。


为了防止孩子被耽误,许多有远见的美国家长,不遗余力地将孩子送入对学业要求更为严格、并不那么“轻松愉快”的学校。


然而在美国这并不容易,要想避免孩子陷入不学无术的火坑,恐怕也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买个特别好的学区房,让孩子就读学区内高标准严要求的公立学校;


二是把孩子送到与家长价值观相符的私立学校。


但上述两个办法其实等同于一个办法——多挣钱。好的学区房和私立学校的学费同样昂贵,家里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假如把河北衡水中学、吉林省实验中学这样的重点中学搬到美国来运营,绝对受到大量美国家庭的疯狂追捧。


想想看,不用支付高额学费或变相学费(学区房成本),凭个人学力直接考入就行,选拔过程绝对公平,而且升入全国名牌大学的概率很高(2014年衡水中学有104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对大多数美国家庭而言,这样的学校简直就是神话一般的存在。


至于美国那些需要支付高昂成本的好学校,确实能保证很多学生“学业有成,多才多艺”,但是求学过程绝对算不上“轻松愉快”。


与中国的重点中学一样,美国的好学校同样存在同龄人之间激烈的竞争。


而且因为美国的大学采取申请入学的制度,考察的指标还不止学习成绩,所以好学校里比较有上进心的美国学生,高中时代往往处于“军备竞赛”当中——不仅各科成绩要保持良好,而且要尽可能学习AP课程(内容相当于大学课程)、形成对同龄人的优势,此外还要积极参与一些学校活动,甚至校外的实习工作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够申请到美国顶尖名校的美国学生,成长阶段所经受的竞争压力不见得比中国学生少到哪里去。



近几年,科技企业云集的旧金山湾区发生了好几起高中生自杀事件,都是当事人感到学业压力过大所致。


仔细想想,美国学生不可能天生就比中国学生聪明,凭什么在“轻松愉快”中就能获取比中国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中国制造最拿不上台面?


还有一类文章,特别喜欢把外国货吹得天花乱坠。例如:


“日本制造”充满“匠人精神”;

“德国制造”代表“严谨细致”;

“美国制造”浑身上下都是“黑科技”;

……


总之,只有“中国制造”最拿不上台面。


但中国一日千里的进步速度,实在等不起某些思想僵化的人。


就在最近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神户制钢所、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本田汽车、铃木汽车、西铁城手表等知名日本企业纷纷曝出对产品数据造假的丑闻。日企高管频繁出来鞠躬道歉,一次不够就两次,看得大家都视觉疲劳了。



“德国制造”确实有些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主要是现有的技术储备。客观地说,由于作为二战战败国而受到一些限制,德国的工业门类并没有中国齐全。


例如,德国不具备生产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能力。F125级护卫舰第一艘“巴登·符腾堡”号战舰在最后验收时,由于性能问题遭到德国军方退货,说明“德国制造”并非无懈可击。


而且,“中国制造”不见得比不上“德国制造”——海尔集团的家电在德国的销量就很好,德国老百姓的心里也是有杆秤的。


再来说说“美国制造”,“美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的差别,近年来正变得越来越小。



这类“鸡汤文”用意何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