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想做带头大哥
文/十一弟
一年多前,在保利地产服役了快三十年的“铁娘子”——宋广菊,带着遗憾退休了。
掌权的最后几年,宋广菊一直心心念念的,是让保利地产“重回前三”。
这个口号,宋广菊在2017年底就喊出来了。但一直等到她退休,也没能实现。
为了拼一拼规模,保利地产曾经把碧桂园当做老师,很是用心地学习了一把高周转。
这一年,保利地产的销售额站上了三千亿。
更疯狂的是,它又从兜里掏出了将近2800个亿,在全国各地到处砸钱买地。
相当于九成的销售额,都被保利地产拿去换成了土地储备。
哪怕如此凶猛,保利地产还是只能排到第五。
碧桂园、万科、恒大、融创,是保利地产翻不过去的大山。
2017年,碧桂园、万科、恒大的销售额,都已跨过了五千亿的门槛。
紧随其后的融创,也卖掉了3600多亿的房子。
宋广菊无奈又乐观,“人只要有梦想,总会实现的。”
她向股东们许愿——
“重回前三,是保利地产的一个奋斗目标。实现路径有很多,除了常规拓展之外,还可以通过收购、兼并、整合等方式。”
宋广菊的接任者——刘平,他对保利地产的规模追赶,比宋广菊有着更加强烈的渴望。
去年初,刘平又喊出了一个新的口号,“进三争一”。
“铁娘子”只想挤进前三,继任者却想着做带头大哥。
宋广菊苦干了四年,都没能重回前三。而实现这个目标,刘平只用了一年。
2022年销售榜单上,保利地产卖掉了4573亿的房子,位列第二。
恒大、融创相继跌倒以后,一直走在保利地产前面的万科,去年也掉队了。
距离销售额排名第一的碧桂园,保利地产只差了不到百亿。
“进三”之后,“争一”触手可及。
保利地产挤进前二的路径,既不是靠收购、兼并与整合,也不是刘平比宋广菊更激进、更凶猛。
其他开发商在去年的集体拉胯,让保利地产替补躺进了第二。
其实在2021年,保利地产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349亿。
去年只卖掉了4573亿的房子,同比实际上减少了15%。
但是,恒大、融创的销售额,都是“膝斩”。
万科的销售额,也从6278亿跌到了4170亿,去年硬生生少卖了两千多亿。
开发商集体“比矮”的年份里,满足了保利地产的排名渴望。
从前蒙眼狂奔的房地产业,转眼间变成了“矬子里面拔大个儿”。
宋广菊在2017年喊出“重回前三”的口号的时候,还为保利地产制定了一个“345战略”——
2017年销售额站上三千亿,2018年跨过四千亿,2019年达成五千亿。
一直到2020年,保利地产才勉强踩到了五千亿的规模门槛。
2019年,保利地产只卖了4600多亿,没能兑现销售目标。
谁又会料到,保利地产在2022年的排位,竟然躺进了行业前二。
只不过,销售规模反而退回到了三年之前。
现在,保利地产可以拿出来吹嘘的,大概也只有“重回前三”的行业排位了。
2022年,保利地产的营业总收入是2800多亿,跟2021年相差无几。
在这样的收入体量下,保利地产为股东们赚到的净利润,只有183个亿。
与2021年相比,它的净利润下跌了三分之一。
央企在2022年净利润的总体增幅是5%,保利地产拖了后腿,没够着平均线。
183个亿的净利润,也是保利地产过去四年来的最低盈利水平。
四年前,保利地产的净利润就已经超过了189个亿。
那时候,它靠着不到两千亿的收入体量,就为股东们赚到了比去年还要多的利润。
2022年,保利地产的净利润率只有6.5%。
这就是说,保利地产从每一百块钱的营业收入里,只能赚到六块五毛钱的利润。
为了尽可能多地卖掉房子,在规模上拼一拼,保利地产甚至可以撇弃利润。
在武汉,保利地产有一个住宅项目——保利庭瑞阅江台。
去年八月份,它把销售价格从之前的每平米1.85万元,降到了每平米1.27万元。
每平米降价差不多六千块钱,那就是七折卖房。
一些前期高价购房的业主,眼睁睁地吃了哑巴亏,心有不甘,于是上门抗议、维权。
明目张胆的降价甩卖,也惊动了住建部门。
最后,保利地产的销售活动被叫停。
去年,保利地产的利润大幅下滑,让不少投资者大跌眼镜。
有一家券商,原本信誓旦旦地做过预测——
保利地产在2022年的净利润会达到300多亿。
但不料最后却只有183个亿。
打脸之后,这家券商连夜就把保利地产今后两年的盈利预测,一起下调了。
未来两年,保利地产的净利润恐怕都很难超过300亿了。
同样是央企开发商,2022年上半年,中海地产只有一千亿出头的收入体量。
它用了半年时间,就为股东们赚到了167个亿的净利润。
2022年销售榜单上,中海地产的销售额不到三千亿,排在第五。
尽管只相差两个位次,但在规模上,保利地产甩开了中海地产1600多亿的销售额。
可是,不以利润为前提的规模执念,难道不是一个装扮美丽的陷阱吗?
那些追赶规模、争当老大而狂奔跌倒的开发商,尸体还没凉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