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宏斌:辽印精灵—契丹童子押印纽式初识
石宏斌(网名弘滨),喜收藏、善篆刻。收藏古玺押印百余方,古代箭镞2000余种。收藏其实是一种缘分,古物流传了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它却神奇地流传到我手中,也许几十年、几百年后它不知道会流向何处,正因为有了爱好收藏这样的群体,使我们的优秀的文化得到保护,收藏其实也是一种爱国。
图1:笔者收藏的十方宋元时期的人物纽(童子)私印
辽 印 精 灵—契丹人物(童子)押印纽式初识
石宏斌
印章的纽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形状。掌握印章纽式的形态及发展变化,也就成为鉴别各个时期印章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在中国古玺数以万计的庞大家庭中,唐宋元时期各种押印印纽的纽式很有特色。一类是直立于印背,纽身扁薄而细小,中间有孔可穿带(这种纽式是古代鼻纽变小,变扁发展而来),仅有押印戳记用此纽式,这也是印章在民间使用方便造成的。
另一类是各种造型的纽式。常见有动物形,人物形两种。其中动物纽中常见狮、马、驼、犬、猴、鸡、鱼、蛙、兔等;
人物纽式中见单人、双人、多人,童子(神偶)、仕女、武士、骑士等。这些见于宋元押印的艺术化纽式虽少于变化且有的制作工艺粗糙,但却具有开创新风的意义,同时也就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图2
图3
图4 卍字童子押
在笔者的古印藏品中,有十方宋元时期的人物纽(童子)私印(见图1)。图2-4印纽高4.1厘米、印厚0.4厘米,质地为铜质,为出土黑漆古色包浆。印文为“卍 ”字图案,“卍”字为佛教图案符号,俗名“万”字,佛名“吉祥海云”(唐译华严经),佛经说它如同释迦牟尼胸中涌出的宝光,象征庄严无比,功德无量。这种花纹印的出现,应与当时盛行喇嘛教有关。
图5
图6 二方人物(童子)纽押
图5-6二方人物(童子)纽押,印纽高4.6厘米,印厚0.3厘米,铜质,一方满身红斑,另一方通体传世古锈色。印文为楷体“得志”吉语二字(偿其志愿或得其所欲)。
图7四方人物(童子)纽押
图8四方人物(童子)纽押
图9 四方人物(童子)纽押
图7-9四方人物(童子)纽押,印纽高在4.7---4.9厘米,印厚0.4—0.6厘米,铜质,印文3字为楷体“坐、永、王”,有学者认为是契丹字,图9左2押印字为契丹文字。由于辽代的双轨制度,有一些在制作风格上同于契丹字印的汉字,可能也属于这时期的遗物。
契丹人创造性的对本民族和汉族采取了“一国两制”的政策,以“汉制待汉人”、以“国制治契丹”的因俗而治、各得其宜的政治体制。
图10的七方押印
图10的七方押印共同的特征均为人物(童子)纽,整体造型比例协调,形象生动。敦厚朴实,衣饰简洁。(人物)童子五官清晰,神态生动,活泼可爱,憨态可掬,十分惹人喜爱,在人首铸有一穿环,看似盘起之发髻。
童子前额发型中分,双双绕后附着于后脑勺,为典型的契丹髡发之形,上身多着对襟小褂,裤管紧窄,或即吊敦之型,左手托一信物,多见呈瓜楞状,或寓求子含义,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生殖器,双腿作站立行态。此类尚属常见,唯一区别在于精美程度与品相。
图11 “李”字女性人物钮押
图12“李”字女性人物钮押
图13 “李”字女性人物钮押
敝人还收藏其他形态童子钮若干,图11-13“李”押女性人物钮,印面边栏残损,造型为一契丹少女(歌舞伎形),神志典雅,着绣花袄,面目秀美细腻,额上点朱,手持绣球香囊飘带,足侧一犬相嬉,生活情态宛然,立人钮在辽私押印中较为常见,女性钮比较少见;
图14 童子钮“金”押
图15 童子钮“金”押
图16 童子钮“金”押
图17 童子钮“金”押
图14-17“金”押童子钮,童子髡发,圆领衫,左手持盒,右手或持莲茎,上博有展示同类者;
图18-22“许”押童子钮,童子光头,以手持宝,一手持小鸡鸡,气象浑成。
图18“许”押童子钮
图19“许”押童子钮
图20“许”押童子钮
图21“许”押童子钮
图22 童子钮“许”押
图1十方人物(童子)纽押印边内倾较重,使用痕迹明显,印文字口深凹。其中7方印纽下均有一层平台,此种纽式在中原汉字私印中比较少见,因辽代单字私印多为人物钮,并且有一台阶,有台阶或斜坡的纽式是辽代官印的显著特征之一。由此可推断图1十方人物钮押印也属于这一时期的遗物,为契丹(童子)人物钮私印。
图1:笔者收藏的十方宋元时期的人物纽(童子)私印
小铜人在当时扮演的角色一种是装饰品,另一种意义就是驱灾辟邪。辽金时代小铜人多种多样,现尚存的就有几百个种类:有唱歌的、跳舞的、吹打弹唱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双胞胎的、针灸铜人等等,可谓千姿百态。从一个方面表现了辽金时期的历史风貌和艺术价值。
在辽代契丹人所铸造的人物(童子)人物造型较多,在内蒙古地区曾大量出土。有的铸造在钱币上的人物纽称为压胜钱,也有单独铸造出的人物(童子)造型供人们赏玩、佩带,也是一种护身符。契丹人铸造这种(童子)人物造型与其原始宗教信仰有关。
契丹人系东胡鲜卑之后裔,东胡鲜卑信仰萨满教,其敬奉范围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所以契丹人也继承了其祖先的宗教信仰,他们好鬼而贵日,拜天祭山。在拜天祭山时都要萨满(萨满教巫师)来主持。
甚至连契丹皇帝的登基大典“燔柴告天仪”也要由萨满来主持。萨满做法事时所用的助神一神偶(童子)有的是用皮扎,布缝,木雕,石刻,陶塑制作而成,也有用金属铸造而成,神偶(童子)不仅是萨满的助神,也是广大信教民众的护身符。
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有很多辽金时期遗址、墓葬。在辽金古城和一些辽金遗址中,偶有萨满教的“小铜人”出土(蒙语称为“翁衮”),头上有小环(作为护身佩带),左手抚胸,右手捂羞部,双膝稍蹲坐状。
在墓葬中,按其萨满教之“灵魂不死”之说,则或多或少随葬一些墓主人生前生活生产用品,如男者有刀、箭、矛、镢等,女者有铜镜、耳环、装饰物之类。富人墓,都是砖室券顶,墓室内除随葬品外,四周墙上饰以白灰,有的画有壁画,记载着墓主人生前的奢侈生活和死后对天堂的向往,希望来生能继续过富人的生活。
在平民的“瓮棺”葬中,虽然没有随葬品,但在瓮棺的肩部都开有“灵魂”出口,即人虽死了,但其灵魂不死,仍能再生。这些,都体现了契丹、女真族等笃信萨满教,崇尚原始宗教的遗俗,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生产各个方面的广泛影响。当佛教随着汉族人传入这些地域后,萨满教仍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人们的精神意识中,仍然享有至上的地位,萨满教仍然是这些地区主要崇奉的宗教。
图10七方押印
图10七方人物钮印章还对童子生殖器夸张塑造,这都蕴含了辽代契丹人对生殖的崇拜,对人丁兴旺,多子多福,平安健康的祈盼。这也是古代少数民族发展强壮自身的一致愿望。这种童子印钮造型的出现,对研究辽朝建国后的契丹民俗,契丹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当然,在宋元时期辽代的印章纽式还有很多种,本文旨在就契丹人物纽式剖析一二,其他形制在此不作赘述。
2016年12月6日于听泉精舍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文资料由作者提供。
本文尚未发表。欢迎媒体选择洽刊。
图中铜人为作者藏品。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