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栋梁:印中自有万千军—韩林儿“管军万户府印”赏析

2017-05-12 朱栋梁 乐艺会

朱栋梁

朱栋梁,字:兼仁,斋:宝玺斋。从小喜爱书画,篆刻,师从我国古文字、文博专家郭若愚先生。主要收藏专题:古代玺印、佛缘、钱币、杂件等。曾在专业收藏杂志、报刊发表专题文章。



印中自有万千军 

――韩林儿“管军万户府印”赏析 


我是一位古玺印收藏爱好者,为了让更多的收藏爱好者来尽享收藏的快乐,特从我收藏的二百多方古玺印中精选一方写将出来,与各位藏家共同赏析。 


该印系元末起义军领袖韩林儿政权的青铜官印“管军万户府印”,印面8厘米见方,重1300克,背刻“龙凤五年六月日”,“中书礼部造”,侧刻“后字四十五号”。 


韩林儿又称小明王,国号宋,年号龙凤,曾以河南开封为都,前后只存在11年,今存韩林儿宋政权官印有十余种,均为龙凤年号。根据文物出版社曹锦炎先生著《古代玺印》中记载:目前共有五方“管军万户府印”,它们分别出土于: 


1960年山东莒县。印面7.7厘米,龙凤六年三月日,侧刻“生字八十二号”;
1967年山东枣庄张庄。印面6.2厘米,龙凤五年二月日,侧刻“端字十七号”; 

1972年湖北襄樊庞公。印面7.8厘米,龙凤二年正月日,侧刻“往字九十一号”; 
1975年江苏丹阳全州。印面7.8厘米,龙凤二年十二月日,侧刻“民字四十六号”; 
1984年安徽嘉山管店。印面无记录,龙凤四年二月日,侧刻“谈字十二号”。 


当然相同印文不同年号的官印在博物馆及民间传世均有收藏,但从以上记载的五方印中了解到,其印面最小6.2厘米,最大7.8厘米,而我收藏的这方印面为8厘米,实为少见及珍贵。

另据《元史・百官士》记载:“上万户府管军七千以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正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三品,虎符;中万户府管军五千之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正四品,金牌;下万户府管军三千以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四品,金牌”。


从以上元史记载可知,同为“管军万户府印”,印的大小与管军多少,官位高低有关。当然,到底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本文刊登于《新民晚报》2008年9月4日


名称:管军万户府印

年代:元

说明:铜印 桂钮

尺寸:8×8×8.8CM

重量:800克

级别:二级




延伸阅读:


管军万户府印,为元末起义军政权所铸,为研究元末起义军重要的实物资料,十分珍贵。根据文物出版社先生著《》中记载,“管军万户府印”共五方,分别为生字八十二号、端字十七号、往字玖拾壹号、民字肆拾陆号、谈字拾贰号,以及新发现的第六方:“后字四十五号”。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颖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起义。在元军镇压下,韩山童牺牲,起义军暂时失利。稍后,元军转移力量镇压南方红巾军。刘福通乘机复起,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在亳州(今安徽省亳县)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宋,年号为龙凤。此后曾分兵三路向北进攻,东西两路进入今山东、山西省境内,中路军曾迫近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威逼大都城。宋政权的机构与称谓仿效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可能未设全);军职则分别称为元帅、总管、万户、千户、百户等。



“管军万户府印”正是宋政权龙凤五年(公元1359年)中书省礼部铸造的军印。




收藏感悟




朱栋梁与恩师郭若愚


收藏古玩,当今也算是一种时髦。不少成功人士纷纷携款而至,动辄几百万、几千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人成功(赚钱),一部分人血本无归。


收藏看似简单,其实非也。


如今收藏爱好者可以说成千上万,但真正成为收藏家的却凤毛麟角。


我十几年的收藏经验告诉我:

第一,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收藏品须是自己喜爱的,购进以后当作是一种“消费”,尽快地忘记价格,克服各种诱惑。


第二,明确的收藏目标。因收入、精力有限,样样都收,势必人力、物力、精力达不到,结果一事无成,且收藏最忌三心二意。


第三,要刻苦的钻研,多看书,多请教,要对藏品进行分类管理,通过研究发掘藏品内在价值。走少而精的收藏之路,再加上缘分,这样离成功就很近了。


当然,在收藏这条路上我也走过不少弯路,所幸很快就能调整过来。我从小喜爱书画、篆刻,踏上这条路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收到了第一批古玺印,据说是一位藏家遗妻卖出来的。放在市场上一直无人问津,我用很低的价格收入囊中,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此后的收藏过程中,又得恩师郭若愚先生的指点,懂得如何看文字,铸造、铸蚀、包浆,看总体气息,看神韵……在他那我也便有了更多机会鉴赏古玺印。


我平时喜欢到各地博物馆,古玩市场与古玩商进行广泛的接触,加上专业书籍的辅助,实物的接触,为我买印、鉴印、赏印,系统地收藏古玺印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郭若愚先生为朱栋梁题识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