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汉唐宋篇

2017-06-28 乐艺会艺术图库 乐艺会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由山东博物馆首次与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合作主办,同时得到了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借展单位的大力支持。


中国用香历史悠久,最迟可上溯自上古时期,至今盛行不衰。香文化由香料、香具等共同组成,特别是依香而生的香具,历经数千年演变,反映出不同时代用香文化背后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工艺技术和审美情趣等的历史变迁。


为了便于观众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香文化,展览将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汉晋:香出博山 观烟修仙”通过香器的演变,揭示用香习俗及旨归的嬗变。第二部分“隋唐:佛使梵香 接引众生”揭示香与宗教的关系,讲述礼佛用香的普及和重要。第三部分“宋代:怡情养性 香入巷陌”通过典型香器的呈现,辅以书画资料,探究香在文人生活中的位置。第四部分“元明:雅俗之间 复古开新”阐述香事的宋明关联,并展示沉香雕刻艺术。第五部分“清代:宫廷香事 精致奢华”呈现新香器的不同种类,关注沉香资源及沉香雕刻艺术的发展。第六部分“当代:香事复兴 雅致生活”解说沉香的当代意义及沉香雕刻艺术的传承。


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远古先民焚烧草木时升腾的烟霞和氤氲的香氛中,人们发现了香,并将之应用于祭天祀地、敬事神明的仪式。


经过夏商与两周时期香在礼制范畴中的发展完善,到汉代时,随着疆域的扩大和贸易的繁荣,最晚在汉武帝时期,岭南以及域外出产的沉香等香药逐渐进入内地成为感应自然之媒介、驱疾避疫之良药、怡情养生之佳品。


香料的丰富改变了传统的用香方式,汉代兴起的博山炉既具有雅居陈设之实用功能,更满足了人们观烟修仙的心理需求。



驭龙氏托博山炉  故宫博物院藏  




汉 鸭型香熏  故宫博物院 




汉  镂空莲花旋转式熏炉  山东省博物馆 




汉 青铜博山香炉 山东省博物馆 




汉 铜镏金香熏 山东博物院藏 




汉代   铜阳泉使者熏炉   故宫博物院




西晋 鸟型香炉  故宫博物院 



唐代 青铜提链四足香熏 高15cm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唐代    青铜提链五足香薰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唐代  青铜镂空三足香熏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唐 青铜净瓶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唐 净瓶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唐代 镂空花鸟银香球 径4.6cm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唐 银镏金香盘一对 银则一件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唐代   银鎏金香盘、银匙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唐 铜香斗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唐 行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铜镏金香宝子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青铜香宝子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代  香宝子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代  铜镏金狮子镇柄行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宋代是中国香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宫廷庆典、茶社酒肆都会用香,特别是庞大的文人群体迅速崛起,成为香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人们对香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融合了文人特有的浪漫情愫,使香文化成为一种生活志趣的自然表达,充满灵性、富有诗意。


香料来源的扩大使宋代所用的香品更加丰富,合香成为普遍形式。而沉香以其沉稳的特性被当作核心的定香使用,加之品性独特、卓然不群,与文人气息相通,致使其广受喜爱。由于宋代制瓷技术发达,各大窑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作出既美观实用又迎合文人需求的各类香器。



金代    白釉炉    山东博物馆



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狮钮香炉 高18cm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北宋 青白釉 刻莲瓣纹香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本内容图片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文字整理自展览公开资讯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