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谈艺系列:《从毕沙罗看“师德”的重要性》
从毕沙罗看“师德”的重要性
马 天
本文作者系美籍华人艺术家
曾经有一位画家说过: “如果你可以将人教导成为一位伟大的画家,那你就更伟大了(If you can teach someone to be a great artist, then you are the greater)”。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曾经指导过塞尚、高更、梵高,结果现在这三位艺术家的名声均大过于他这位导师,可见他就是更伟大!他的伟大之处也显现在他择善固执、坚持到底的性格上。
不过,在他成为导师之前,却也曾经是别的大师的学生呢。在他最初习画时,曾受教于以古典画意为宗旨的科罗Corot,后来他转而向以强调明亮,个人风格的库尔贝Courbet学习,却遭到后者的规习责难。可能正因为如此,他本人特别允准学生在学习他的方法之后,可以更加追求属于自己的诠释,因而才能造就这么几位重量级的‘印象派’画家。
当塞尚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北上巴黎发展时,受到巴黎画家团体嘲笑他的口音和古怪的脾性,然而作为这个团体中唯一一个‘犹太人’的毕沙罗却接纳了他,劝说其他画家让塞尚加入他们的团体(塞尚小他12岁)。
当毕沙罗和莫奈、雷诺阿、德加共同组织印象派画展时,塞尚的画曾被这几位同僚拒绝,然而毕沙罗却和塞尚一起作画一段时间,向他讲解印象派人士所发现和应用的色彩理论,光暗对调子的影响…,等等。塞尚在毕沙罗去世三年后,于普罗旺斯和当地画家联展时,心怀感激地在联展画册上介绍自己的恩师 – 就是毕沙罗。
当另一位画家高更后来离开银行业,决心以作画为职业时,因为见到毕沙罗技巧纯熟的作品便登门拜访,毕沙罗又接纳并指导了他。几年后高更开始钻研“宗教图腾,异端偏执”等的象徽意象时,毕沙罗却毫不客气地指出高更的追求不在正途:“这种偏执只是死路一条...! 而真正的印象派只却追求一种康健的艺术,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创作。”
毕沙罗所说的话,可能高更听进去了,当老师死时,这位学生发表对老师的感言时说: “如果认真地将毕沙罗所有的画都看过,会发现他赋有一种强大的艺术意志力,同时拥有一种直觉、纯正的艺术眼光。可能有人批评他向每位画家取经,这又有何妨呢?其他人也向他取经,只是最终又否定了他的功绩。毕沙罗是我所敬仰的大师中的一位,这一点我绝不会否认!”
当梵高从荷兰初抵巴黎时,是个穷困潦倒的青年,但他却很好学,毕沙罗又花时间向他解释印象派画家的作法: 特别是如何用调色刀取代画笔在画布上制造出一种粗犷、个性化的笔触,以及颜色和光暗之间的关系。
毕沙罗又再次慧眼识英雄,看出梵高有极大的潜能,鼓励梵高引用这种风格诠释自己的情感,结果后世的人一眼就认得出梵高的作品!后来梵高得了精神病,毕沙罗本着怜悯同情的心,希望接他到家里同住,只是后来因为太太毕沙罗夫人认为梵高的病会对家中幼龄的子女们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作罢。梵高在最后自杀之前,是由他的医生(Dr. Gachet)来照顾生活起居的。
毕沙罗也看重培养自己儿子Lucien吕希安的艺术天分,因而留下许多谈论绘画技巧和艺术精神的书信,让后世的人获益无穷,对他的师德啧啧称奇。
毕沙罗这种身体力行的风尚精神和道德情操,源自他对 45 33849 45 15231 0 0 3106 0 0:00:10 0:00:04 0:00:06 3105帝的深深敬畏与虔诚之心(God-fearing)。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任何事,在地上的生命行将结束时,每个人都要面向一位至高无上的‘神’作个交代; 诚如米开朗基罗的巨作所描绘的 --- 末日之审判。
当代印象派画家
马 天Tien Ma
Contemporary Impressionist
1962年6月出生于中国上海的一个艺术世家, 祖籍浙江杭州, 自幼就展露出对绘画的喜爱和天赋。早年先习国画, 后受其资深美术师的父亲影响正式改而转入西画。1985年从前身为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美术学院)毕业。
1987年远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术学院留学深造并于1989年结业前获奖续往法国巴黎进修。对于初次向往已久的欧洲艺术朝圣进修之旅, 他承认带给他的是从表象直观上一次极度的心灵震撼。
1990年返美先从事插图绘画和摄影, 1993年入籍美国后成为职业艺术家。翌年开始重游欧洲旅行写生, 从深层思维上审视并反思印象主义对于(后)现代派艺术无与伦比的革命性和历史性的贡献以及影响。其间参加全美各地的艺术大展, 获画坛好评并被著名的“画廊指南”、“艺术潮流”和“艺术世界新闻”等专业杂志介绍
1995年起被列入美术年度刊物“世界艺术家标准人名录”。
1996年起在纽约贝内戴特和格林威治画廊展出作品。
1997年他的印象派风格粉彩画“Forever HongKong”(永远的香港)由美国中华总商会购入礼赠首届特区政府。
2000年起由纽约TYC美术出版公司代理发行其限量级版画并出版有画册“Chasing A Dream”(追梦)和“The Impression–A Feast to the Eyes”(印象·一次视觉盛宴)。
曾长期在AIG美国国际集团(国内称为友邦保险公司)的全球私人客户部PCG任近现代(油画)艺术指导。国内媒体对其介绍则见诸于“艺术市场”、“大美术”、“中国艺术市场”、“收藏界”、“东方早报”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以及上海电视台等。
本世纪初, 根据对内地艺术品拍卖、收藏和商业市场的发展判断, 他率先向国内提出了关于引进艺术品保险(*1)和视觉版权律法(*2)的前瞻性概念。
此后, 基于我国从本质上未受过印象派文艺运动洗礼的缺位事实, 他又与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美术史研究学者方子虹共同提出了: 在美术教育中应如何加强注重对于西方美术史, 特别是从1830~1930年间被称为近现代艺术(post-Modernism)全盛时期的起始阶段 – 印象主义绘画的启蒙和东西方绘画艺术, 相互影响中演变的历史意义及其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 并合作推出了独具印象绘画特色的当代瓷器艺术系列(*3)。
不止于此, 马天的艺术设计作品也在大洋彼岸屡屡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他是我国(已故的)钱币学研究泰斗、著名收藏大家马定祥先生之孙。
在海外, 马天与多位印象派大师以及对我国‘海派’文化和早期民主革命的启蒙教育卓有贡献的世界著名犹太籍人士哈同(即旧上海“冒险家乐园”之传奇主人公)的后裔们都有着深厚的学术和私人友谊, 这样的关系对于他承上启下、探索发展进而形成完整的当代印象派绘画研究和文艺思想体系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推动–他致力于将当代浪漫主义的艺术情调融入于他自己的当代印象派绘画风格中, 以他个人独特的风格语言来向世人重新诠释这一长盛不衰的经典艺术流派并赋予它新的时代特征和生命力。
近年来其作品得到了世界雷诺阿基金会会长、法国印象派大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和卡米尔·毕沙罗的后嗣:尚-艾曼纽尔·雷诺阿先生和勒莉娅·毕沙罗女士的高度评价和赏识, 并在国内被誉为中国当代印象派艺术的倡导推动者和领军人物。
画家现居纽约; 为瓷艺项目往来于日本各地和在中国上海的工作室; 而欧洲则毫无疑问是他获取油画创作灵感和无限钟爱的旅行写生目的地...
‘艺术百科/名人资料网’记者图文/关键词:马天印象派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均由作者提供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计晖:《天国的宝物---十九世纪法国纯银鎏金珐琅镶宝圣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