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斋砚话

殷子安 乐艺会 2019-05-17


砚话

子安

砚是文房之物,有着书写使用和文人赏玩的双重性。在悠远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与赞美。当今天的我们将一方优美的古砚置于掌中时,不仅仅感受到情与美的摇曳,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沉甸甸的历史。


我踏入古砚的领域,源于制砚初学时期的临摹学习,由于和专业兴趣有关,经历了最初的茫然后,不知不觉间已喜欢上这个世界。那时还不具备收藏的条件,只是看我的老师买古砚。在看与学中积累知识,逐渐就心领神会了。



古砚证明着一个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古砚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一段实在的历史,并非想象中那样触不可及。


远古制作一般只求实用为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书法绘画的繁荣,促进了文房用砚的讲求,砚逐渐成为文房专用的书写文具。


砚在文人心目中除“终身与俱”外,还作为家传之宝。最早可见晋《陈留志》云:范乔年两岁,祖父馨卒,临终抚其手曰:“恨不见汝成人,以吾所有砚与之。”



生长在歙砚的故乡徽州,有了接触大量传世古砚的机遇。每当游走在古玩店中,看着那些“破旧东西”杂乱的堆放一旁,好比走进了宝库,让我心动不已。


多年以前我就是在那里买到第一方古砚,在阴暗的橱窗下一方文雅的传世宋代蝉形歙砚静静的躺在那里,一见之下使我激动异常。在得到店主允许后上手细观,质润纹美,抽象简洁的蝉形砚池,背制乳钉足,线条圆润饱满。文雅从容的气息让我爱不释手,这种愉悦来自它经历过岁月的沧桑。真正的古物是有灵魂的,古物的灵魂就是一直在向后人诉说它的历史。店家当然是看出了我的喜欢,所以基本没能让价,最终以不菲的价格购下。

宋代蝉形龙尾砚(自藏)


收藏古砚首先是对石材要有认知。稽古制作,材质多用陶、瓦、砖、杂石等,只是为了满足使用的需求,制作简单,多为史料价值。


唐代时,由早期陶砚制作工艺改进的焙烧澄泥砚,质地细润,色彩丰富古雅,深受士林书家喜爱,且有了品评的言论。同时优质天然的砚材出现并且得到使用,使其自然的本质逐渐走入了文人的视野,受到文人们的尊崇与赞誉,其中以端石、歙石、红丝石、洮河石最为世人所重。


箕形、凤字砚是唐砚的主要砚式。宋代米芾《砚史》中《样品》一节对其形制演变考证甚详。从目前出土的实物标本看,箕形、凤字形石砚的产生、成熟、流行的历程完成于唐代。1965年12月广州动物园出土的箕形唐端与1976年合肥机务段唐开成五年墓出土的箕形歙砚是端、歙石材开采初期制作的珍贵实物标本。其制作工艺已经成熟,体态端庄、气息素朴。时下涉足收藏的爱好者很多,古砚收藏随着近年文房热的升温,越来越受到关注与追捧。

1965年12月广州动物园出土的箕形唐端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在中国古代,士林文人们早有嗜砚藏砚之风尚,籍以陶冶性情、抒发幽思。《全唐诗》就有不少咏砚诗作。


五代南唐时是歙砚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宋代罗愿编撰的《新安志》载:“南唐元宗,歙守献砚,荐工少徽,擢为砚官。”又见唐洵《砚录》云:“李后主留意笔札,凡所用澄心堂纸、李延圭墨、龙尾砚,三者为天下冠。”文风鼎盛的时代,皇室的推崇及士林文人对文房用具的喜爱与重视对歙砚制作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制作水平得到了提高、砚式也逐渐的丰富起来。

五代箕形抄手歙砚(自藏)


北宋是歙砚制作的成熟期,一些具有高度审美与文化修养的文人参与了制作。文人审美理念的注入,赋予了歙砚极丰富的精神和高尚品质。文人思想与工艺的融合,使歙砚愈加显示出“仕”的风韵,审美意识亦随之升华。使歙砚的使用功能和艺术审美都达到真正文化意义上的巅峰。宋代歙砚释放出的耀眼光芒——灵性、智慧、优雅。


笔者藏宋代支履样龙尾石砚,砚面开履形池,刷丝纹竖取纵贯砚面,丝纹细密匀净若秀发,丝丝丽纹精彩至极。宋代·汪彦章有《刷丝砚诗》传世,“冰蚕吐茧抽银色,仙女鸣机号月窟。故令玉质傲松腴,万缕秋毫添黼黻。”,描绘生动传神。履同“鞋”,古人求取学问,必求深广。琢石履形为砚,或许就是蕴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意。

宋代钟样龙尾砚(自藏)


当夜静无人之时,灯下抚摸把玩一方方藏砚,恣意享受古人工艺的精美、体会其中的微妙之处、幻想先贤观此纹理时的惊叹、执墨在砚上游走、赋诗挥毫染翰落纸如飞时的情境,在享受文化的魅力与收藏的乐趣时,会感觉古物穿越时空,让自己和古人有了面对面的交流。


宋代文人士林阶层有前所未有的优越地位。痴赏、品评、收藏蔚为时风,以致砚林中许多逸闻趣事至今脍炙人口。如《春渚纪闻》载:宋徽宗命米元章书大屏风,顾左右取笔砚,使就用之。芾书成,即捧砚跪请曰:“此砚经臣濡染,不堪复进上御”。徽宗大笑,因以赐之,芾蹈舞以谢,即抱负趋出,余墨霑渍袍袖而喜见颜色。


每一个与收藏结缘的人对于其中的乐趣都是深有体会的。看到心爱之物时的心动、买与不买是的斟酌两难、拥有时的喜悦、买到赝品时的失落,都让收藏者难以忘怀。收藏还可以在学习中充实、完善自我,从中受益成为学问家,气质自然儒雅。收藏是一门综合的学问,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无疑使人生变得更加丰富。


宋代砚艺制作创造了许多砚式。笔者藏宋代琴样砚,龙尾鳝肚黄石,通体呈现出美丽的黄色调,在纯和的基调上更显得华丽与高贵,非常动人优雅。琴样砚在宋代关于砚的文献中多有著录,在宋代已有丰富多样的款式。此砚质优,叩之其声清越远扬,线条简洁流畅,砚背曲线优美含蓄。砚面有风化剥落,其上墨锈、土沁融为一体,它所经历的岁月和岁月给它留下的痕迹,弥见沧桑古意。

宋代琴样砚(自藏)


古人追求的是闲适、雅致、优美的文人生活理想,提倡的是精神氛围。纪晓岚曾曰:无弦琴,不在音。仿琢砚,置墨林。浸太清,练余心。又云:濡笔激吟,如对素琴。弦外有音,净洗余心。


自然美、工艺美和人文思想的交融,从而达到了工艺的升华。素雅简洁的线条,行云流水般的曲线,正是一个时代的文人和艺术工匠智慧的结晶。


收藏唐宋砚,要注重式样是否完美,比例尤为重要,比例的匀称、和谐需要长期细心的体会。还要注重体会线条、曲线是否流畅。优秀的唐宋砚有着极为优美的造型。在光素精炼的砚式设计中让石材的天然纹理得到完美呈现。自然的纹理造化之美亦是唐宋砚演绎的另一魅力所在。


南宋在延续固有砚式的同时,有出现一些精致细腻的写生砚,可以感受到受当时文人丹青的影响甚深,注重写生,师法自然,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气息单纯幽雅。

宋代双足龙尾石素砚(自藏)


唐至宋代是砚雕史上成就最高,最辉煌的时期。明末艺术家陈继儒在《妮古录》中言“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故镜须秦汉,砚必宋唐。”我觉得是文人对审美追求上的一种理想境界。


唐宋砚是以“线”造形,直接又抽象,赋予了线独立的审美意义,是摆脱细节禁锢的一种视觉艺术。这一时期的优秀砚作在如今来看依然是属于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艺术,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其制作简洁素雅,平淡简约的特点是人文思想内涵的体现。当然,也有许多制作简陋、石材庇劣、民俗意味的砚,这样的砚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唐宋砚我们也称为中古砚。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古”是古雅的。和明清砚在格调上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艺术风格是多元的,好比晚唐诗歌理论家司空图著《诗品》中把境界分为二十四品,有差别,但到极致处都是美的。

明代圭样玫瑰紫澄泥砚(自藏)


明代至清早期,砚艺制作得到了很好的拓展,特别是端砚的制作,丰富的题材及纹饰入砚,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明代紫云心端砚,质优色美,随行琢制云纹,众多石眼巧为明月、繁星,其间云纹流动,下方砚堂石色纯净的紫蓝色犹如一池泓水,画面清新恬静。此类景、情结合的作品如诗如画。


形式、技法、趣味更加自由多变,新元素的注入也是时代需求的必然产物。

明代紫云心端砚(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的砚艺制作上还可看到对各种具体物象的仿生入砚,如动物、蔬果、花卉等,富有生活情趣。笔者藏清代木叶端砚,麻子坑石。正面一主叶片为砚堂,砚背三叶附于主叶之上,穿插层叠,生机盎然,属于清代优秀的制作。不足之处是枝梗制作生硬,缺乏结构,不符合画理。

明代太史样高眼抄手端砚(自藏)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制砚名家,如清初琢砚名家王岫君,江南人,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其山水砚两方,砚石与雕琢融合自然,古朴有致。在当时享有盛誉,可会意而不可言传,时推江南第一。


清代康熙年间的顾二娘也是位引人瞩目的雕砚家。曾云:砚为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来面目,琢磨何为。目前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上都有其款识的砚作,若以顾氏上述的砚论为依据判断,应多为伪作。


笔者曾在台湾《典藏》杂志见一私人藏锦囊砚,砚侧篆文(顾二娘造),其制作圆活精致,其艺术水准是最接近顾氏之论的砚作。另日本《古名砚》中顾二娘款长生砚和首都博物馆藏绵绵瓜瓞端砚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顾二娘制锦囊砚(原载台湾《典藏》)


还有民国时期制砚名家陈端友也是不可不提的,陈氏雕刻精细写实,宛若真物,其写实的功力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极致,一生作品主要都藏于上海博物馆。笔者有幸曾在几年前上博的一次文房展中见过几方,可以感受到陈氏深入生活,用心体察观察物象进行创作,其造型、构图、技术等能力都是一流的,作品可谓雅俗共赏。其作品辟雍端砚、薄意虬松端砚是具有文人气息的高境界作品。

陈端友制荷叶砚(上海博物馆藏)


砚铭抒发文人心绪,明清镌刻砚铭的风气兴盛,特别是自清以后蔚为壮观,像乾隆帝是每砚必铭,高凤翰、黄任、朱垞、沈石友等文人也蔚然成风。有可观者亦有牵强流俗之笔。宋代砚铭虽寥若寒星,却淳厚儒雅,文采书风俱佳。所以相得益彰的砚铭与书法艺术之美才能增加砚的文化底蕴。


清代一些文人意趣的砚作是我很喜欢的,曾经在上博见高凤翰铭田田端砚,随形雕琢莲叶三片,拙朴自如,有天然脱俗意趣。


笔者自藏清代佛手纹砖砚也属文人意趣下的游戏之制,古拙的砚缘上端一颗佛手伸向墨池,浑然天成,趣味怡人。这两方砚所表现出的那种随“心”的意象,正是文人追求的“聊写胸中逸气”。

清代佛手纹砖砚(自藏)

清代佛手纹砖砚(背面)


随形之趣源于天然,王世襄在《自珍集》言:“对器物而言,不经车旋,造型不规则乃至畸形者,曰“随形”或“天然型”。巧妙利用天然的形态、纹理,巧施雕琢,妙趣横生。


清中后期,砚艺制作过分的追求精细富丽,繁琐的雕饰越来越趋于民俗化、世俗化。民俗意识下的大量砚作缺乏写生的基础,如此自然逐渐远离艺术的本质。艺术和工艺应有的标准不能盲目混淆。当然,在许多时候很难让他人明白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同层次学识的人在认知能力上,其审美情趣是完全不同的。


如今,许多人一味的追求古代铭文砚,是盲目的。砚艺的制作水准才是其本质,艺术水准的高低决定其生命力的长久。世俗文化下的市场价值和艺术水平并不能成正比。好比绘画,许多宋人无款画难道就不如有款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评价优劣的标准还是要看艺术水准。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首,因翰墨之因缘,为历代文人所钟情。王士禛·《北部汪蛟门传》载:汪懋麟,既得疾,弥留。令洗砚磨墨嗅之,复令烹佳茗以进,自谓香沁心骨。文人与砚之间的情感可想而知。今天的我们可以欣赏到历代众多优秀的传世古砚,岂不幸甚?当自己在把玩时,倍感兴奋的同时心里有的是一份敬畏,因为历史和文化是深沉的、厚重的、静穆的。



安斋自制砚欣赏

自制风子砚 001


自制风子砚 002


自制木叶砚


自制无量寿佛砚


自制紫云砚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乐艺会延伸阅读


对谈|砚师子安

苏迅:嘉定两竹人录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赵建军的铜笔山世界

我太胖了,要休息一下,你们继续蹴鞠吧!

施晓:时间和文人赋予茶则真正高级境界

一则一世界:蝉舍主人和他的《茶则玖拾玖•贰》

过瘾!韩天衡美术馆《兰室长物—历代文房具特展》之:器玩

韩天衡美术馆《兰室长物—历代文房具特展》之:笔墨

多图 ! 韩天衡美术馆《兰室长物—历代文房具特展》之:慕古

无极游专栏:剔红三翫

无极游:中国丝绸博物馆《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

沙场秋点兵,古欢斋抚剑而谈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汉唐宋篇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明清香具篇

"江南草圣"王大濛:从“蒲草文心“到“花事未了”

1508:小众收藏的印香钟

闳庐老鱼:茶匙之辨

1508:手炉十年

文房约

拨云轩:投壶礼赞

妙品印香炉

曹昊:龙吟细细 凤尾森森——漫谈竹和竹文化

聂娜:寂寂一器

苏迅:长安访梦臣

孙立:“艧村”双十年

苏艺天工:蔡金兴砚雕暨澄泥石刻苏博特展

朱卓鹏:英雄们未能守住的"正气砚”

紫石凝英—粤博端砚艺术展(上)

《紫石凝英:粤博古代端砚专题》(中)

孙家潭:"清初澄泥贝叶喜蛛砚”作心经铭

孙家潭:清代端石丛星太史残砚作“书印”铭

文心在兹:韩天衡美术馆古今砚文化特展

小院生雅集,蝉舍动文心:[ 玖拾玖茶則展 ]无你不欢


如愿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