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院对离职型受贿的认定

2017-08-21 法治乾坤

法信 · 法律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苏高法[1999]65号《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在职时为他人谋利,离退休后收受财物是否构成受贿罪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与请托人事先约定,在其离退休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此复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三、关于受贿罪

(四)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财物行为的处理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的精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与请托人事先约定,在其离职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十、关于在职时为请托人谋利,离职后收受财物问题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之前或者之后,约定在其离职后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在离职后收受的,以受贿论处。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离职前后连续收受请托人财物的,离职前后收受部分均应计入受贿数额。




法信 · 相关案例


1.事先未约定具体回报离职后收取财物构成受贿——万曾炜受贿案

案例要旨: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开发房地产项目等方面谋取利益,虽事先没有约定具体回报,但是事先没有约定具体回报并不等于没有约定,其在离职后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其行为构成受贿罪。
案号:(2013)沪二中刑初字第102号

审理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16年第5期


2.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在其离职后基于此收受请托人财物的,构成受贿罪——陈晓受贿案

案例要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行为人在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时就意在以后收受对方的财物,但行为人事后收受对方财物时,却明知对方送的财物是因为自己的职务行为使对方获取了利益的,构成受贿罪。

审理法院: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8辑》(2000年第3辑)


3.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在离职后明知请托人送财物是基于其在职时的行为而收受的,构成受贿罪——朱作勇受贿案

案例要旨:国家工作人员任职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在其离职后明知请托人送财物是因为自己此前的行为为其谋取了利益,而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罪论处。

案号:(2006)渝一中刑初字第298号

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原四川省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8年刑事卷)




法信 · 专家观点


离职型受贿主体的构成要件及其构成范围

 “离职型受贿”的主体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条件有两种:一种是要国家工作人员在职时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另一种是要与请托人有事先约定,在其离职后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在离职后收受的。此时,由于受贿之前与请托人有事先约定,其在离退休或离职后收受原请托人提供的财物或主动向原请托人索取财物,行为人在主观上受贿故意的产生,应该是在与请托人约定之时就已经存在。加之,其先前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的客观行为的存在,虽然其离退休或离职后收受贿赂时已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这时也仍应将其认定为犯罪,应当追究他先前行为的刑事责任,对此,将这种情形作为一种事后受贿来追究完全符合立法本意。反之,行为人在职时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但与请托人之间没有事先约定,离退休或离职后收受请托人的财物,由于对其主观故意的判断只能判断为其离退休或离职后才产生的,而此时行为人在主体资格上已经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这时行为不具有利用职务之便的条件,如再以受贿罪论处,就不符合主客观一致的原则了。从构成范围上来看,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构成相对较广泛。所谓的“离职”,是指因退休、辞职、停职、免职、死亡等原因,脱离其所担任的职位。因此,离职国家工作人员不仅包括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也包括辞职、退职、开除、调离的国家工作人员。由此,从程度上,“离职”可以分为绝对的离职和相对的离职。绝对的离职,如免职、死亡等原因的离职,是一种永久性的离开岗位,不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性质;而相对的离职,从实质意义上讲不属于离职,如停职,只是暂时性的停止职权;再如退休后返聘的人员、调职人员,事实上由于其仍然享有相应的公权力,且有相应的职务,仍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性质,因此是不能算作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对于相对离职人员以权谋私的行为,将其确定为受贿罪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将绝对离职人员的受贿行为也一律规定为受贿罪,这也是不太妥当的。结合刑事司法实践,应当将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限定为:达到了退休年龄而退休,或是因各种原因而辞去公职,或是由于相应的法定原因而被免去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构成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是退休或者离休的国家工作人员。第二类是辞职或者被辞退的国家工作人员。第三类是受到开除处分的国家工作人员。

从构成时间上来看,“离职型受贿”主体兼跨“在职”与“离职”两个阶段,可以说是“在职国家工作人员”与“离职国家工作人员”两者之间的一部分人员,体现着受贿罪罪与非罪的交叉。如果属“在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则肯定构成受贿罪;但是,如果属“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即使收受请托人财物,也不能构成受贿罪。其理由是:(1)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与现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有严格区别的,他们已无职权,不属于现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因而也就无职可渎,当然不能成为受贿罪的主体。(2)“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构成受贿罪的必备条件。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已不具有职务,因而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也就无从谈起。(3)这些离退休人员利用“余权”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自己收受贿赂的,也不适用《刑法》第388条规定的斡旋受贿行为来处理。因为离退休人员首先不符合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其次,从立法原意方面来看,“利用本人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主要是指这种职权与地位会对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任免或者工作评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不是出于报恩、尊重。因此,对于离退休人员利用“余权”谋私问题,主要还应该通过抓现职干部的素质和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整,谋取的不当得利,应该收归国家。

需要指出,国家工作人员离职后受贿,其中的“离职”是否包括岗位的变动,这在学界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应当包括退休、辞职、调任等情况,即与原来谋取利益时的职务有区别,离职人员既包括退休后不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也包括职位调动后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两种情况。

(摘编自《新型受贿犯罪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孟庆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本文引用该观点时对原内容进行了删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