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何诸葛亮能够名垂青史?他留下的8字家训,足以说明一切

2017-12-21 史学界的9527 史学界的9527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他是当时天下最聪明的人,后世人尊他为“智圣”。有人说,诸葛亮被《三国演义》所神化了,治国能力毋庸置疑,但军事才能并不是太突出,甚至在众多谋士中入不了前三名。然而,诸葛亮为何能够名垂青史,被誉为“千古名相”呢?他生前留下的8字家训,足以说明一切。

东汉末年,汉天子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诸侯拥兵自立,彼此之间相互征伐,百姓流离失所,出身琅琊望族的诸葛亮,因父母早逝,跟着叔叔诸葛玄来到荆州之地。叔叔病逝的时候,诸葛亮刚满十六岁,在南阳卧龙岗以种地为生。胸怀大志的诸葛亮,具有忧国忧民之情怀,深研兵法、韬略之书籍,并拜水镜先生司马徽为师。

当时但凡有点才华之人,纷纷投靠了袁绍、曹操等人,谋取了一官半职,难道诸葛亮真的打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不想尽早找到发挥才华的平台吗?答案是否定的,他在等待一位值得誓死追随的主 47 28050 47 13282 0 0 7333 0 0:00:03 0:00:01 0:00:02 7330公。公元207年,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国茅庐,以其诚心打动了诸葛亮,虽然当时刘备几乎一无所有,但诸葛亮却毅然决然地出山辅佐。

诸葛亮的到来,让刘备再次看到了匡扶汉室的希望,兴奋地说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事实证明,诸葛亮是一位难得的奇才,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仅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辅佐他开创了帝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继续辅佐后主刘禅,为了完成先帝匡扶汉室的遗愿,经过几年的准备,亲率大军先后进行了多次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

诸葛亮也知道,当时蜀国的综合实力远不如魏国,但他依旧顶住各种压力出兵北伐,不是他穷兵黩武,而是只有这样才能尽量让蜀国坚持的更久一些。公元234年,诸葛亮身患重病,他丝毫不畏惧死亡,只是心有不甘。不久后,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什么是真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历代忠良之楷模。

然而,有些阴谋论者认为,诸葛亮其实也曾有过废掉刘禅自立的想法,只是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实现,这完全是一种污蔑。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之前,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了一道只有8个字的家训,即“不为良相,必为良医”。良相能够辅佐君王拯救天下苍生,而良医则悬壶济世,造福于天下百姓,其忧国忧民之情怀令世人钦佩。

尽管朝代多次更迭,江山多次易主,但诸葛家族的后人一直谨记“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家训。子孙自知没有先祖诸葛亮那样的治国之才,便放弃了仕途之路,一心学医。浙江兰溪市的诸葛八卦村,是诸葛亮的27世孙诸葛大狮,按照先祖留下的八阵图原理所设计,这里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且不说诸葛亮曾经的功绩,单凭“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家训,绝对有资格名留青史,你认为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