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频之旅前瞻:Google Assistant 让人兴奋又恐惧,但它代表着人机交互的未来
本文转自公众号:TheTopview
撰文:周小丹
虚拟助手们的竞争,正因为智能音箱的出现重新变得有趣起来。
亚马逊为 Echo 搭载的 Alexa 以及它们在市场上取得的成功,显然为其他科技巨头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在此之前,无论是谷歌、微软还是苹果,都一直纠结于如何为 PC 或者移动设备提供一个足够聪明的语音助手,但亚马逊的实践证明,推出一款「AI 优先」的产品才是激活这个世行的关键一步。
载体的变化,也开始让巨头们再次思考一个「合格的」虚拟助理应该能做什么,以及现在该做什么。2016 年,Google 正式用体验更加完善的 Google Assistant 替代了已经运行了四年的 Google Now。和 Google Home 一起登场的 Google Assistant 可以看做是 Google 进一步对战 Siri、Cortana 以及 Alexa 的武器,但实际上,Google 已经借旗下的各个平台,让 Google Assistant 完成了从工具向生态载体的转变。
Google Assistant 对 Google 的人工智能布局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神秘又重要的团队是如何工作的?9 月,由极客公园前沿社举办的「超频之旅」活动,将走进 Google 硅谷总部,与 Google Assistant 团队深度交流,同时,来自知乎、今日头条、摩拜单车、华米科技等公司的负责人,还将与该团队共同探讨 Google Assistant 的全球视野与中国市场。
更自然的人机交互
为什么包括 Google、微软、苹果甚至三星都如此希望在用户的生活中安插一个虚拟助手?
当 AI 成为所有科技公司的绝对主角,如何串联起所有的 AI 服务,并且让这些服务更自然的出现在用户需求的场景中,并且搜集用户的反馈数据,也就跟着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一个能全面接触到用户的虚拟助手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我们现阶 39 26730 39 10454 0 0 5976 0 0:00:04 0:00:01 0:00:03 5973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虚拟助手?在此之前,Siri 和 Cortana 的尝试都比较典型,它们都是基于搜索结果和已有数据库进行简单的问答,或者基于用户过往的搜索习惯预测其有可能需要的信息——2012 年最开始搭载在在安卓 4.1 和 Nexus 手机上的 Google Now 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看看人们对于此前对虚拟助手的吐槽大概你就会理解,想要真正进入场景并且获得人们的使用习惯,之前的尝试并不算成功。而后来亚马逊旗下的 Echo 和其背后的 Alexa「弯道超车」的例子却充分说明,对于一款虚拟助手来说,现阶段人们更希望它作为「佣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不是「朋友」。也就是说,任务导向型的虚拟助手才是目前最合理的产品形态。
所以从 Google Now 进化为 Google Assistant 之后,后者也在这个层面做了不少努力:「Now cards」被「Feed」取代,「Now on Tap」被「Screen Search」取代,同时 Google Assistant 还结合了 Google 积累多年的大数据、语音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义分析等技术,可以说,Google Assistant 身上积累了超过 Google 十年的技术积累。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提出了AI first的方向
技术的强化只是一方面,Google Assistant 的产品逻辑也在进一步进化。在今年五月份的 Google I/O 主题演讲中,Google Assistant 的负责人 Gummi Hafsteinsson 提到了 Google Assistant 的三大特征,分别是自然的人机交互、对所有人可用和实用性。
对这三方面的理解,Gummi Hafsteinsson 表示,所谓更自然的人机交互不应该只局限在某个形式中,而是通过让视觉、语音、文字等多个人机交互方式实现无缝组合;而实用性则是指,Google Assistant 的使命是时刻伴随用户,在用户的生活中不刻意、自然而然的出现。比如说,当你打开冰箱,发现没牛奶了。你只需要简简单单、很自然地对 Google Assistant 说一声:「Hey Google,把牛奶加入购物列表」。同时这个步骤并不会让你放下手头的事——Google Assistant 存在的意义应该是辅助用户,而不是希望用户专程去「调戏」或者摆弄它
或许同样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在设计产品体验之处,Google 还专门请来了 Google 涂鸦的首席设计师 Ryan Germick 对产品进行优化,力图让这个虚拟助手更加具有个性化。
正是这些产品和技术方面的进化,让 Google Assistant 实现了作为虚拟助手的一个基本但是重要的突破:它能更积极的与用户对话,同时,也让用户更有兴趣主动使用它。
上升到生态打法的Google Assistant
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由 Google Now 升级而来的 Google Assistant 具体能做些什么:除了用它设置闹钟、提醒,控制家具以外,Google Assistant 在今年的一个最亮眼的更新在于在 Google Home 上添加了 Hands-Free 打电话功能,并且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识别出是谁发出的指令,实现个性化服务。
目前 Google 旗下有 7 款产品的月活跃用户超过 10 亿,包括 Google Search、Android、Chrome、Youtube、Google Maps、Gmail,以及 Google Play。另外 Google Photo 的月活跃用户超过 5 亿、Google Driver 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则超过 8 亿……所有这一系列产品中,或多或少你总能看到 Google Assistant 的身影。当然,在 2016 年发布的 Google Home 中,Google Assistant 也是绝对的主角。
同时,Google Assistant 还在向外部合作进行拓展。它即将登录 iPhone 与 Siri 直接竞争,同时还与 70 多家智能家居厂商达成了合作,用户现在可以通过所有内置了 Google Assistant 的设备控制更多的智能家居设备。
所以,尽管起步不算最早,Google 已经几乎把所有资源和能力都向 Google Assistant,并把它作为「AI first」的桥头堡。而在市场格局上,它显然也已经甩开曾经的竞争对手 Siri、Cortana 以及 Alexa。下一步,它的目标是通过 Google Photos 的智能相册助理、Google Maps 的智能路线习惯规划、YouTube 的智能推荐、Gmail 的智能自动回复、结合计算机视觉搜索的 Google Lens 等等功能全民深入到用户的生活中去。
这样由内外产品构筑起来的生态,一方面成为了谷歌的无与伦比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成为了谷歌在这个领域强大的护城河。
「生态层面」的打法不免让人兴奋又恐惧,Google 是否再一次抢占先机垄断了这个市场?Google 眼中人机交互的未来又是怎么样的?中国市场还有哪些机会和不确定性?在接下来的超频之旅上,我们将带领来自摩拜单车、知乎、今日头条、华米科技等公司的管理者与 Google Assistant 团队深入交流,到时会碰撞出什么样有趣的话题和火花?请随时关注极客公园和顶楼带来的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