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战狼2》只是突破了第一重禁忌,期待突破第二重!

2017-08-12 鹿野 察网时评
摘 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战狼2》仅仅突破了文艺界特别是电影界流行的第一重禁忌——爱国主义的禁忌,对第二重更大的禁忌——社会主义的禁忌——还没有突破。笔者希望,未来的《战狼3》能够吸收《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当中的一些特点,更加注重对于集体形象的塑造和对于革命精神传承的描述,以打破电影界对于好莱坞的盲目崇拜和对于社会主义红色经典的政治禁忌,为中国文艺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笔者开始动笔写这篇评论时,《战狼2》的票房已经突破40亿元了。为什么《战狼2》能够引发如此广泛的热潮?说到底还是近年来中国电影业太过于崇尚西方,逆向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盛行,或者说大多数电影中充斥着的是一种“狗熊主义”。因此,甚至一些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中也不伦不类的糅进了大量的西方元素,像暑期档的另一部名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明明写的是中国古典仙侠的故事,却把造型弄成了不伦不类的中西合璧,扑街自然也就是近乎必然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观众们这部电影的推崇其实是对于近年来电影业中充斥着的民族虚无主义的一种反叛,某些人站在公知的角度批评吴京这部作品是“个人英雄主义”显然是荒谬可笑的。因为即使是“个人英雄主义”当然也要比“狗熊主义”强得多。事实上,《战狼2》无疑是近年来民族虚无主义在电影界盛行的情况下给人的一抹亮色,其在商业上的成功或许会带动新一波爱国主义影片的潮流,帮助整个中国电影业取得进步。也正因为这个缘故,笔者在昨天的文章中对公知们编造帕斯捷尔纳克的所谓名言攻击吴京进行了回击。

不过,这并不是说《战狼2》是不能批评的。关键是到底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批评,是攻击其优点让未来的影视业倒退,还是指出其缺点促使未来的影视业前进。像历史上,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写下红色经典《青年近卫军》并拍成电影之后,西方人与亲西方的自由派们指责这部小说及翻拍的电影是一部“粗俗的宣传品”,“鼓吹简单的民族主义”,这些自然是毫无道理的胡扯。但是斯大林看了以后,发现了作品中的另一个问题,即小说与电影当中没有反映共产党的领导,过分推崇的卫国战争中的群众自发性,也没有反映新老两代人之间革命精神的传承。应该说,这些批评的确指出了《青年近卫军》当中的要害。法捷耶夫进行后来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自己的确在原来的考察中看了不应该犯的错误,忽视了大量关于共产党的领导和老布尔什维克作用的历史材料,因此对小说进行了重大修改,增加了十章,也使得这部小说真正成为了一部有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法捷耶夫事后曾表示:“我实在想不通第一版里为什么没有把这些内容写进去,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些材料。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以致整本书都残缺了。”这,就是合理的批评对于艺术的改进。

显然,《战狼2》也有和《青年近卫军》早期版本类似的毛病:党的领导没有了,也看不见什么新老两代军人之间革命精神的传承。更有甚者,党和政府在影片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负面形象而存在的,诸如影片开头主人公因为反对暴力强拆而被赶出军队就是这种负面形象的突出表现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出现了逻辑不通:影片极力渲染撤侨的伟大与悲壮,可是撤回去以后回到中国不还是生活在“暴力强拆的水深火热”之中吗?影片当然不是不可以写负面的形象,但是负面的形象绝不能与整个影片的主题相冲突更是电影人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

《战狼2》出现这种问题是不是因为吴京受到了公知们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对党和政府,反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呢?我们从吴京的微博上可以看出,实际情况与此恰恰相反,吴京高度重视革命精神的传承,对于现实的党和政府也是充分肯定态度的。大概也正是因为吴京的这种政治态度,他才受到了中国公知水军们的疯狂谩骂与攻击。

可是,即使是这种政治态度的吴京,《战狼2》当中也仍然忽视了革命精神的传承,甚至把党和政府作为一种负面的形象来设置。这只能说是当前舆论环境和文艺环境的产物:在现实的社会舆论中,最大的政治禁忌恐怕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了。一个人一旦敢于表示自己拥护中国共产党,就会受到舆论的疯狂攻击谩骂,以致在社会上举步维艰。文艺界更是如此,试问,近些年来多如牛毛的电影视,包括“主旋律作品”当中,有几部不是表示国民党与美国多么多么伟大,多么多么有人情味,中国共产党多么多么冷酷无情,还有犯了多少多少错误的?甚至有一个编剧曾经表示,自己写的一部电影里共产党与解放军彼此之间称呼“同志们”,结果被审查的人与发行的人否决了,要求必须改成富有国民党气息的“弟兄们”。因此,吴京虽然极力反对电影被资本强奸,但是恐怕也不能完全不顾及资本把持的舆论。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战狼2》在艺术手法上过多的模仿好莱坞,尤其是与史泰龙的《第一滴血》系列惊人的相似。从这个意义上讲,其确实带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只不过公知们攻击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是为了推销还不如个人英雄主义的“狗熊主义”,所以才令人厌恶。但是在现实当中,好莱坞模式的个人英雄很大程度上是意淫的产物,而且其本身也并不是没有政治色彩:只有消灭了集体的力量,鼓吹个人主义,才能从根本上瓦解劳动者集体对资本的反抗。反之,摆脱资本奴役的唯一一条道路就是集体主义,像中国近代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奴役并不是靠霍元甲式的个人英雄,而是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集体奋斗。这个道理也就是《共产党宣言》中所号召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集体主义并不否认个人的存在,恰恰相反,只有集体中的个人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生命的意义。像苏联的《青年近卫军》和中国的《狼牙山五壮士》、《在烈火中永生》虽然塑造的是集体英雄的形象,但其中每一个人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至于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中国的《董存瑞》、《黄继光》都是一个人物为主题的,但是这一个人物并不是好莱坞模式下孤立的,与集体对抗的个人,恰恰是与集体和社会融为一体,实现了生命意义升华了的个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而且,红色经典当中集体主义下的个人不仅比好莱坞模式个人英雄主义高大的多,艺术手法与人物形象也要丰富得多。像好莱坞模式下的个人英雄几乎完全是靠荷尔蒙与拳头支持,除了硬汉还是硬汉,甚至女性也是女硬汉。而红色经典当中却可以出现小兵张嘎和潘冬子这种儿童英雄的形象,妇女和老人更是不计其数,他们靠的不是禽兽般的荷尔蒙与暴力,而是崇高的精神信仰。这种“人人可以为英雄”,“6亿神州尽舜尧”的精神是好莱坞文化中所无法理解更不可能表现的。甚至中国过去的一些半科教片《地道战》、《地雷战》在这种集体主义革命精神的指导之下,也要比今天的绝大多数盛行一时的“大片”精彩许多。

我还想强调一点,吴京并不是没有继承了红色经典精神的作品,像电视剧《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就塑造了三个特种兵的集体形象,对于新老两代军人的精神传承也有浓墨重彩的刻画。个人认为,这部电视剧要比电影《战狼2》更胜一筹。不过,《战狼2》之所以更多的突出个人,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电影比电视业受到的美国影响更大,电影人往往把受到外国赏识程度作为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好莱坞模式的美国垃圾影片更是几乎成为了成功的典范与中国未来应该仿效的标准。因此,《战狼2》更多的体现的是对于传统红色经典的断裂和对好莱坞的效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战狼2》仅仅突破了文艺界特别是电影界流行的第一重禁忌——爱国主义的禁忌,对第二重更大的禁忌——社会主义的禁忌——还没有突破。笔者希望,未来的《战狼3》能够吸收《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当中的一些特点,更加注重对于集体形象的塑造和对于革命精神传承的描述,以打破电影界对于好莱坞的盲目崇拜和对于社会主义红色经典的政治禁忌,为中国文艺作出更大的贡献。

【鹿野,察网专栏作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