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邓力群协助王震修改《新疆军队生产简短总结》

2017-11-17 郭谦贵 察网时评
摘 要

王震写的《新疆军队生产简短总结》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张治中专门写信说:“您那篇文章几乎可以说不是用笔墨写的,而是用驻新疆的人民解放军全军将士的血汗写成的”。驻疆部队的大生产运动,极大地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负担。新疆各族人民从这里看到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这同国民党军队压迫、掠夺人民是根本不同的。对此毛泽东作了高度评价∶“我王震部入疆,尚且首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热烈拥护。”

1950年1月,驻新疆人民解放军一手拿枪,一手拿镐,铸剑为犁,开启了屯垦戍边伟大事业的历史新征程。

一、驻疆屯垦戍边的历史背景

社会水平极大地落后于内地。新中国成立前夕,新疆世居各民族均进入封建社会发展阶段,但发展的层次不同,总的来说,是处在封建社会初期、初中期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只是在个别城市极少量存在。在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农村,还分散地、极少量地存在着较完整的农奴制庄园。如墨玉县的夏合勒克乡,15户农奴主占有全乡72.8%的土地,拥有645户农奴。新疆农村普遍存在着由农奴制向租佃制过渡的剥削形式——俗称“伙种”。农民不仅要向地主交地租,而且要服劳役,耕种地主留下的大部分土地。从事畜牧业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维吾尔族还要低。牧民的灾难更为深重,牧区还残存着封建氏族制度的社会关系,仍然沿袭着王公千百户长制度,部落头目对广大牧民的控制力还相当强。

经济萧条物价飞涨。经济极端贫困,几乎没有现代工业,新疆经济基本上是农业和畜牧业。然而,农业和畜牧业经济也十分脆弱,主要农牧产品的最高年产量,粮食80万吨,棉花18.7万担,牲畜总头数1280万头。这样落后的生产力,经过国民党政府的残酷剥削和战争的摧残,到新疆解放前夕,棉花减产40%,牲畜减少250万头,对外贸易中断,生产陷于萎缩,经济异常萧条,市场日用品奇缺。金融发生严重震荡,1949年5月10日,原国民党新疆省政府曾发行了面额为60亿元的中国货币史上空前的巨额纸币,据推算这样一张纸币在当时也只能买14.7粒大米。随着通货膨胀,物价一再猛涨,“本省物价上涨指数成为全国第一”。1斤铁值1块银元,1把坎土曼值300~400斤小麦,1疋西安产的“雁塔牌”白布值1700多斤小麦或110斤羊毛,1块砖茶要用1只绵羊才能换来。人民生活困苦已达极点,90%以上的人是文盲。

朱德总司令的千钧重托。1949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就新疆发展生产问题写信给王震,指出:“今后你们以生产保持军队生活,明春即发动是最重要的事。新疆地广人稀,不能供应此大军,解放军、起义军、民族军,将来在短期内还有民兵自卫队等等,如不提倡生产,将不能生存,更不能维持秩序,这是很明显的事。实望你带头努力为之,起模范作用,如南泥湾的史迹,有更伟大的成功。”

屯垦戍边的历史启示。历史上,由于交通不便,地处偏远,自汉代起,历代中央政府在经营新疆时都采用“屯垦戍边”的治理措施。王震在入疆前就想到了:国民党和平起义官兵有7.1万多人,民族军有1.4万人,解放军进疆部队有8.9万人,加上政府工作人员,需要财政供养的人员达24万人。如果靠430万新疆各族群众养活是不现实的,还会加重民众负担,给那些分裂分子以口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军垦,屯垦戍边,这样既可以减轻新疆老百姓的负担,又能够养活军队。

军队参加生产的战略选择。王震领导驻疆人民解放军牢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指示,发扬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优良传统,胜利地进行了剿匪平叛的斗争,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稳定了社会秩序;参加地方建党、建政工作,结束了各族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使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特别是驻疆人民解放军,在王震将军领导下,响应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关于军队参加生产的号召,弘扬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精神,开展大生产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王震从长远的观点出发,把军队屯垦看成建设边疆,减轻新疆各族人民负担,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西北边疆的战略措施。1950年1月16日,王震在新疆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上作《新疆部队生产建设工作的方针与任务》的报告,明确提出∶“新疆军队参加生产建设不是临时克服困难,而应该从长期生产建设的观点出发,”“军队生产事业是长期的,是子子孙孙的建国事业。”“我们不是与民争食,相反的要助民求食。我们要以集体劳动、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示范于新疆人民”的指导方针。“首要的问题是取得生活资料,如粮食、蔬菜、肉食、油类的供给,因此要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渔猎业、饲养家禽、养蚕植桑等副业,只有在获得农牧业产品的生活资料的基础上,才可能顺利地转入工业建设”。

二、驻疆第一年就夺取了屯垦戍边的伟大胜利

王震发出人均开荒6亩地的军令。1950年1月23日,王震根据毛主席发出的军队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向部队发出了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命令,动员新疆部队在天山南北,戈壁荒滩,就地屯垦。王震要求部队要有60%的人力投入生产,每人要开6亩荒地,当年要开垦荒地60万亩,并提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超过,不许减少”的号召。当时除担任保卫边防、剿匪、在各地执勤的解放军、以及参加建党建政、民主改革的解放军外,组织了11万多人参加农业生产。 王震把军队屯垦看成是建设边疆,减轻新疆各族人民负担,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西北边疆的战略措施。

王震注重勘察规划统筹。屯垦一开始,王震和陶峙岳以及有关干部和技术人员到部队驻地,勘察土地,调查水源,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当时新疆的条件困难极了。戈壁沙漠,人烟稀少,冰雪封地,气候严寒。没有房子住,就挖地窝子;没有蔬菜肉食,经常煮麦粒和包谷吃;没有种子,就用指战员每人每天节省下来的粮食到几十里、上百里外老百姓那里换种子。那种困难的条件,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王震的部队一进入新疆,便“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边剿匪,一边搞大生产运动。据老战士回忆,当时,他们每人分一片荒地,比赛似地干活,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早晨出发时带几个馍馍,中午干累了,想吃口馍馍,就快走几步,先把馍馍放到前方不远处,等干到那里时再吃。而且,南疆的气候干旱,馍馍放到前面,不久就晒干了,想吃新鲜的馍馍就得快点干。

第一年屯垦戍边硕果累累。经过广大干部、战士的英勇奋斗,部队屯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50年春季共开垦荒地85.2万多亩,完成并超过预计开垦60万亩的计划。秋季又垦耕冬麦10万余亩,耕地总数超过了100万亩。修建水渠33条,共长123.5米,可灌溉土地127.7万亩。当年收获粮食6500多万斤,油料540.6万公斤,蔬菜1745万公斤;养牛6200头,羊8.29余只,猪860余万口。达到全疆部队粮食半自给。

邓力群协助修改《新疆军队生产简短总结》。1950年9月,为了总结经验、鼓舞士气,进一步做好这项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王震要写一份工作总结,并让邓力群和郁文帮他做文字上的修饰,程序是:王震写一段,邓力群他们改一段。这样,邓力群和郁文两人就从早上9点开始,修改王震头一天写出来的稿子,中午回去吃饭,下午又去;晚饭后再去。王震则一头扎进写总结当中,常常连吃饭都忘记了。对于邓力群他们所作的删改,王震有的地方表示赞同,有的则摇头表示不满意。休息时,王震曾给邓力群他们回忆当年写南泥湾生产总结的情况,说写好之后,先经一位中央领导帮助修改,然后由毛主席帮他定稿。王震说,那位中央领导往往大段大段地删改,而到了毛主席那里,凡是能够保留的就留下来,甚至于一句话,几个词在这里删掉了,又在另一个地方给补上了。王震说这件事,实际上是嫌邓力群他们删多了。就这样,改了又改,删了又加。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终于写出了比较满意的稿子。

王震写的《新疆军队生产简短总结》1950年国庆前在《新疆日报》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张治中专门写来一封充满激情的信,信中说:“您那篇文章几乎可以说不是用笔墨写的,而是用驻新疆的人民解放军全军将士的血汗写成的”,“我把新疆生产战线上的惊人的成果和全国财经工作上的伟大胜利,并举为现实里的奇迹之两大证明”,“由于您一年来的直接领导,已经以极大的规模部分地填充了新疆的地图,初步地改造了新疆的地理,再有10年、20年的努力,新疆无疑将成为工农业、牧畜业高度发展的高度现代化的乐园,这美丽的远景实在令人羡慕”。

驻疆部队显著减轻人民负担。驻疆部队的大生产运动,极大地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负担。按1950年1月计算,要解决部队19.3万人全年的粮食问题,除本省调运2万吨外,尚需从苏联进口2万吨,每吨3000卢布,合计6000万卢布。粮价和运费至少需要人民币1620亿元(旧币)。由于部队生产,1950年六七月间粮食开始自己供应,没有再进口,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钱。同时省内调运粮食也减少了,减轻了各族人民的负担。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农民交的田赋和附加负担是70余万石(1石=235公斤,这是新石与清代的石重量不一样,笔者注。)粮食,更沉重的负担是还要出“公差”,阿克苏、莎车的农民要用小毛驴把军队的给养运到迪化,运到北疆,往返一次,少则一两个月,多则要半年。因此,老百姓把出“公差”,看成畏途。解放后,由于部队生产自给,1950年农民只交了44万石粮食,“公差”也免除了。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如果人民解放军进疆以后,人民的负担比原先还重,那就会给主张民族分裂的人和反动分子以口实。现在人民解放军艰苦创业,不仅没有加重,反而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疆前,群众交的田赋和附加负担是70余万石粮食,而1950年只交了44万石粮食。也就是说,新疆的部队增加了一倍,而群众的负担却减少了将近一半。新疆各族人民从这里看到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这同国民党军队压迫、掠夺人民是根本不同的。

对此,毛泽东曾经作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我王震部入疆,尚且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热烈拥护。”

王震努力关心官兵婚姻生活。为了使屯垦战士扎根边疆,王震亲自到上海找陈毅,请他帮助动员上海男女青年支援边疆,又派人到湖南、山东等省招女兵。因此,“八千湘女上天山”成为了历史佳话。在生产有了一定基础以后,王震利用农闲时间,给部队干部、战士放假,让他们回各自的家乡找对象,使战士能够在边疆成家,生儿育女,安心创业。

到1952年年底,部队已建立了近30个大规模农场,开荒播种160万亩土地,超过了原先要求1954年达到的耕种150万亩的最低指标。收获粮食1.9亿斤,皮棉近700万斤。部队自有耕牛3万头,羊55万余只,猪3.5万头,家禽5.2万余只。从生产初期的无菜、无油、缺吃少穿的困境,发展到每人每天2斤蔬菜、30克油、每人每月3~4斤肉。实现了部队粮油自给有余,而且有大量棉花运到内地,支援内地轻工业的发展。这些农场,在发展生产力和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方面,给新疆各族人民起了示范作用。

如火如荼的大生产运动为屯垦戍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2年底至1953年上半年,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新疆军区以代司令员王震、代政委王恩茂的名义颁发命令,将驻新疆人民解放军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到1954年10月,解放军大部分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正式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就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此时,王震虽然已经离开了新疆,但兵团实际上是王震一手缔造的。兵团第一任司令员陶峙岳晚年写了一首名为《书怀》的诗送给王震:“改造大自然,开发戈壁滩。挥锄为富国,执戈以防边。”诗的“小序”写道:“今日新疆建设之成就,实有赖于当时王司令员植其始基。”

(湖南桂东县委党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