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震携手邓力群在新疆留下奋进的足迹

2017-11-24 郭谦贵 察网时评
摘 要

王震在战争年代的业绩,可以说有口皆碑。全国解放以后,这样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完全可以继续在部队里从事国防建设,穿起将军服,戴上将军牌,享受功臣的优越条件。但王震却不是这样一种心情和想法。新疆和平解放后,王震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从事农业建设和经济建设,并且身体力行,带头苦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王震曾担任新疆分局书记,主持新疆分局全面工作。同期,邓力群曾担任新疆分局秘书长,协助王震书记工作。王震领导邓力群等新疆分局成员开展了改天换地的工作。

杨尚昆同志曾经讲过,王震这个人很了不起。过去战争时期的很多痕迹,现在都看不到了,但解放以后王震做的大事至少可以说出七八件来。这些事不但存在,而且还在发展,比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垦事业、北大荒的开发、海南岛的橡胶生产,还有两条铁路(黎湛铁路、鹰厦铁路)的修建等。

王震在新疆建树了丰功伟绩。

王震的丰功伟绩,值得后人认真地总结。据邓力群在新疆的接触和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屯垦戍边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屯垦戍边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在中央王朝感到边疆吃紧的时候搞一下屯垦,然后慢慢地就自然消亡了,即所谓的一代而终。而王震则结束了一代而终的历史,开创了代代相传的新的篇章。在这个历史转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王震的领导下,屯垦由人民解放军成建制地转业来完成。我们的子弟兵发扬光荣传统,过去是拿着枪,现在是既拿着枪还拿着锄头。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今天的辉煌业绩。

王震开创的屯垦事业,除了经济建设的意义外,还关系到新疆的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邓力群开始时没有想到这一点。部队刚开进新疆时,王震注意在和田部署部队,并开辟从和田到西藏阿里地区的公路通道。他不仅想到新疆的问题,还想到了西藏的安全问题。这条公路后来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说,王震这个人有全局观点和战略眼光。

第二,发展农牧工商联合体。实际上,这种经济形式从南泥湾时期就开始了,在新疆的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王震对新疆农垦事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开荒种地、发展农牧业,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工业发展和整个新疆面貌的改变。

1950年部队农业生产可以半自给以后,王震领导新疆分局又谋划在新疆创办现代工业。当时驻疆人民解放军军费按国防军统一的供给标准,计全年约7000亿元人民币(旧币),全部由国家供给。部队生产半自给可以省下大笔军费,广大指战员把节省下来的钱以入股的方式存入军人合作社,仅1950年平均每人节约了20元银元,解决办工业的部分资金。当时新疆缺乏施工队伍,工厂的建造、公路的修筑、营房的修建,均由军区部队承担。如1951年部队承担了哈密、阿克苏、喀什电厂,在迪化包修纺织厂、发电厂、汽车修理厂、中苏合股的石油公司、有色金属公司、军事学校、市政马路,修筑新藏公路和其他省道、国道公路及修建营房等工程。军队参加这些工程的建造,均按迪化市价计算工资,可以创造2000亿元人民币的劳动价值,以此作为国家对新疆经济建设的投资。

应当指出王震创办工矿企业,不仅是为满足当时生产生活需要,有些还具有前瞻性。《新疆军区两个三年经济建设计划(1950~1955)》规定“工业方面∶首先从重工业的钢铁、水泥、电力及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如纺织、面粉、制糖等做起,为今后工业建设打下基础,进而逐步发展其他工业。”钢铁厂的修建还为了修筑迪化到伊犁的铁路,面粉厂王震提出要满足100万人的需要来设计,而当时迪化市区人口才10万多人。到1952年,在迪化先后建成的工矿企业有∶七一纺织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六道湾露天煤矿、苇湖梁发电厂、乌拉泊水电厂、新疆第一水泥厂、第二水泥厂、八一面粉厂、新疆机器厂、木工厂等12个。这些工矿企业初步奠定了新疆现代工业的前进基础,也为新疆培养了第一代少数民族产业工人,为在新疆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壮大了阶级基础。

当时解放军还担任抢修公路的任务,首先恢复和改造迪化至星星峡、至霍城、至喀什及至乌苏至巴克图等几条干线公路,并新建库尔勒至若羌、阿克苏至阿合奇等新线。

军区及各地军人合作社还经营商业,并担负了对苏联出口贸易额2/3的任务,扩大了物资交流,保障了供给,对平抑物价起了重要作用。

在短短三年间,驻疆人民解放军在王震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了许多大事为新疆各族人民做了许多好事。1991年5月,王震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新疆刚解放,经过一番勘查,我——司令员一声令下,指战员放下背包,征尘未洗,就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这种做法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具体体现,也是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王震的谈话,从更高的层面上讲述了解放初驻疆人民解放军大生产运动的实质。现在我们把这方面的经验概括为∶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王震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了办好这些企业,他四处找专家、挖人才,经多方努力,最终聚拢了一批技术人才。纺织厂的刘仲奇是总工程师。钢铁厂的余铭钰,是当时转炉炼钢的领头人。建煤矿发现了王恒升,搞水利找到了王鹤亭,办农学院请到了涂治。这些事情要是换成别的人,自己没有钱,也没有人,那就慢慢搞吧,一拖就可能拖10年、20年。中央没有拨款,也没有给我们这些任务,何必自找麻烦呢。但王震的想法不同,决心一下,他就勇往直前,绝不中途退缩。

第三,建设新疆各地新社会雏形。在新疆,有很多地方原来荒无人烟,还有的不过三户两户,像石河子、奎屯,都是这种情况。解放军开进去以后,随着事业的发展,家属来了,儿女来了,由这些人组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衣食住行都要管。一开始有了点工业,有了点商业,再往后就不能不建小学、中学,不能不建医院,不能不建其他文化方面的设施。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搞成了一个小的社会,出现了新社会的雏形,而且一代一代传下去了。

第四,发挥农垦部队的示范作用。农垦部队在生产、建设、政治思想等各方面,对于新疆各个地区,主要是对少数民族地区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新疆刚解放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那时,老百姓主要用毛驴驮东西,犁地也犁得很浅,更多的是用砍土镘,一镢头一镢头地去挖。有水的地方可以种地,无水的地方,则完全靠天吃饭。农垦部队进去以后,向当地的老百姓传授先进的生产经验,特别是在合作化以后,逐渐地兴修水利,搞机械化生产,施用化肥,培育品种,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新疆刚解放时,一亩地只能收七八十斤粮食,棉花只能收十几斤。1993年,粮食一亩地的产量已经能够达到六七百斤,棉花一亩地也可以达到100斤以上了。

王震在战争年代的业绩,可以说有口皆碑。全国解放以后,这样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完全可以继续在部队里从事国防建设,穿起将军服,戴上将军牌,享受功臣的优越条件。但王震却不是这样一种心情和想法。新疆和平解放后,王震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从事农业建设和经济建设,并且身体力行,带头苦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1952年五六月间,我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来乌鲁木齐办公务,特意在新疆多停留了几天,参观各项建设工程。张闻天看到新疆出现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心情极为兴奋,为此专门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赞扬了新疆的工作。张闻天在信中说:“我这次去新疆,看了那里的实际情况,很感满意。新疆党3年来的工作,成绩很大。或许可以说,它今天已是各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先进的地区了。我觉得这主要是由于新疆分局在政策上执行了稳重而又大胆的方针。它既坚持了民族统一战线,同时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社会改革,发动了广大群众。”

中央新疆分局领导全疆人民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新疆分局书记王震,新疆分局秘书长、宣传部长邓力群等分局领导没有辜负新疆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

(作者单位:湖南桂东县委党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