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事多看看太极拳老前辈们打拳的样子,或许你有所感悟

戚海军 国术会 2021-08-13


太极拳之所以“拳”字前面加了“太极”两个字,这就说明太极拳的灵魂是太极,太极拳与其他拳术的最大区别也在于“太极”两个字。

太极拳首先是武术,既是养身之本,也是技击之源。

现在不少人练太极拳看不出太极的味道,也就谈不上“拳”了。

其实,太极拳先辈们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有些条件好的前辈可能有录像资料,如董英杰、郑曼青、牛春明这些前辈都有影像资料;虽然更多的太极拳前辈因为条件原因当时没有留下影像但还是有拳照留存的,这就给我们后学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学习机会。

多看老前辈的拳架样子这对我们提高太极拳的认识是有很大帮助的,多想老师打拳的样子也是利于提高,从前辈的拳架中你只要用心揣摩往往会受到一些启迪,并在练拳中获得一些体悟。

所以,太极拳是文化拳哲学拳,是技击高明的拳术,仅靠傻练是不行的。一代太极拳家李雅轩先生更提出“要多想想老师打拳的样子”是有道理的。

下面是笔者觉得比较有价值的几张拳照供大家平时揣摩体悟,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杨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杨澄甫拳照

这是杨澄甫宗师的“搂膝拗步”,不少人认为澄甫宗师体型太胖,难以看出太极味道。其实非也,澄甫宗师的拳架气势磅礴,虚实分明,堪称楷模。这张照片充分诠释了虚灵顶劲与立身中正,大家其实可仔细想想一下他的“左手”为什么要那么放。

吴氏太极拳吴鉴泉宗师拳照

吴氏太极拳秉承杨家传承,又兼具柔化等自身特点,吴鉴泉前辈是吴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太极功力深厚,这张照片是他的“如封似闭”,大家可以仔细看下他的“闭手”,并体会他身势所诠释出的“斜中寓正”。

杨氏太极拳名家牛春明拳照

牛春明前辈是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名家,杨澄甫宗师的得意高足,这张照片应该是“揽雀尾”势中的过渡动作,是按式之前的坐胯蓄势,大家可以体会他的立身中正,还有他的双手姿势为啥那么做,这里面都有学问。

杨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拳照

李雅轩前辈是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名家,杨澄甫宗师的得意高足,他的拳架气势磅礴,舒展大方,他流传后世的传统杨氏太极拳照独具风格,这张照片是他打“搂膝拗步”时的过渡动作,是转腰迈步未成定式之前的样子,大家多体会下他的虚实转换,感受他的命意源头在腰脊,还有就是他左手的位置为什么那么放。

杨氏太极拳家董英杰拳照

董英杰前辈是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名家,也是杨澄甫宗师的得意高足,他的拳架气势灵动,连绵不断,这张照片是他打的“肘底锤”势,大家细心体会他的含胸拔背和开胯圆裆,可谓颇有独到之处。

杨氏太极拳家董虎岭拳照

董虎岭先生是董英杰前辈之子,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名家中的佼佼者,其拳架舒展大方,灵动圆润,气势磅礴,这张照片是他打的“抽身下势”,大家仔细看下他的两手位置,特别是他的腰胯部分,不知你悟出了什么没有。

总之,传统太极拳绝不是表面外在的柔态形式,而是由内达外,静极而动,周身一家,完整一气,学者除了按师传多练外还应多从老一辈的拳架中去开悟。




这次我们有幸邀请到姚承光老师为大家传授意拳养生桩课程。

本课是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的入门桩平步撑抱桩,是培养浑元力,踏入意拳学习入门的关键功法。也是强身健体,治病防病的核心桩功

课程内容从手型肩架步法,摸劲到意念假借,意念要求等干货姚老师都毫无保留传授!


长按二维码扫描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