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可以助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这里是 栩栩华生集团 2024-04-09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往往包含城乡两极深重的社会经济矛盾。随着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乡村衰落成为不可避免的现代化陷阱,关于乡村振兴的探讨和思考也因此而凸显其重要性。2月22日,中国政府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着墨于农业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增收,显示了乡村振兴对于现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次的“一号文件”中,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目前,以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不仅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直接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还通过克服信息流动的时空障碍,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成为重塑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技术力量。ICT的使用,为人口流入生产、生活成本均较低的农村地区创造了技术条件,是助力乡村振兴,缓解城乡差距的重要突破口。


信息化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利益再分配,从而使乡村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受益者?在当前这个全面数字化的时代,私营部门、各类企业,又能够如何积极参与,调动商业的、技术的力量,助力乡村改革系统框架的成型,为乡村振兴护航,实现弥合城乡差距的目标、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福祉?这是一个有趣和可能颇具杠杆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命题。







研究表明,农村群体正加速融入网络社会。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网民总体规模持续增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12月缩小0.2个百分点。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贫困地区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得益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全面建成,农村群体可以更便捷地享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带来的益处。学者们基本认同信息化有助于农村地区接触到原先无法获得的市场和机会,并能通过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然而,当前ICT对乡村经济直接影响的研究,大多将农村与城市割裂来看,侧重于绝对意义上的经济效应,而忽视相对意义上的经济差距。对于农村案例的关注,也往往聚焦于非常成功并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淘宝村”——那些本身就邻近既有的大规模实体专业市场,并能通过与实体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地方,例如,义乌小商品市场、普宁服装批发市场、常熟服装批发市场等。这样的产生与发展机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大多数农村地区并不具备。不仅如此,淘宝村在全国行政村中占比非常低,2020年,中国淘宝村为5425个,其中91.9%分布于浙粤苏鲁冀闽六省,而全国同期行政村个数高达69万个。


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的淘宝村梯度分布格局进一步强化,东部地区集聚裂变特征明显,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依旧稳固。


2020年全国淘宝村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2020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


事实上,关于ICT会如何影响经济利益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再分配,仍旧存在争议。理论上它既可能扩大城乡经济差距,也可能缩小,这取决于城镇和农村居民何者能从中获益更多。在ICT影响下,城市与乡村地区似乎普遍从中获益了,但他们的发展又并非“齐步走”——城乡之间,还隐藏着一条看不见的“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信息富有者与信息匮乏者之间在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差距。


作为经济和社会分化的结果,城乡居民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的接入程度、电子资源的获取机会、信息通讯设备的支付能力、数字信息的应用意识和使用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城乡居民在接触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机会和能力方面的差距。可以说,城乡数字鸿沟本质上是这一组机会和能力的城乡分化状态,农村居民在这些机会和能力方面处于显著劣势。


在一项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中可以看到,“基础设施奇迹”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似乎并不显著,层出不穷的农产品“卖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销信息的不对称。不仅如此,当城市地区人们在普遍享受在线教育、共享单车等更多样化的互联网服务时,农村网民对于网络的使用还大抵停留在即时通信和娱乐这些使用门槛较低的浅层次应用,在较为复杂、具有较高技能和文化要求的深度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使用远远不如城镇。调查显示,虽然2018年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的比重已经接近半数(48.09%),但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商业活动的人口仍仅占总量的三成左右,相关信息消费参与显著落后于城镇居民19.33、14.30个百分点。


2018年城乡互联网使用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早期人们对如何解决数字鸿沟的讨论聚焦在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鸿沟”上,即“没得用”:诸如农村居民难以接入互联网,道路基础设施落后导致交通成本过高等乡村问题。但随着近些年国家对农村信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差距正快速缩小。基础设施问题已不足以构成当前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根本困境。


于是,人们的讨论从“没得用”转向“不会用”的问题上。为了普及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理解,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自2014年以来,中国政府将电子商务下乡作为国家政策的重点,由阿里巴巴集团牵头实施千县万村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然而,在一项基于中国“千县万村”计划所涉村庄的随机试验中可以发现,互联网使用与交易障碍问题的改善,并没有为农村地区带来显著的正向经济效应。


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差距、使用障碍等基础问题,可能只是ICT在农村地区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要进一步释放ICT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仅解决这些基础性问题还远远不够。







长久以来,城市发展的秘密在于规模与密度,各类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推动着城市持续发展。目前,城市间的运输成本在足够大的城市规模的分摊下大幅降低,但对于农村地区,由于农户分布零散,单个包裹的平均配送成本相对较高,“最后一公里”至今仍是难以克服的问题。在市场机制的选择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将不会进入农村地区,不仅城市的消费品难以流入农村,农产品也会因附加了较高的运输成本而丧失在市场竞争中的价格优势。


即使线下联通城乡市场的物流障碍得到解决,由于农村企业本地受众规模较小,也缺乏资本来集聚培养在线用户,因而在网络市场上并不具备用户规模优势。随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越来越依赖数字经济的服务,农村地区的小企业如何在数据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市场,同样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两部分:生产要素可获得性的增加(劳动力、资本的空间集聚情况)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基于城市地区的集聚优势、规模优势和技能优势,ICT将促使经济要素进一步由乡村地区向大城市集聚,并对城市地区的经济效率产生更强的提升作用。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受益者仍是大型城市地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相对有限。


当数字差别与城乡差别相互叠加,相互强化,所形成的“数字鸿沟”正影响着城乡间的经济利益再分配。这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和社会问题。如果数字鸿沟得不到有效弥合,将在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农村的社会建设等领域带来一系列问题,使农村地区落后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最终阻碍城乡融合进程。







如何在乡村的发展中找到可持续的方向,从根本上致力于城乡之间的差异与融合,这是乡村振兴作为国家策略近年来的一个转向。多项政策肯定了作为市场化力量的企业参与其中的必要性。


首先可以关注的,是对产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力量作为对道路、高铁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充,是电商兴起后,由市场推动的乡村建设潮流中重要的一支。通过引导和鼓励,有更多互联网、科技型企业积极参与到针对特殊地区、特定群体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为乡村医生配备智能手机与专属应用,建设覆盖全部行政村的“乡村数字图书室”等等。其中,作为拥有技术优势的公司,蚂蚁集团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通过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卫星贷款”,解决了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农户在手机上圈出自己的土地,网商银行通过卫星图像识别地块的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并通过风控模型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贷款额度与合理的还款周期。


卫星贷款为利用信息化基础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方向:创新并不需要绝对的技术创新,而是应用场景的创新,这需要企业对乡村地区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有更细致的了解。浙江杭州的长埭村从村民的多元需求出发,用数字赋能乡村服务。在医疗卫生方面,投放在村内的健康检测一体机可实现一次性检测血压、心电图、骨密度等无创项目,并配合对接到的医疗资源开展医生义诊服务,为每一位村民制作数字健康档案,持续动态跟踪。在文体活动服务方面,对村内老旧篮球场重新设计并添加“智慧眼”等智能设备,精准捕捉进球瞬间。打球者可选择将现场画面实时转播,并在后台自动生成vlog,分享精彩瞬间,极大提升了村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


在奠定适度规模基础后,进一步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提升乡村内生力的重要工作——既然无论如何调整空间布局都不具备匹敌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不如好好利用互联网时代所催生的长尾经济,打造高效、优质、特色的乡村产业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例如在农业与消费结合方面,先正达集团中国旗下的熊猫指南从农产品标准化这一点去思考,给出了自己的实践方向。通过标准制定、数据积累,熊猫指南希望让优质的农产品拥有被信赖的理由、被溢价的价值,以标准化补齐中国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近年集团还推出MAP农场,作为现代化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服务中心,培养职业化农民,为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更多茶饮品牌则是将目光瞄准了地方特色食材,这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被喜茶、奈雪的茶等一众茶饮店采用的广东油柑。生产制造过程的创新升级,配合市场运营推广,让农特产品拥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又例如在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方面,树蛙部落创立了一种乡村民宿扶贫模式,通过务工、分红、土地流转、农产品销售、自然教育基地打造等方式,实现农商文教旅结合,形成乡村旅游完整闭环。乡村民宿等业态的入驻,不仅能填补产业空缺,开拓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通过统计闲置资源,推动了乡村土地确权,进而明确其市场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树蛙部落尝试采用全屋AI能耗控制系统及数据终端,并选择了低能耗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同时以自然学校为核心,持续与GEOX、信谊图画书等50余家品牌开展跨界深度合作,共建生态场景,打造可持续性的乡村振兴项目。


树蛙部落在浙江余姚乡村所设计的树屋民宿

图片来源:树蛙部落公众号


最后,同样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同步构建起面向农村地区的数字技能培育体系。数字鸿沟通常被划分为“接入鸿沟”、“应用鸿沟”等多个层级,前者着眼于国家公共政策和基础设施供给的普及性,后者则关注由不同区域、不同个体的数字技能差异所带来的不平等。随着信息化发展,如果农村居民缺乏相应的数字技能,那么他们不仅难以参与新经济活动并从中获益,而且极有可能会被不断变革的劳动力市场排斥在外。


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终身教育平台,腾讯课堂在乡村振兴领域中,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工业设计、电子商务、IT互联网、建造工程等就业创业相关在线技能课程,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闲置,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传播,使职业技能教育普惠成为可能,使农村地区居民基础数字能力、对数字经济的认知程度得到有效提高。


在良好数字技能的培训下,大量留守村民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尤其是农村女性。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下沉,大量数字化就业机会也随之下沉,从而进一步扩大就业吸纳体量。根据《2021中国农村女性就业调研报告》,新的数字就业机会大量集中在中西部县镇,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平均线,且因为强调耐心、沟通力等能力,从业者性别比例上女性占大多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西部农村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地方女强人。她们的经济独立,也直接影响到家庭地位和话语权,并带来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改变。越来越多在家门口就业的农村女性,开始化淡妆、染头发、穿上时尚的新款式;与此同时,开始善待自己的农村女性也开始尝试影响下一代,加大对子女的教育投入。


越来越多农村女性开始尝试化妆

图片来源:网络


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区别于城市,乡村地区应该建立一个有内生动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突出特色,走多元化的道路,从而逐步消弭城乡间数字鸿沟,推动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


在ICT更有策略的助力下,希望有更多企业参与其中,让乡村的未来更加美好。


  撰文:徐诗荟

  制图:刘晋源

  编辑:刘晋源


参考文献:

  1. 信息化助推乡村振兴_机制、条件与对策. 吴思栩,孙斌栋

  2. 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分工与集聚——基于淘宝村与专业市场互动机制的空间经济学分析. 陈文涛,罗震东

  3. 数字乡村与信息赋能. 吕普生

  4.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5. 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研究报告: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信通院

  6. 水稻与光纤:以城乡一体数字经济大循环助力乡村振兴. 腾讯研究院

  7. 2021中国农村女性就业调研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农村研究院农村妇女研究中心,蚂蚁集团研究院,中国妇女报和中国妇女网,北京益创乡村女性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8. 乡村振兴白皮书. 第一财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