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陈爽:一个千亿帝国的诞生

2018-01-12 刘全 投资界

     

中国创业与投资专业门户



作为光大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爽掌舵这家千亿帝国十余年。十余年间,光大控股发展加速,单是资产管理规模,从10 亿元走到500 亿元花了12 年,但从500 亿元走到1 000 亿元却只花了2 年。



作者 | 刘全

报道 | 投资界PEdaily


2017年7月12日,清科集团旗下中国创业与投资第一门户——投资界(www.PEdaily.cn)与清科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国内顶级私募股权数据库私募通提供数据支持,前后历时4个月筹备评选的「2017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榜单隆重发布。


「2017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总榜单上每一位投资人都有着深刻的行业洞察,决策敏锐果断,在诡谲的创投江湖中辨识千里马、独角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接下来,《投资界》将对上榜投资人进行追踪报道——从人生履历到经典案例以及背后的投资逻辑,《投资界》将一一放送,敬请期待。


姓名:陈爽

年龄:51岁

职位:光大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代表案例:金风科技、银联商务、爱奇艺

 

从光大控股的办公室远眺,窗外是香港著名的维多利亚港。沿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数十年来聚集了全球各大声名显赫的金融巨头,使香港成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自从2007 年光大控股搬迁至此,陈爽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十年跌宕起伏的投资生涯。在这个中西交汇的“窗口”,他目睹了全球金融大海啸之后的“满目苍夷”,也见证了内地金融业从“蛮荒时代”渐渐走向成熟。

 

作为光大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爽掌舵这家千亿帝国十余年。“这些年间,光大控股发展加速,单是资产管理规模,从10 亿元走到500 亿元花了12 年,但从500 亿元走到1 000 亿元却只花了2 年。”陈爽向《投资界》透露,截至2017年底,光大控股共管理基金38 支,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 500 亿港币,所投项目已成功退出近150 个,过去20 年累计实现净利润360 亿港币。

 

南下香港,“闯入”创投圈

 

陈爽的故事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20 世纪90 年代初,自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硕士毕业后,陈爽进入交通银行,负责法务工作。陈爽说,虽然做的是法律相关的工作,但却要配合业务,这样的训练让他比单一业务部门更懂得金融业的整体运作,也为他之后的“转行”埋下伏笔。

 

1995 年,陈爽以交通银行法律事务负责人的身份,第一次来到香港,此行目的是协调交通银行重建事务。

 

对于当年的情景,陈爽仍记忆犹新:“那时的香港处于回归前的躁动中,人们不知道回归后会变成什么样,有些香港人选择移民加拿大。金融行业几乎没有大型金融机构驻港,日本是全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内地和香港的联系主要涉及贸易往来以及外商投资。整个香港少有人会讲普通话。”

 

2000 年,在曾经的老上司、时任光大集团董事长王明权的邀请下,陈爽加入了光大集团香港公司。起初,陈爽担任光大集团香港公司的法律部主任,负责处理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产生的不良资产。

 

这个担子并不轻松。陈爽回忆,当时光大集团面临一些法律诉讼,整个集团在流动性方面遇到很大的挑战,原本要将光大控股打造成金融控股集团的计划也因无力整合,只能搁置,外界甚至认为,光大集团一度濒临破产边缘。


为了将光大集团的业务拉回正轨,陈爽花了四年时间,一一清理光大集团旗下的不良资产。但因为错过了时机,且经过了后来的国家政策调整,光大集团计划将旗下银行、证券等业务注入购入的壳公司明辉发展,实现间接上市的计划未能成行——明辉发展就是光大控股的前身。

 

2007 年,陈爽正式被任命为光大控股的行政总裁,那一年,他年满40岁,正值年富力强的年纪。

 

生涯首个项目获10 倍回报

 

执掌光大控股后,陈爽第一个主导投资的项目是陕鼓动力。

 

那时是2007 年,内部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认为这个项目属于机械制造业,行业并不“性感”。事实上,当时不少投资人对机械制造业不看好,但是陈爽和光大控股团队却很看好中国的高端制造行业,认为这是国之根本。“没有这样一个高端制造业的支撑,中国所谓的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其实没有太大的前景。”在光大控股第一轮的投资里,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做得最扎实的一个行业。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对的。押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顺势而为”的光大控股最终收获了丰厚的回报。陈爽透露,光大控股投资金风科技差不多赚了四五十倍的回报,投资南京高速齿轮也有十五倍的回报,而投资陕西鼓风机也获得了八至十倍的回报等。

 

复盘光大控股过去的投资案例,背后少不了“金融+ 实业”的影子。以养老产业为例,陈爽透露,2016 年光大控股收购北京汇晨养老,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北京汇晨养老那时候设置了差不多2 800 个床位,但到2017年底,床位数预计增长到7 000 个。怎么来算投资一年后的收益呢?从投资估值角度看,床位数的增长带动了估值的提升,去年公司估值如果是4 亿多元,今年公司的估值就已经超过10 亿元。”

 

此外,光大控股还布局了飞机租赁行业。陈爽透露,光大控股于2011年布局飞机租赁行业,投资当时一家只有5 架飞机的小型企业,而到2017年底,飞机交付数量预计超过110 架。“这里面,飞机本身是标准化资产,飞机租约的应收账款可以大量证券化。”

 

陈爽坦言,在投资路上最后悔的决定之一,是曾经有机会投资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但因过度担心监管问题而错失机会。不过,目前已经“补回来”了,光大控股在金融科技领域正迎头赶上。

 

这些年来,陈爽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如果只做一个财务投资人是没有前途的。2009 年,光大控股花了85 万美元收购了雷曼兄弟旗下的亚洲雷曼房地产基金,改名为光大安石,“一开始我们也只是想做一个房地产行业的财务投资者,到最后慢慢发现,这样我们在定价、管理方面,特别是在整个运作过程当中都很被动,很难掌握整个项目的流程。”于是,陈爽和团队开始改变,除了做投资者,还做管理人。如今,光大安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基金之一。

 

中国PE 十年: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在某种程度上,光大控股的过去20 年如同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尤其在最近10 年,陈爽作为其掌舵者,光大控股走的每一步背后都有时代的影子。潮起潮落,陈爽把这10 年分为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外资进中国,时间大概是从2005 年到2012 年。这个阶段正好是人民币资产价格迅速膨胀的阶段,所以外资纷纷涌向中国。“我们也是在这个阶段利用我们的中国特别机会基金,大量地募集外资,拿到中国去做PE 投资。”

 

第二阶段,到了2012 年、2013 年中国所谓的热钱膨胀速度太快,相关部门开始限制热钱进入中国。“在这种背景下,你不得不去募集人民币,来做人民币的业务。”

 

所以,过去10 年间光大控股的投资逻辑很清晰,基本上就是从美元基金进入中国、在中国募集人民币投人民币;现阶段则变为募集人民币投海外。

 

这里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2013 年前后大家对经济过热的担心越来越重,国内资金开始往外走也是一个趋势。陈爽回忆,到了2016 年对外投资达到了一个顶峰,当时国内大量人民币被换成美元以后出境。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觉得配置资源特别重要,既要做美元基金,也要做人民币基金,必须要多元化。”陈爽说,如果你没有将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进行多元化配置,到最后货币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汇率的波动可能会给你带来重大的损失。

 

陈爽认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不可改变,但2016 年之后中国对外投资明显回落,原因之一在于“811 汇改”后,中国加强了国内企业对海外投资的管理,以控制国内企业对境外部分行业的非理性投资热情。此前,央行在2015 年8 月11 日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市场称“811 汇改”。

 

“是不是全部资本都出不去?并不是。”陈爽在采访中提到:“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之后,我们仍然有项目经过正常报批程序之后出去了,说明国家对于产业转型和升级换代是有需要的,在这些情况下还是可以出去的。”

 

谈VC 和PE:大家都在往中间走

 

短短10 年,陈爽和国内所有PE 大佬一样,既经历了2009 年创业板开闸带来的狂欢,也目睹了2012 年“全民PE”之后的哀鸿遍野。如今,中国迎来了股权大时代,陈爽渐渐观察到了一个新趋势,即VC 和PE 的缓慢融合。

 

众所周知,光大控股起步于PE。“过去大家也问我们,为什么光大控股要以PE 为主?”陈爽坦言,因为光大控股的国有背景,对风险把控很严谨,承担不了太多的坏账和损失。“如果一支VC 基金的10 个项目中有4 个做成功了,这个VC 就很成功,可是我们不允许有6 个项目失败。”

 

然而最近,光大控股开始涉足VC。“这两年经济发生了变化,在中国新经济领域出现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未来想要在新的项目上迎头赶上,就得将重心从中晚期传统产业的PE 项目,逐步转向高科技行业和新媒体行业的VC 项目。”陈爽解释道。

 

PE 项目与VC 项目的判断方法和估值方式很不一样。“我们VC 做得少,以PE 为主,所以选择跟有较高投资能力和行业声誉的公司合作。”陈爽举例说,2016 年,光大控股与IDG 资本合作成立了一支产业基金“光际资本”,认缴募资额超过200 亿元人民币。此前,光际资本董事总经理艾渝曾介绍说,光际资本专注于对早期和成长性创业企业的风险投资,重点投资已有成熟经营模式和较合理估值的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VC 也在渐渐“往后走”。2017 年10 月26 日,光大控股和华登国际宣布联手设立规模为5 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光控华登全球基金一期”,该基金将专注投资半导体和电子资讯产业链企业。陈爽说,华登国际在半导体领域投资了500 多家企业,有100 多家企业上市,已是全球非常成功的投资机构。“过去他们专注在早期,但是现在也希望能够和像光大控股这样的PE 机构合作。”

 

“过去做VC 的在往PE 方向走,过去专注PE 的人在往VC 方向走,这样一来大家都在向中间靠拢。”陈爽感慨,现在国内创业氛围炽热,VC 的估值非常高,VC 和PE 投资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过去一两年,VC 的平均投资额已经达到3000 万美元,过去这差不多是PE 投资的门槛了。

 

一个“内地人”的情怀:HONGKONGX 基金

 

如今,陈爽已在香港生活17 载,早已视香港为家。

 

每次有朋友到香港,陈爽都建议他们到香港的山山水水去好好地享受一下,“若是匆匆忙忙,所看到的香港只是一个高楼林立的香港。”他是一个爬山爱好者,近年来几乎每年都参加100 公里的“毅行者”行走,这些年下来走过了香港的很多地方。

 

2017 年6 月,港交所向市场推出咨询,希望设立新板,背后的目的则是希望借此机制,实现“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香港上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也曾表示,现在香港的上市架构没有广泛照顾到新经济类公司,创新板市场咨询为的就是探讨怎样吸引这类企业到香港上市。

 

陈爽直言,这是一件好事。“我也为香港的金发局兼职工作了5 年,作为香港金发局的核心成员之一,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对跨境这块。我觉得是好事。因为过去在香港是企业必须要在产生利润之后才具备上市的条件,针对的都是成熟企业,但创新类的企业很难具备这个条件。”他举例说,大疆无人机这家公司的最初技术来源是香港科技大学,但是后来因为不具备在香港上市的条件,没能落户香港,转而去了深圳。

 

外界普遍认为香港的创业氛围不是很浓厚,身处其中多年,陈爽的感触更深。

 

2016 年,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香港大学陈冠华教授共同发起设立HONGKONG X 科技创业平台,扶持在港青年创业。其中,光大控股是HONGKONG X 基金主要的LP。陈爽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除了获取好项目,还可以推动香港的创业氛围,“务实地为香港做些事情”。其实商业背后,更多的是一份情怀,一份回馈,正如陈爽所言,过去20 年,光大控股正是在香港这片土地上成就了自己,走向了世界。


2017投资界TOP100系列人物报道


沈南鹏

龚虹嘉|李竹|刘晓松|吴世春|徐小平

陈玮|符绩勋|甘剑平|李宏玮

罗茁|肖冰|应文禄|朱啸虎|龚虹嘉

黎瑞刚|魏臻|许小林|张磊|马化腾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标题进入阅读

赚翻!50多份订单,超千亿元,近百亿基金...马克龙抱着这些惊喜回法国了

重磅|清科2017中国股权投资年度排名公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