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听过“智齿”二字,而讲到“拔智齿”则更令人谈之色变,脑海中随之而来的画面便是人们红肿的脸颊以及无法释手的冰袋。那么,智齿真的都有那么可怕吗?你有要治(拔)的智齿吗?
什么是智齿?
所谓的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7~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每个人都会长智齿吗?
在智齿生长方面,不同个体有很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智齿,有的人少于 4 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人会多于 4 颗。而智齿萌出的年龄差异也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萌出,有人终生不长。部分人可能在30、40岁后才出现智齿导致的临床症状而需要拔除智齿,这都是正常现象[1]。智齿都能正常的萌出吗?
当然不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和饮食的精细化,颌骨逐渐变小,而牙齿大小和数量的改变跟不上颌骨变化,这就出现了牙量、骨量的不匹配,导致最后一颗磨牙生长空间受限,往往萌出受阻或异位生长。如果生长位置出现了偏差,俗称“长歪了”,那么就是临床上所称的“阻生智齿”[2]。
长智齿为什么会导致不适?
因为智齿在口腔中没有充足的位置萌出,所以它会在口腔中“横冲直撞”,造成智齿区牙龈肿痛、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等不适症状。智齿甚至还会挤压前面的第二磨牙,导致第二磨牙的牙根吸收或者龋坏。智齿发炎还可能会引起发烧、全身感染等症状,严重可以危及生命。有些人认为人体既然长智齿,那它的存在就是有意义的,还能忍受就不要拔。这种想法是非常不靠谱的!那是不是所有的智齿都得拔掉呢?
当然也不是,如果智齿的生长位置正确,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那么就不用过多操心了。但是现代人智齿往往不能正常萌出,反而成为一个口腔内的“定时炸弹”。鉴于以下几种情况,智齿建议拔除 [3]:1、因为智齿位于牙列最后,平常刷牙的时候不太容易清洁得到,所以智齿常常会发生龋坏。这时因为智齿生长位置不佳,修复困难,多会建议拔掉智齿。2、大多数时候,第三磨牙生长空间不佳,挤压第二磨牙,影响到第二磨牙的正常生长,如果智齿造成邻牙病变的话,需要拔除。3、如果智齿反复发炎,甚至导致面部肿胀,就要及时就诊,待炎症消除后尽快拔除智齿。4、当智齿上下不能咬在一起,很可能会引发一些咬合问题。这常常会导致患者张不了口,咀嚼功能下降,这时也最好拔掉。5、如果智齿导致颌骨内囊肿样病变,也建议外科拔除智齿和摘除囊肿。6、需要维持正畸效果时,建议拔掉不能正常咬合的智齿。综上所述,如果颌骨空间充足,智齿得以彻底的萌出,方向非常周正,而且日常口腔维护十分专业,智齿无龋无洞无牙周炎症,碰巧它对面的上智齿也长得很好,两颗牙形成了很好的咬合关系,这种情况的智齿就可以不用拔。否则,建议早期前往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和拔除智齿[4]。拔智齿好痛,我好害怕,怎么办?
不用担心,随着微创拔牙和舒适化治疗技术的发展,拔除复杂牙齿也变得更为轻松简单了。特殊的微创拔牙器械、涡轮微动力切割的拔牙方式,避免了传统锤击、挺敲式拔牙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及心理恐惧感,患者的拔牙时间短、创口小、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也少了,实为广大患者的福音[5]。而采用舒适化治疗的方式,在术中吸入少量笑气,能让你在“甜甜蜜蜜”的感觉中完成拔牙的过程,减轻看牙时紧张的感受。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开展了这两项技术,害怕拔智齿的小伙伴可以马上行动起来了~拔完智齿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6]
1、智齿拔除后咬住棉球半小时后才能吐出,在24小时后再进行刷牙漱口。
2、保持口腔和伤口清洁,但是不能鼓腮漱口和用力吮吸。
3、尽量避免使用患处咀嚼,不要吃过热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注意饮食清淡,不要抽烟喝酒,要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用舌头舔舐患处。
5、有轻度肿胀疼痛是正常的,48小时使用冰袋冷敷,之后热敷促进肿胀消散。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止疼药物或者消炎药进行治疗。
6、一旦出现发热,或是流血不止,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不要耽误。
总之,智齿到底要不要拔,最好去当地正规医院找医生咨询或者带上您的牙齿影像学检查结果线上咨询医生,让医生给您最可靠的建议。
[1] Kautto A, Vehkalahti MM, Ventä I. Age of patient at the extraction of the third molar.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8; 47(7):947-951.[2] Dodson TB, Susarla SM. Impacted wisdom teeth. BMJ Clin Evid. 2014; 2014: 1302.[3] Adeyemo WL, James O, Ogunlewe MO, Ladeinde AL, Taiwo OA, Olojede AC. Indications for extraction of third molars: a review of 1763 cases. Niger Postgrad Med J. 2008; 15(1):42-46.[4] Kandasamy S, Rinchuse DJ, Rinchuse DJ. The wisdom behind third molar extractions. Aust Dent J. 2009; 54(4):284-292. doi:10.1111/j.1834-7819.2009.01152.x[5] 张立钊,闫召民,刘苗,原中良.微创技术与传统方法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对比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11):681-682.[6] 张志愿,俞光岩.口腔颌面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5.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 2020 年 9 月 22 日。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