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看病,如何快速、有效和医生沟通病情【附育儿科普网站推荐】
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欧医生说
跟医生聊天,如何做到一秒钟把天聊死?
答案很简单:你只要说一句“可是X度上不是说……”就足够了。
跟医生聊天,如何能做到让他对你刮目相看?
这个要求可不低哦~但只要稍加学习,很多家长都能做到。
这其中有个很大的秘诀,就是“正确地”描述宝宝生病的全过程。看起来复杂,其实“老外”早就已经帮我们总结了其中的要点,只要牢记“OLDCART”清单,你也可以成为最会和医生聊天的那个人!
不仅如此,这个清单还能帮助你理清自己的思路,清楚地掌握应该如何观察一个生病的孩子。
如何使用“OLDCART”大法?来看这篇文章。
正文
孩子生病,最着急的就是家长了,带着情绪有时难免“忙中出错”,下面这些常见的“看病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孩子发烧了,不管孩子状态好不好,深夜孩子在睡觉也直接扛到医院,看到医生赶紧要求“挂水”。
——排了半天的队,好不容易看到医生,家长却对孩子的症状压根儿说不清,面对医生的问题“一问三不知”,花费了时间,没沟通好,心中难免埋怨医生“不负责任”。
对很多家长来说,对上面的场景非常熟悉。哪怕你已经带孩子去过医院很多次,也不见得懂得“带娃看病”的正确打开方式。
比如,家长带娃去医院前要做哪些准备?所有情况都必须去医院吗?在就诊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医生最关注最需要了解孩子的哪些情况呢?
下面,我就以我作为医生、也同时是家长的出发点,和大家聊一聊,带孩子去看病有哪些“讲究”。
什么情况要带孩子就医?
碰上孩子不舒服,比如发烧,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往往是“贴退烧贴、吃药、去医院”。
其实,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淡定下来。
要知道,有时候孩子生病是难以避免的,经过恰当的护理治疗,这些病都是会好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病就像是他们的免疫系统不断打怪,更新升级的过程。
很多病毒感染自限性疾病,例如感冒、拉肚子、腮腺炎等,如果不没有并发症,一般靠孩子的免疫力就能痊愈。
正常情况下,孩子一年可能感冒7~8次,这都在合理范围内,而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由于接触病菌的机会更多,所以因互相感染患病次数也可能会更多一些。
除了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您在家里对娃的精心护理和仔细观察也很重要。
精心护理能让孩子感觉好些,仔细观察有助于你更掌握孩子的情况,如果就医也能更准确高效地告知医生,孩子患病症状等详细情况。
在家长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请不要犹豫、立即将孩子送医院就医。
——意识、呼吸、心跳/脉搏 明显改变
——身体某项功能完全失灵
——孩子误服药物、毒物
——其他拿不准的情况
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究竟什么是反常,有时候一些家长的敏锐度可能比医生还强些,所以来自家庭的观察尤其重要。
多年前我的临床经验还不丰富,刚刚获得出门诊的资格,就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
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7点左右,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几个月大的小婴儿来就诊。
爸爸告诉我说,他自己重感冒了,请了一天假在家休息。今天觉得孩子也有点儿发烧,就带来看看。我看那个孩子,说不上哪里不对劲,感觉脸色不是很好,呼吸也稍微快一点。
量体温正常,我仔细听诊,心肺都没发现什么异常;我不放心,给验了指尖血、拍了胸片,也都没发现问题。
经验尚浅的我虽然有些不放心,但也不太知道怎么做更妥当,只好放他回家了,嘱咐如果有不好随时再来。
到了凌晨3、4点的时候,父母又带着孩子来医院了。这一回,孩子的呼吸非常急促、嘴唇发绀,再次拍片之后发现,短短几个小时,孩子的肺部情况变得很糟!最后确诊为流感病毒所致的重症肺炎。
幸好,父母及时的觉察和就诊,孩子经过治疗最终恢复了健康。
我一直很庆幸,孩子的爸爸妈妈能注意观察到孩子的呼吸加快、精神变差、烦躁和不愿意吃奶,并能在寒冷的夜里,拖着浑身酸痛的躯体,把孩子及时送来医院。如果来晚了,救治的难度无疑会更大!
下面是不同年龄的呼吸脉搏正常范围,家长可以收藏对照备用。
带娃看病,有窍门的
说到“带娃上医院”,最近一位朋友的埋怨有代表性地说明了问题。
她前几天跟我说:“去看病,每个孩子看病时间那么短,有的时候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医生已经开好药了,别说孩子了,我们家长都稀里糊涂的。”
医疗资源供小于求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实如果家长能掌握一些小窍门,完全可以更好地利用面诊机会,让医生在短时间内更清晰全面的了解孩子的病情,从而获得靠谱、细致、专业的医学意见。
向医生描述病情是有讲究的,国外有一个通用的描述法则,叫做OLDCART,我在这里介绍一下。这是把七个单词的首字母放在了一起。
Onset 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
Location 哪里不舒服?
Duration 持续多久?间歇还是持续?
Characteristics 不舒服的特点?
Aggravating factors 诱发/加重因素
Relieving factors 缓解因素
Treatment 治疗
如果能将这7点跟医生表述清楚,医患之间的沟通成本会明显降低,效率会大大提升。否则,可能你花了不少时间和医生聊,却没达到期望的效果。
前几天,有个妈妈带着孩子来知贝就诊,我请妈妈先介绍一下病情。
这位妈妈就开始跟我聊:“明明我昨天早上出门的时候,还看着他吃了好几包点心,也不知道家里阿姨怎么回事,我家小宝就吐了,真是急死我了……”
其实这番话里有意义的信息很少,我赶紧直切重点:“孩子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的?”
她回答道:“小宝吐啊,时间应该是今天上午吧。反正阿姨给我打电话,我就请假来看诊了。哎呀,你不知道现在年底了,要请个假多不容易。”
我又问:“那宝宝吐了几次呢?吐的东西是怎样的?有没有其他不舒服?”
这个问题好像难住了她,最后还是阿姨在旁边补充了具体信息。
就这样,一问一答,问了好些个问题,才算了解了孩子的具体情况。
而如果换成仅仅几分钟的就诊时间,要想短时间内一下子就让医生能全面准确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难度就更大了。
家长看诊前能提前把功课先“准备好”,才可能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病情,也能更好地帮您解决问题。
所以,建议爸妈们在带孩子就医之前,先得按照以上的思路“过一遍”,预先演练演练,有备无患。再简单点讲,向医生介绍病情时,这几个要素必不可少:
“哪里不舒服 / 什么时候开始 / 持续多久 / 什么情况下会加重 / 什么情况能减轻”。
写在后面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的是,如果在就诊时,你仍存有不解的地方,请一定当场和医生沟通,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怕问题太简单被人瞧不起,而把疑虑藏在心里。
有家长看完病以后心里还在想“为什么不挂点滴”、“为什么不化验”、“为什么吃这个药”……
与其存疑,还不如当时就仔细问问医生,沟通清楚,再踏踏实实遵医嘱治疗。
请随时都记住,你带着孩子来医院,是为了让专业医生来诊断孩子的病情。不是一定非要给孩子“打针输液”了,才算“没白跑”一趟。
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去医院的目的都是在让医生排除孩子病情严重的可能性而已。
此外,现在网络育儿资讯繁杂,我再给大家推荐几个平时可以学习科普的网站。要知道“循证医学”的理念,不仅适用于医务工作者,还能帮助家长拥有更好的育儿理念。
1.美国儿科学会旗下父母育儿网站Healthychildren
优势:权威、周到、网速可以
2.世界卫生组织 WHO
优势:医学界权威、中英文皆有
3.香港卫生署
优势:中文网站,文化背景一致
4.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 FDA
优势:严谨规范,查询药品来这里
5.加拿大儿童健康教育网站 AboutKidsHealth
优势:非常多的儿童医疗信息,有中文版
end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0年11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正文图片部分来源于包图网。
更多专题
1 | |
2 | |
3 |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