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言不合就撒泼打滚、鬼哭狼嚎?你可能需要做个“兼职“妈妈...
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我们常听到“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这一说法。
在两岁左右,呆萌萌的娃变成了不高兴,这也不要那也不行,一点事情不合意就撒泼打滚,鬼哭狼嚎,还极其难哄。
其实掌握了跟这一时期孩子相处的方法,可怕的两岁也能变成可爱的两岁。
大约在一岁半的时候,孩子的个性和自我意识萌芽,他们会突然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人,有了“我“的概念。孩子开始去弄明白”我“是谁,对心理领地产生所有权意识。
他们通过反复尝试与犯错来获得根据因果关系进行思考的能力,从而对环境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比如,孩子一开始会因为够不到柜子上的饼干嚎啕大哭,但过几个月就能学会把凳子推到柜子旁,爬上凳子,自己拿到饼干。
由于身体发育受限,他们的想法并不一定能顺利实现。比如,在玩拼图的时候,孩子可能非常清楚什么形状的拼图应该拼在什么地方,但他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手将拼图拼对地方。
这种努力尝试却徒劳无功的挫败感,常常会以非常强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1岁半到3岁这个阶段,是孩子自我认知和独立意识发展的过渡阶段,也是他们探索世界迸发沮丧的阶段,加上无法很好地掌控情绪,因此也就格外崩溃。也就是传说中“可怕的两岁“。
可怕的两岁背后,其实是孩子想增进对世界运行规律的理解,以及寻找自我和寻求独立。
新版《可怕的两岁》,由美国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翻译引进,针对一岁半到三岁幼儿的性格、习惯、行为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养建议,旨在帮助父母在两岁关键期为孩子奠定良好的性格和行为基础,同时激发出两岁孩子身心发育的最佳状态。
👇有三大升级👇
收藏级DIY封面,用封面定格孩子的两岁小可爱; 新增父母问题分类指南,精准解决养育难题; 修订表达更加严谨,修改了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同时作了补充说明,更完善也更实用。
权威季的培养目标是,让孩子学会自律、学会自我管理,从而使2岁时的自我中心主义者成长为一名自我管理者。
这也跟发展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的四种育儿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其中的权威型父母相吻合,被认为更有可能培养出独立、自力更生和具有社会能力的孩子。
◆好奇心很重,想弄清楚所有事情。因此,他们非常活跃,什么事情都要插手。
◆还没形成挫折耐受力,因此事情不如意时,可能瞬间就崩溃了。
◆尚未社会化,因此情感爆发时,不会考虑时间、场合。
◆认为自己是父母的主宰,同时认识到自己是独立个体。
◆有理由相信父母应该关注他们、为他们做事。
◆语言能力和知识技能飞速发展,爱问很多问题。
◆随着思维的拓展,想象力也在拓展,会虚构出各种各样的朋友,也会虚构出让自己害怕的事物,并且相信其真实性。
◆想要事事都顺自己的意。
◆极度以自我为中心,而且觉得父母能懂自己的心思。
针对两岁孩子的犯错问题,书中提出父母可以进行前瞻性管教,分为三个步骤:
1. 基于对自己的孩子以及所有孩子的认识,预见问题。
2 . 在问题再次出现之前,先制定处理问题的策略。
3. 把你的具有前瞻性的决定告诉孩子。界定一下问题,然后说一下解决策略。
这要求家长运用简洁性的、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比如:
"刷牙之后要漱口",
"还有5分钟我们去公园"。
预先想到可能会发生的状况,并且制定解决方案,能减少我们面对突发状况时的情绪,孩子也能更快地恢复平静。亲子关系也就更和谐。
此外新增的父母问题指南非常细节、具体,涵盖了日常育儿会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早教、粘人、发脾气、不好好吃饭、打架、固执、睡眠问题、二胎问题……
2岁孩子对于“这是为什么”和“这是怎么运作的”无法抗拒,跌跌撞撞间一直在找寻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孩子需要自由,需要去探索自己是谁、今后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在维护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世界运行的规律、社会化的规则。
阅读《可怕的两岁》能让我们参考、学习书中的观点,从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再根据具体的家庭、孩子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育儿方式。没有完美的父母,爱是亲子之间最好的黏合剂。
物流信息
3、全国包邮,新疆,西藏,港澳台不发货。
4、售后服务:7天无理由退货。产品不得损坏或有使用痕迹,非质量问题退货,邮费由消费者自担。
5、特别注意:对于有塑封的图书,如果打开塑封视为外观无损,不接受因外观损坏为理由的退赔要求。请务必在打开塑封前确认外观无损。
6、有任何问题联系我们解决。
咨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