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筑梦青春,追梦成长”系列报道之四

易班 2021-04-22

浙江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总体要求,回应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心理“一个讲坛”、实施育人“三大计划”,围绕学生“四季心晴”,推进机制“五化格局”,将身心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关键一环,扎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01坚持举办会“心” 讲坛

浙江大学自2014年起举办会“心”讲坛,邀请国内外著名心理专家面向大学生普及现代心理健康知识和文明理念,分别举办“围城内外爱情的甜蜜与烦恼”“爱情陷阱与幸福密码”“完美旅程成为你自己”“奔跑流汗VS虚度人生”“放飞梦想,积极成长”等主题讲座,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关注学生心理困惑,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保健意识,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02开展美育塑“心”计划

浙江大学成立大学生美育中心,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教育结合,以“掌握艺术技能,提高审美素养,激发情怀创造,促进人格完善”为目标,充分挖掘美育育人潜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全面成长成才。坚持开展文体活动和文艺活动,其中包括《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姚剧历史剧《王阳明》、文琴民乐艺术团校庆专场、灵韵话剧社毕业专场、云南昭觉彝族文化专场演出等。创办于2001年的浙江大学“美丽新世界”心理短剧大赛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与艺术激情,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学、喜爱心理学,完善健全人格,提升心理素能。18年来大赛不断发展,现已成为覆盖全校五万余名学生的校级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在弘扬心理文化,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知识水平,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校园心理育人文化品牌。


03推进体育健“心”计划

明确“增强体质,掌握技能,培育习惯,塑造人格”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发展,2018级起学生每周一至周五的“第十节”不排课,首创APP跑距锻炼并将学生跑步纳入体育课的评分标准。推行健“心”计划,下设“快乐蜗牛”跑团,将运动与心理完美结合,鼓励学生从繁重的学习、科研压力中“走出来”,充实课余生活、身心健康发展、丰富校园文化。


04强化辅导关“心”计划

以团体心理辅导为切入点,探索朋辈心理帮扶的有效形式。实施“同心圆”计划,面向研究生举办团体心理辅导师训练营,面向本科生心理委员举办全覆盖团体心理辅导体验,具体包括团体辅导理论讲解、团辅体验学习、实践督导、沙盘体验等活动。由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室牵头组织主办“种花种草种心情”“品茶品心情””FREE HUG”“我的情书”等系列心理健康工作坊,加深朋辈辅导体验、提升心理帮扶水平。


05巩固四季“心”晴常态

在实施三个计划的过程中,浙江大学构建师生心理健康四季“心”晴常态,通过开展“春华”“夏芒”“秋实”“冬蕴”贯穿全年的四季主题活动,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管理生涯指导、新生适应自我成长、学业指导生命教育等主题融入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不断优化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育和发展独特的积极校园心理文化,引导师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


06

围绕“五化格局”机制特色

围绕“组织科学化、工作网络化、队伍专业化、活动立体化和服务全面化”这五大方面,打造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

中心强统筹——2013年,浙大心理中心认证成为注册系统督导点;2014年,浙大心理中心认证成为注册实习机构;2016年,浙江大学牵头成立了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联盟;曾4次荣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课堂大汇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汇聚教学四课堂,在第一课堂开办心理健康通识课;在第二课堂中举办情绪智能EQ提升培训班、意志力训练营、生存能力训练营、“幸福课堂”心理素能训练营、全球竞争力提升训练营及其他各类团体辅导训练等校内实践活动;在第三课堂中举办企业情商教育项目、心理帮扶志愿服务团及用户心理体验研究训练营等校外社会实践;在第四课堂中举办海外生涯发展增能计划、海外领导力提升计划、海外励志成长交流计划、大学生国际视野养成计划等海外跨文化交流活动。医校大协同——联合学校四级心理健康网络、校医院门诊、浙江大学专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医院及其他地方医院等形成浙大式医校联动协同生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