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军扩:以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助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张军扩 Economics一克纳米 2022-11-02

△张军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编者按

由民革中央、江苏省政协主办,民革江苏省委、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政协承办,苏州市工信局、民革苏州市委、《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执行的“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10月28日至29日在江苏苏州举行,论坛主题“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在会上表示,“我国是全球制造大国,也是数字技术大国,在当前背景下,促进实体经济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大势所趋,不是选答题,而是必修课。”

张军扩对实体经济数字化的转型从宏观环境层面提出了六点思考:


1、进一步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备的数字化程度直接决定了生产数据采集的能力,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生产设备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进展显著,但也存在一些短板,下一步要着眼于提升内外贯通能力,协同推进外网和内网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设备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支持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持续增强企业外联能力与稳定性。


2、促进制造业数据的联通与共享。数据的联通与共享既是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前提基础,更是充分释放数据潜在经济价值的关键所在。目前制约数据联通共享的因素主要有二,一个是标准问题,一个是数据安全问题。因此,下一步要聚焦促进数据联通与共享难题: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工业设备的互联互通标准,推动工业设备接口互认,协议兼容,提升行业设备的联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统一的工业大数据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提升工业数据治理能力,促进数据合理流动、确权、安全交易、共享和使用。


3、强化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供给。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全员工程,而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是当前企业转型最大的制约因素。为此,要强化政策的引领导向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和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企业、平台等各方主体优势,立足产业转型需求和人才梯队的有机组合,多维度完善数字化转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同时,努力打造数字化转型人才共享资源池和数据库,促进智力服务交易流转体系,综合采用企业内训支持、专家顾问服务、联合培养认证等方式,实现高端人力资源的跨界流转与开放共享。


4、支持培育数字化转型集成服务商。制造业企业绝大多数并不具备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积累、人才队伍和集成解决能力,需要服务商对企业进行专业诊断,提供从规划设计、系统开发、建设部署到运营维护的一揽子服务。为此,一是重点支持面向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集成服务商。考虑到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欠缺,在政策上可以通过引入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券、创新券等财务支持方式,引导和激励中小企业投入改造,同时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激励集成服务商结合既往经验,梳理形成分行业、分区域、分类型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及推进路径,形成经济适用的标准化模块,降低方案成本。二是支持培育大型集成服务商。鼓励和促进不同行业、专业领域的服务商,通过联合或合作等方式,形成综合服务能力,提供集成改造和整合方案,并支持其将各种制造经验数字化、模块化、通用化,赋能更多传统制造企业。


5、完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政策。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但攻克关键共性技术短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多措并举,持续给予政策支持。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政策。要把支持的重点放在智能传感器、云化工业软件、云计算中心等关键技术领域,促进国产芯片模组、器件和设施的产业化和应用推广;另一方面,支持研学用加强对接沟通,联合开发面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需求的系统或装备,用好用足首台(套)、首批次等财政支持政策,助力装备企业在实用迭代之中实现质量提升。


6、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发展战略缺位,转型缺乏方向。因此,当前情况下,促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必须首先解决好企业发展环境、发展方向与发展信心问题,换句话说,除了要注重与数字化智能化直接相关的外部政策环境的优化外,还要高度重视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大环境,包括疫情防控措施的精准优化、监管政策的进一步透明和可预期、重点领域改革的加快推进等等。只有这样,数字化智能化才能具有更好的基础,也才能够取得更好和更可持续的效果。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数字技术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加快推进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无论是对于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顺利推进,还是对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或者对于企业提升竞争力水平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大家所言,我国是全球制造大国,也是数字技术大国,在当前背景下,促进实体经济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大势所趋,不是选答题,而是必修课。早转早受益,早主动;晚转晚受益,晚主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中央专门下发《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出台多项落实文件和政策举措,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各省区市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江苏省和苏州市的做法和实践,就是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代表。


总体来看,经过近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工业互联网快速起步,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成效显著。


根据有关调查,"十三五”以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已培育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150余个,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900 万台套,超过半数的企业不仅已经在主营业务领域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数字化转型,而且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使用范围。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尚处于从试点培育到快速成长的过渡阶段,不仅进一步转型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任务依然艰巨,而且面临着关键技术和产业基础薄弱,复合型人才缺口大,工业物联标准不健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难,数据安全法规保障滞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加以克服。促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演进、持续迭代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这次论坛以“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主题,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形势与对策,可以说恰逢其时,十分重要。我想着重围绕如何创造有利于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问题,谈几点粗浅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无论是智能化改造还是数字化转型,企业都是实施主体,都是主要力量,政府只是推手和帮手。转型不能为转而转,最终目的是能够提高企业、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如果企业有意愿有能力而且内外条件有利,转型不仅能够顺利进行,而且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反之,如果企业能力欠缺,内外条件不是十分有利,那么企业不仅会意愿欠缺,而且即使硬推效果也不一定很好。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关键就是从克服和缓解企业转型面临的各种问题、困难和制约因素出发,尽量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企业赋能,增强其转型的能力、意愿和信心。


从当前来讲,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1、进一步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机器设备数据、工业信息化数据和产业链数据,生产设备的数字化程度直接决定了生产数据采集的能力。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生产设备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进展显著,但也存在一些短板,下一步要着眼于提升内外贯通能力,协同推进外网和内网建设。


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设备的技术改造。我国制造业门类多、市场主体数量庞大,技术水平层次不齐,工业设备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并存,总体上以电气化为主,还有不少企业甚至处于手工作坊阶段,要想进入人机互联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任务依然很重。为此,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激励和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现场内网的“哑设备”进行网络化改造。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支持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持续增强企业外联能力与稳定性。


2、促进制造业数据的联通与共享。数据的联通与共享既是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前提基础,更是充分释放数据潜在经济价值的关键所在。目前制约数据联通共享的因素主要有二,一个是标准问题,一个是数据安全问题。


调研发现,当前制造业企业的存量设备供应商多、型号多、接口多、协议多,在工业设备联网上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家设备接口不统一,网络通信协议不兼容,往往需要进行数字化改造才能接入系统当中,这不仅增加了连接上云的难度,也增加了连接成本。另外,调研也发现,处于同一产业集群及不同产业集群间的利益相关企业,出于商业利益和风险规避的考虑,大都不愿共享那些涉及生产经营、商业机密等企业数据。此外,由于目前缺少具有公信力的数据共享机制,产业链数据更加难以互通。


因此,下一步要聚焦促进数据联通与共享难题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工业设备的互联互通标准,推动工业设备接口互认,协议兼容,提升行业设备的联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统一的工业大数据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提升工业数据治理能力,促进数据合理流动、确权、安全交易、共享和使用。


3、强化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供给。与过去的信息化主要侧重于企业流程再造不同,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转型,更是一种认知转型,是一种思维方式与经营模式的深层转型,是涉及企业战略、组织、运营、人才等的一场体系化变革与全方位创新。因此,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全员工程,既需要企业领导人立足行业发展大势,以数字化转型带动整体战略升级,也需要全体员工对数字化转型的心理认同与行动支持,特别是需要既懂数字化技术又懂工业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支持。


调研显示,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是当前企业转型最大的制约因素。为此,要强化政策的引领导向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和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企业、平台等各方主体优势,立足产业转型需求和人才梯队的有机组合,多维度完善数字化转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同时,努力打造数字化转型人才共享资源池和数据库,促进智力服务交易流转体系,综合采用企业内训支持、专家顾问服务、联合培养认证等方式,实现高端人力资源的跨界流转与开放共享。


4、支持培育数字化转型集成服务商。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绝大多数并不具备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积累、人才队伍和集成解决能力,需要服务商对企业进行专业诊断,提供从规划设计、系统开发、建设部署到运营维护的一揽子服务。


近年来数字经济市场火热、平台数量增长很快,给相关集成服务商带来了很大商机。但调研发现,目前,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集成服务市场上,服务商服务能力与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服务商脱胎于传统的信息系统供应商,其优势是长期集中在某个专业领域,所提供的服务往往局限于某些特定应用场景,相对来讲,集成能力、智能化能力还存在不足。


为此,一是重点支持面向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集成服务商。考虑到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欠缺,在政策上可以通过引入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券、创新券等财务支持方式,引导和激励中小企业投入改造,同时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激励集成服务商结合既往经验,梳理形成分行业、分区域、分类型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及推进路径,形成经济适用的标准化模块,降低方案成本。二是支持培育大型集成服务商。鼓励和促进不同行业、专业领域的服务商,通过联合或合作等方式,形成综合服务能力,提供集成改造和整合方案,并支持其将各种制造经验数字化、模块化、通用化,赋能更多传统制造企业。


5、完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政策。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对外依存度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尤其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相关的芯片、基础软件、整机、工业控制技术、网络传输系统等“卡脖子”情况突出,产业链供应链补齐尚需时日。此外,我国高端基础工业软件研发存在短板,云化工业软件能力不强,生态尚未构建。


攻克关键共性技术短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多措并举,持续给予政策支持。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政策。要把支持的重点放在智能传感器、云化工业软件、云计算中心等关键技术领域,促进国产芯片模组、器件和设施的产业化和应用推广。另一方面,支持研学用加强对接沟通,联合开发面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需求的系统或装备,用好用足首台(套)、首批次等财政支持政策,助力装备企业在实用迭代之中实现质量提升。


6、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刚才说过,企业是数字化智能化的主体。调研发现,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发展战略缺位,转型缺乏方向。近年来,受国际形势、疫情多发等影响,企业经营环境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生存发展承受较大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不少企业处于迷茫状态,难以确定未来竞争的着眼点与商业模式。


数字化转型本质在于“转型”,未来愿景不明朗,战略规划不清晰,“转型”方向未知,企业的数字化方向也难以厘清,动力与能力都会不足。即使迫于形势有所部署或推进,也往往是数字化战略与业务发展 “两条线,两层皮”,企业发展战略对数字化部署方向的指导性差,而数字化部署也难以对业务发展形成支撑,形成竞争力或商业价值。


因此,当前情况下,促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能就数字化论数字化,必须首先解决好企业发展环境、发展方向与发展信心问题,换句话说,除了要注重与数字化智能化直接相关的外部政策环境的优化外,还要高度重视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大环境,包括疫情防控措施的精准优化、监管政策的进一步透明和可预期、重点领域改革的加快推进等等。只有这样,数字化智能化才能具有更好的基础,也才能够取得更好和更可持续的效果。


谢谢!

来源:财经网

READ MORE更多阅读01

张维迎:有关数字经济及监管的几点认识


02

周小川:数字技术升级迭代并深度赋能实体经济


03

政协数字经济专题协商会都谁发言了?






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国际经济波动叠加疫情扰动,经济波动加大;伴随政府密集出台一揽子稳经济措施,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助力国内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修复。



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释放哪些信号?



稳增长还有哪些工具?



四季度哪些行业赛道还有较好投资机会?



巨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将对经济数据逐一解读并进行增量剖析,深入解析帮助大家理解大势,辅助把握好投资中可能的趋势,从而先机在握。

↑扫码上图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快速购买课程

如有其他问题

↓扫码添加小秘书↓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