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次披露,试验阵地的十二时辰

航天三江 2019-11-06

昨日,高分七号卫星发射成功。

正在试验基地开展项目研制的

航天三江的试验队员,

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为同行鼓掌,

同时也更加快了脚步,

为自家“娃”的节目上演,

卯足了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试验队,

看看他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寅时凌晨3时~5时



夜黑如墨、五指难辨,目力能及仅驻地食堂后厨一点灯光。寒风阵阵,肆意搔弄着墙根儿欲枯未枯的杨树叶。“沙沙”的声响,似是树在反抗,又像是叶在欲拒还迎,想跟风走。


面点师汪师傅已包好一大盆鲜肉包子,蒸箱在预热。角落里摆着几箱方便面、面包和牛奶,一会儿,它们将同热气腾腾的白菜鲜肉大包一起,被运送至试验阵地,为试验队员提供足够的热量去抵抗严寒和完成连续七八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


卯时5时-7时



通勤车驶出东风检查站,驶入方圆几百公里内唯一的一条主干道——航天路。此刻离抵达试验阵地尚有二十几分钟时间,车上二十余名先遣队员,有的抓紧时间啃着面包,有的将帽檐拉低,头靠车窗小憩。


车内无人交谈,车外也无路灯,静默的黑暗中,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积蓄着能量,准备迎接接下来的重要工作。


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很久了,他们知道,产品离最终的胜利不远了。这对于已经在大漠戈壁艰苦奋战多时的全体试验队员来说,无不振奋。






连接试验阵地与航天路的是一条新修的长约5.5公里的“快舟路”,路的尽头是灯火通明的作业塔架。在大漠漆黑的凌晨,塔架像是沙海里的灯塔,指引着队员们奋进报国的方向。


停车,开门,寒风裹挟着黄沙瞬间涌进车内,车上温暖安稳的氛围立马被打破,刺骨寒冷让队员们霎时精神起来,班组长李师傅嚷嚷着:“回家喽!”边招呼组员下车。


大家来到塔架旁边的方仓换装准备,仓门一打开,里面赫然躺了一人。被大家的到来惊醒的试验队领导赵工睡眼惺忪地坐起来穿鞋,身上是穿了多天的试验队服,睡觉时也没脱,只为一有情况能够立马起来处理。 


“他们还在上边儿吧?”,赵工边揉眼睛边问,“还在,这会儿上去看看。”计调组副组长陈工答道。“他们”是指在塔架里上夜班的队员,两个多月来,队员们二十四小时日夜坚守,这一天早上,是他们在这个阶段站的最后一班岗。


辰时7时-9时


头盔加面罩,棉服套外套,仅露两个眼珠子在外的队员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天的准备工作——拆除产品保温层、解除移动塔架锚定限位……朝夕相处数月的队员们练就了仅凭看眼睛就能立马分辨谁是谁的本领,即使是在光线不好的塔架底部,也能和队友熟练地配合招呼。


上述准备工作,基本都是在塔架底部开展,而塔架底部没有墙板防护,四面透风。


因为光线不好,刚开始倒不觉得凌晨的风沙有多大,但当打开手电,光柱射出去的瞬间,就能清晰地看到飞沙在漫天乱舞,如同暴风雪般疯狂肆虐、直扑面门,笔者这才默默戴上了口罩。


巳时9时-11时


塔架上的活动翻板缓缓打开,清晨的阳光从斜上四十五度温柔地洒进塔架里,金色晨光如同温暖的薄纱覆在了“养在深闺”数月的产品上,也覆在了闷在塔架里连续工作了几十个日夜的试验队员身上。


塔架下方的场坪上,基地领导、试验队领导、当班队员,几十人全都仰着头专注的望着塔架上活动翻板打开后的出口,当移动塔架缓缓向后退去,产品慢慢完整呈现在众人眼前时,大家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眼里满是慈爱,这个倾注了所有人心血的“新生儿”,终于在万众期盼中,迎着朝阳降生了。


“阳光洒进来那一刻,真像是重见天日,没有长期在塔架里工作过的人无法体会,那种美好的感觉,难以言喻……”一米九几的高管设计师张工,望向大漠远方出神。


午时11时-13时


重达1600余吨、高约50米的巨大作业塔架终于完成使命,离开了它保护了数月的产品,慢慢停靠至指定地点。


这期间,又出了点小插曲,设备保障队员急忙开展现场讨论,不停调整操作方式,终于在经过数次尝试和操作参数调整后,工作正常起来。


未时13时-15时


试验仍在继续,期间,队员们只能轮流去吃口饭。


申时15时-17时


历时五个多小时,起竖臂终于抱着产品稳稳落定,今天的任务成功一多半。随即,当天最耗时耗力的工作开始了——拆除和吊装工作。


承力底座、调平装置、起竖抱臂等装置动辄十几吨、几十吨,拆除、吊装存在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风险。尤其是不少吊装工序,都需要队员绑着安全绳高空作业,与地面操作龙门吊的队员紧密配合。现场班组长冉工、安全员吴工等在过程中不停地提醒和强调安全作业,让人感到安心踏实。巨大的黑色产品平躺在起竖臂中间的凹槽里,像是一头沉睡多时的远古巨兽,队员们正在紧张地一点一点解除它的禁锢,为唤醒它喷薄的力量做着最后的准备。


酉时17时-19时


日落,大漠与天边相连的地方,光晕与黎明的鱼肚白相差无几,有一瞬会让人产生错觉:或许这一天才刚刚开始……


龙门吊上的灯光亮起,阵地的“夜生活”开始了。才暖和了没多会儿,寒意像是追光的飞蛾,紧随而至。


戌时19时-21时


在阵地从早盯到晚的试验队领导,始终还是不放心,匆匆返回驻地吃过晚饭后,又匆匆赶来,一直紧跟现场指挥和监督,直到凌晨一点多,期间片刻不曾休息。


几位平均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领导还亲自上三米多高的脚手架,甚至钻进产品仓室,仔细检查产品状态。队领导身先士卒,差不多都已是“知天命”的年纪,那股子拼劲儿却丝毫不减当年。


亥时21时-23时


气温低至零度,大家冻得瑟瑟发抖,短暂的工作间隙只能通过不停跺脚来产生热量,有的还不自觉地跺出了节奏,在紧张的工作氛围中,竟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的喜感。


 


承力底座、调平装置已顺利拆除并吊装至指定存放点,起竖抱臂的拆除吊装还在紧张的进行,队员爬到高约七八米的抱臂上固定吊带。



“帮我递个35号卡扣”,“我上!”“还是我上吧!”底下的队员自告奋勇抢着往又高又长且晃晃悠悠的架梯上爬。没有抢到这一“美差”的队员们则在地面双手紧紧把着梯子,双眼紧张地关注着自己的队友。那一刻,仿佛他们用力把住的不是梯子,而是航天人代代相传的报国旗帜。


子时23时-1时


最后一根抱臂拆除完毕,用于保温的移动作业板房缓缓将产品整体罩住,至此,一天的任务圆满完成。


本以为在连续工作了近二十个小时后,队员们可以返回休息了,然而一转头,几名队员已经搭建好脚手架,爬到产品上开始了新的工作。


“测量应该挺快的吧?”“那可不是,估计又是通宵,节点越来越近了……”


丑时1时-3时

产品尺寸复核还在继续……


我们在南方的暖阳里,

对于北方的寒意或许不能感同身受,

但我们的点赞,

会让前方的试验队员感受到温暖。


试验队员们辛苦了!

祝愿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 | 卢熠

编辑 | 小芹菜

监制 | 谭青海




为试验队员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