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的这15大秘密,连老北京人看了都懵逼,你知道几个?

2016-12-03 天涯历史故事会

作为一个大北京子民,

你有真正挖掘过北京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吗?

你知道北京古城墙为什么缺了个角吗?

你知道故宫的皇帝卧室为什么那么小吗?

你知道簋街为什么是餐饮一条街吗?

······

这15大秘密,

就算你是老北京人也未必知道!



1

北京城门到底有多少?

小潮妞来解答

老北京有一种说法: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其中「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共计 20 座。


但是北京城的城门真的只有 20 座吗?其实不然,除了这 20 座城门之外,北京还有龙脉口四门宫城四门近代四门,也就是说:北京城共有城门 32 座。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龙脉口四门:中华门、端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宫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近代四门: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水关门。


现在的北京城,除了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德胜门箭楼、天安门城楼、端门和宫城四门之外,其他城门早已不复存在。


2

皇帝卧室为什么那么小?

小潮妞来解答

受各种影视剧的影响,大家往往觉得皇帝的卧室一定非常宽敞。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去过故宫养心斋的小伙伴儿们应该都知道:皇帝的卧室并不比平民百姓的大多少,也不过 10 平方米左右而已。


而且在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卧室也多小于 10 平方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是「屋大人少是凶屋 」「房子大吸走人气」,所以皇帝为了保存体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只能住在狭小的空间里。苏州十大园林和广州四大名园里的豪族卧室也大都在10平方米左右。

但是真的是如此吗?故宫的专家说,皇帝的面积较小,真正原因是为了保暖因为在明清时期,北京的冬季气温普遍低于 -10℃,远比现在的北京要寒冷得多。


而北方民居的特点也是房子低矮狭小,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以照进室内,正房冬暖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



3

故宫最秘密的地方在哪?

小潮妞来解答

故宫最秘密的地方不是即将开放的皇家冰窖,而是武英殿浴德堂的东次间后室虽然它外观与故宫内其他建筑的外观基本没有区别,都是红墙金瓦。


但是当走进里面之后会发现,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在这里,红墙变成了白砖,卷棚式屋顶变成了瓮顶式屋顶,整个一个阿拉伯式建筑,你会下意识的怀疑自己是否还在故宫。



这座建筑就是故宫中最神秘的所在——土耳其浴它是故宫中仅存的两座元代建筑之一。另一座一说大家肯定都知道,就是护裆萌狮所在的断虹桥


这座土耳其浴在元代曾是大内崇天门外元大都留守司衙门的浴室。在明代曾是皇帝斋戒沐浴的地方,据说明仁宗驾崩之后尸体就是在这里清洗的。到了清代,武英殿成为御书处,这里也被改成了蒸纸处,供印刷书籍蒸熏纸张之用。


4

古城墙为什么缺个角?

小潮妞来解答

北京古城墙始建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现在的古城墙除了零星残存的几处,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二环路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了:古城墙没有西北角,也就是二环路没有西北角,西直门路段就像方形桌子一样被砍去了一角。


关于古城墙为什么会奇怪的缺失一个角,历来有两种说法:


,明朝建筑北城墙时,西北角曾修建为直角,但因地处车公庄-德胜门断裂带,所以屡建屡塌,最后出于无奈,只能修建为斜角。


,明朝修建北京城时,积水潭比如今面积更大水更深,如果要修成直角的话会非常不便,于是按照地形折向西南,形成了现在看到的缺角。


不知道小伙伴们更信服哪一种说法呢?


5

中轴线竟然是歪的?

小潮妞来解答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约 7.8 公里,是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


作为元、明、清三朝皇权至上和大一统思想的标志,北京中轴线是最突出「正」和「中」的地方。


然并卵,这条有着 730 年历史的中轴线并非大家想像中的那么正南正北,而是向逆时针方向倾斜!


经准确测量显示:北京中轴线从逆时针方向与子午线有一个 2 度多的夹角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 200 多米,鼓楼向西偏离子午线近 300 米。


北京中轴线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倾斜呢?因为在我国古代,建筑学与风水学上都讲究,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侯将相,在建阳宅时都要遵循抢阳之论,即将坎宅的正房由坎位(休门)偏转乾位(开门)2 度 3 分。

所以北京中轴线与子午线 2 度多的夹角根本就是人为主动造成的。古人的智慧真是让妞儿叹服得五体投地啊!


6

北京城的水陆双龙到底在哪?

小潮妞来解答

科学家们在仔细观察了北京城的鸟瞰照片,又翻阅了大量的相关史料之后,得出结论:明清北京城的风水布局中隐含着两条龙,一条陆龙,一条水龙。陆龙俯卧、水龙盘卧,匠心独运,蔚为壮观。


水龙比较明显,南海是龙头,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刹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


如果说水龙比较粗糙,那么陆龙就要精细多了。


天安门是龙吻,外金水桥是龙虬,东西长安街是两条龙须,太庙和社稷坛是两颗龙眼,故宫是龙身,四座角楼是四只龙爪,景山、地安门大街、钟鼓楼是龙尾。


而正阳门恰似一颗龙珠,让俯卧在中轴线上的陆龙形成了一个金龙衔珠的布局,心思极恐,极富匠心。



7

颐和园中的福山寿海图见过吗?

小潮妞来解答

小伙伴儿们都去过颐和园吧,有多少人知道里面暗藏着一幅福山寿海图呢?


根据七代皆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总管的「样式雷」透露,当年为了给慈禧老佛爷祝寿而修建颐和园时,皇帝下令要在园林中体现「福、禄、寿」三个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巧用心思,最终完成了任务。


他设计了酷似寿桃的昆明湖,寿桃的歪嘴是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寿桃的梗蒂是西北角西宫门外的引水河道。最令人称奇的是,斜贯湖面的西堤构成了桃体上的沟痕。


湖中十七孔桥则被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


而万寿山下濒临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则恰似一只蝙蝠,振翅欲飞。蝠同福,寓意多福。


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明显地呈一个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头部。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像是蝙蝠的嘴。


向左右伸展的长廊,恰似蝙蝠张开的双翼。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舫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适成蝙蝠的两只前爪。


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则共同构或了蝙蝠的身躯。



8

颐和园中的“水牢传说听说过吗?

小潮妞来解答

站在万寿山上向昆明湖西南方看,会发现西堤以西的湖水当中有一座孤岛。这里常年封闭,无路可通,冬天如果踩着冰过去,可以发现岛上有两道高大的围墙。




传说,这里以前曾是颐和园的秘密水牢,专门关押不听话的宫女和太监。现在的这里早已成了一片废墟,关于水牢的传说也就成了悬案。那么这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孤岛过去究竟是怎样的?以前真的有水牢吗?


答案是没有因为过去这里是一直是禁区,没有人去过,所以人们对这个建筑究竟是干什么的便产生了猜疑,久而久之就有了水牢的传说。


其实,这座孤岛——治镜阁岛——是昆明湖中的三座大岛(南湖岛、藻鉴堂岛和治镜阁岛)之一,而岛上的建筑就是著名的治镜阁,它曾与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和南湖岛的望蟾阁三阁鼎立,是颐和园的三大制高点之一。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颐和园前身)时,治镜阁因孤悬湖中心而免遭厄运,但是也被炮轰了一番。


到1886年慈禧太后命人重修颐和园时,治镜阁已经由于年久失修而变得破败不堪,再加上财力匮乏,当时的清廷不仅无力修复治镜阁,而且还不得不将阁上的部分木石构件拆下,去营建园内的其他建筑,治镜阁就此废弃。

晚清到民国的数十年间,治镜阁两重城墙外面包砌的城砖也逐渐被附近的农民拆用殆尽,只剩下现在大家所能看到的夯土墙芯了。只有一块乾隆御题的“蓬岛烟霞”石额幸存至今,前几年已经被颐和园的文物部门异地保护了。


9

北京竟然也曾有“黄鹤楼”?

小潮妞来解答

在昆明湖的南湖岛上,曾有一个与佛香阁南北对应的三层阁楼建筑望蟾阁(意为赏月最佳处),它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修建清漪园时仿照武昌黄鹤楼而建的。乾隆皇帝曾经十数次登临望蟾阁,并赋诗十四首。

但是,由于望蟾阁是在冬天施工建造的,所以在昆明湖注水之后,望蟾阁的地基开始逐年下沉,最后乾隆皇帝不得不在望蟾阁建成后的第十九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就对望蟾阁进行大修。


由于望蟾阁的体量太大,加之自身重量难以承受昆明湖的风力,最终它还是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寿终正寝了,被嘉庆皇帝拆改为今天小伙伴们儿见到的一层的涵虚堂。望蟾阁从建成到拆除仅仅存在了59年。

而现在的黄鹤楼,也早已不是乾隆皇帝当年仿建的三层黄鹤楼了,而是被移址改建后的五层黄鹤楼。


好在乾隆朝宫廷画师张廷彦所画的《万寿庆典图》留下了当时望蟾阁的原貌,让我们能够一睹它的真容。

可惜的是,由望蟾阁拆改的涵虚堂,最终还是没躲过英法联军的大火。现在大家看到的涵虚堂是光绪年间在原址上复建而成。


8110

祈年殿为何一圈儿都是门?

小潮妞来解答

祈年殿绝对算是天坛里的一个360°无死角的明星建筑。因为不管你从哪一个角度看,祈年殿长得都一样,一圈都是门,打开后四边都有穿堂风。可是,它为什么会被建成这样呢?

另外,《明会典》(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法典)明确记载了大祀殿(祈年殿初名)在1420年天坛建成之初是一座矩形建筑。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重圆形尖顶建筑呢?


其实,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由于明武宗死后无嗣,所以作为武宗堂弟的朱厚熜就被张太后(明武宗之母)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破格提拔成了皇帝,也就是说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朱厚熜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是天意如此,便号召群臣翻阅古籍寻找证据,没想还真被他搬出了不少“礼数”。比如,天坛在永乐皇帝建造之初叫天地坛,于是他便在北京城的北边、东边和西边分别盖了地坛、日坛和月坛,以分担天坛祭祀的压力。


同时他还按照“天圆地方”的说法,把天坛的主要建筑都建成了圆形,矩形的大祀殿被改建成了圆形的大享殿。在设计大享殿的时候,他参考了中国古代传说中最早的祭祀建筑“明堂”(一个一圈儿开窗、四面通风的独特建筑),最后将大享殿建造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一圈儿开门、四面通风的三重圆顶建筑(PS:祈年殿于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依原样重建)。



8111

圜丘为何是秃顶?

小潮妞来解答

圜丘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据史料记载,祭天大典在冬至那天举行,开始祭祀时间为“日出前七刻”,也就是天还没亮的时候。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寒冬腊月的凌晨,皇帝带着皇室宗族和文武百官,在圜丘坛祭天大典上瑟瑟发抖……由此可见,祭天大典不是一件什么舒服事儿,建造一个露天的祭天之地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那么,为什么圜丘坛依然被建成了露天的呢?


原来,在嘉靖皇帝之前,祭天和祭地这些祭祀活动,都是要在祈年殿里举行的。在嘉靖皇帝建造了地坛、日坛、月坛和圜丘坛之后,祈年殿便成了祈谷的地方,祭祀的神仙是皇天上帝,必须是屋下祭。


圜丘坛却成了祭天的场所,是大报天的地方,必须在坛上祭。但是,嘉靖皇帝为了更加贴近诸天神祇,便没有建造屋顶。而他之后的所有的明朝皇帝,甚至连清朝的各个皇帝也沿袭了这个规矩,把祭天的仪式安排在了圜丘坛上。



12

“七星石”为什么是八块石头?

小潮妞来解答

七星石在天坛七十二长廊东南的场地中,是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块巨石。但是,在上图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到,在七星石的东北隅还有一块小石,所以七星石实际上是由八块石头组成的。那么,七星石为什么是八块石头呢?


关于这个,有一种说法是:七星石原是明朝嘉靖年间设置的七块镇石,寓意泰山七峰。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为了表明满族也是华夏民族的一员,乾隆皇帝诏令于东北方向增设一小石,寓意华夏一家、江山一统。


相比之下,妞儿更认可第二种说法。七星石之所以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是因为我国古人不把北斗七星当作勺子,而是把它当作玉皇大帝巡游四方所坐的“地车”(《史记·天观书》:斗为地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天坛作为祭天之地,玉皇大帝的地车当然也在祭祀之列,七星石摆成北斗七星状就解释得通了。


第八块小石头,它在七星石中的方位,刚好对应着天上开阳星的辅星(我国古人看它距离开阳星不远,于是便把它叫做“辅”),这说明古人对天象的观测非常准确,这样一颗比较暗的辅星,都没有被落下。所以很有可能,古人一开始设置七星石的时候就是搁的八块。


13

1号线的终点站真的是苹果园?

小潮妞来解答

细心的小伙伴儿可能已经发现问题了,那就是苹果园站的编号竟然不是 101,而是 103。这也就是说在苹果园前面可能还存在两个地铁站。


没错,事实上确实存在另外两个不为知之的地铁站——福寿岭站(编号102)高井站(编号101)


福寿岭站入口

福寿岭站亦称地铁技校站,位于苹果园站西北方向福寿岭村的北京市地铁技工学校北侧,车站构造与苹果园站基本相同,目前地面出入口仅有一个尚可使用,其他三个入口中有两个被水泥和各种杂物封死,另外一个被从内部锁住。


福寿岭站站台

高井站亦称北京军区站,位于西山北京军区联勤大院内,车站构造与苹果园站完全不同,而是按照战备需要修建,有专人把守,戒备相当森严。


高井站站台


停靠在车站的通勤列车

除了这两个地铁站,其实 1 号线还有两个没有编号的地铁站——黑石头站三家店站它们和福寿岭站、高井站一样,均是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中最早建成的车站。


黑石头站位于北京西山中的黑石头村附近,是一个地面车站,但已经废弃,没有列车在此停靠。黑石头站有东行、北行两条分支,可连接铁路网。


废弃的黑石头站

三家店站是一条纯军用线,修建目的是为了战争爆发时可以将国家领导和高级军事人员安全快速转移。其实这种专供领导避难的地下线很多国家都有,只是我们小老百姓很难见到,所以带着很多神秘感。


14

牛街真的有牛?

小潮妞来解答

牛街位于城区,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街,是著名的美食一条街。


这里聚居着大量的回族穆斯林,同时也拥有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清真寺——礼拜寺


牛街是北京唯一以牛为名的大街,为什么牛街这么「牛」呢?难道这里真的有很多牛?


其实以前的牛街并不叫牛街,而是叫榴街。因为早先聚居在这里的穆斯林喜欢种植枣树和石榴树,所以他们就把东西走向的两条长街叫做枣林前街枣林后街,把南北向的街叫做榴街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人们觉得说起「榴街」不如「牛街」顺口,再加上回民们多从事养牛、贩牛、屠牛和售牛肉行业,所以就改口叫牛街了。


后来因为牛街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较为安定,慈禧老佛爷还特意在1902年颁诏将牛街改为太平街,但始终未获穆斯林的认同,所以牛街一名沿用至今。


虽然现在牛街已经没有牛了,但是牛街的牛气在北京依然是独一无二的。


15

簋街为什么是餐饮街?

小潮妞来解答

簋街位于东直门内,西起雍和宫大街,东至二环,是北京饮食文化的代表和时尚餐饮的标志。


不了解簋街的小伙伴儿可能觉得簋街的历史很悠久,其实不是,它是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才兴起的,而且跟青铜器「簋」没有一点关系。


那么为什么簋街会发展成美食街,而不是文化街、服装街呢?这里面还真有点故事。


由于清朝时的东直门专门用来往北京城内运送木材,所以慢慢地在东直门外形成了一片一望无尽的坟场,在东直门内形成了一条棺材铺和杠房街。


早先这里的小贩往往在后半夜蹲点叫卖,以煤油灯取光,远处看上去灯光朦胧,加上周围随处可见的棺材铺和杠房,很有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所以这里就被人称为鬼市


市场大潮开始后,这里开了很多各行各业的商铺,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商铺都赔得很惨,甚至连唯一的国营百货商店也关门歇业了


唯独开饭馆的生意非常成功,而且这里的饭馆在白天几乎没人光顾,到了晚上却车水马龙,异常繁荣。


随着夜市的形成,簋街在北京变得家喻户晓,很多人看到了背后存在的巨大商机,就连政府也是从开始的排斥强管到了后来的扶持,最后区商委还把这里命名为「东内餐饮一条街」

由于「鬼」字终究不雅,所以区委工作人员就开始琢磨为鬼街改名,但是这里的老板们大都不同意,害怕因此坏了风水影响了生意。


一个机缘巧合,工作人员在字典里发现了这个和「鬼」字音同字不同的「簋」字,而且这个字还能和吃沾上边,于是便开始大肆宣传,并且还在东直门立交桥簋街一侧的桥头做了一个「簋」字的大铜像,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簋街。


现在知道为什么簋街白天人少,晚上爆满,还24小时营业了吧。

欢迎关注我

欢迎加入天涯传奇故事会-群聊

谈天说地

聊点电视台不让播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