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5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二二六兵变:日本底层军事精英的暴走

2017-02-27 鬼子六 天涯传奇故事会


文/鬼子六(历史研习社作者,文末送电影)

今天是2月26日,81年前的今天日本发生了一场被视为“不祥之兆”的兵变。一批愤怒的青年军官大暴走,率领1400多人的第一师团精锐军队,打死打伤了数名政府政要(都是大将军衔),并打出“尊皇讨逆”的旗号,迅速占领了东京的警察、报社机构。

这是一场毫无胜算的赌博,把所有的赌注压在天皇的一念之间。日本军方很快镇压了这一小撮人的叛乱,杀死了17名带头军官。一场看似打脸的军事政变丑闻,却给日本帝国的军方送上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大礼,也促成了中国人的血泪与苦难。


二二六兵变:自我克制的政治刺杀


“二·二六兵变”在史实层面很清晰。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的军官以第1师团的第1联队和第3联队为主干(均驻扎在东京),集合了军官21人,军士94人,士兵1358人,分成若干队,按照预订计划,分头杀害了内大臣斋藤实、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和大藏大臣高桥是清,重伤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之后占据永田町一带达四天之久。这就是举世震惊的“二·二六兵变”爆发。

兵变的军队有很明确的政治诉求,并不是一场血腥屠杀。他们只定点清除目标人物,对于他们的家人并无意牵连。他们的兵变行为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希望通过刺杀的行为来表达政治意图,而不是为了杀戮而杀戮。在电影《二二六》中,执行完刺杀任务的的士兵,甚至还对刺杀对象及亲属行军礼。

那么,“二·二六兵变”到底有什么政治诉求呢?他们为什么要采取如此极端的行为?


派系之争:“皇道派”与“统制派”


讲“二·二六兵变”绕不开的问题是“皇道派”与“统制派”之争,他们是日本陆军内部分裂而成两大派系。

皇道派以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将军为首,他们的组成人员主要是青年军官、中下级陆军军官,对内大力宣扬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希望废除明治维新后建立的政体,实现直接由天皇主政、以皇道派军官为核心的军国主义国家政体。对外主张日本要与苏联决战。

统制派以南次郎、宇垣一成和永田铁山等将领为首领,他们对于“皇道派”提倡的武士道精神并不感冒,主张要强化日本军部的力量,由军部来主导军事现代化以及国家的内政外交。他们反对皇道派提倡的暗杀行为,主张通过政府力量,稳步推进国家发展。对外主张避开苏联,先征服中国。

从本质上来说,两派都主张建立以军事为主导的政府,推行积极的对外扩张战略。统制派主要是军方的上层人士,是现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希望在他们手中慢慢实现军人政府。不用说,大多数身居高位的高级军方将领都属于统制派。而皇道派主要是一些下级军官,出身较为贫苦,属于社会底层流入军队的精英,他们想用更为激烈的方式,帮助自己出人头地,实现抱负。这派势力也获得了部分军方高层的支持。


第一师团:换防危机


“二·二六兵变”的主力是日本陆军第一师团,日本陆军第一师团,是日本帝国陆军史上最悠久的师团,1888年编成,编成地东京。从日本明治维新末期到大正时期为止(1890前后-1920前后),一直担任首都东京的警卫工作。能长期被派驻首都,可想而知第一师团的重要性。被选拔任命为这个师团的下级军官,也都是底层社会向上流动的精英。因为驻扎在京城太久了,这支军队的政治倾向对于东京政要们来说意义非凡,成为各方政治势力争取的对象。在统制派与皇道派之争中,第一师团被视为皇道派大本营

1934年,统制派的首脑人物永田铁山少将被刺身亡。第一师团作为皇道派的大本营受到牵连,统制派借着永田事件这个契机,想要把第一师团“皇道派”的势力赶出东京。1935年12月趁陆军人事定期调整之际,把第1师团师团长、铁杆皇道派成员柳川平助调任台湾驻屯军司令官,接着又命令驻守东京长达30年之久的第1师团调往满洲。

领导二二六兵变的第1师团青年军官画像

驻守东京对于日本帝国的军队无疑是一种信任与荣誉。现在,统制派要把第一师团赶出东京,派往满洲前线,这对于第一师团来说是一种侮辱,第一师团上上下下的军官对此非常不满。1936年2月22日,第一师团被调往满洲驻屯的命令发出。第一师团部分军官认为这是统制派使出的伎俩,蒙蔽了天皇,他们必须要赶在第一师团开拔调往满洲之前实施政变,以清君侧。


尊皇讨奸:谁是奸?


明白了这层背景,我们再来具体看看当时发动兵变的青年军官们的政治诉求,他们通过报社发布了“宣言”:

“神国日本之国体,体现于天皇陛下万世一系之统率……元老、重臣、军阀、财阀、官僚、政党均为破坏国体之元凶。我等之责任乃清除君侧之奸臣,粉碎重臣集团。此系天皇陛下臣民之义务。祈皇祖皇神保佑我辈成功,拯救祖先国土。”

他们很明确地把兵变的矛头指向了元老、重臣、军阀、财阀、官僚、政党这些既得利益者,试图粉碎这些围绕在天皇周边的利益集团,直接建立天皇直接领导的集权体制。

士兵打出“尊皇讨奸”的旗号

我们再来看看这次刺杀行动的对象,冈田启介是内阁首相、斋藤实是内大臣、高桥是清是大藏大臣(主管财政经济)、渡边锭太郎是陆军教育总监。按照这些叛乱士兵的声明,他们“讨奸”的对象应该是所有元老、重臣、军阀、财阀、官僚、政党,至少在东京的官宦显贵应该一锅端才是,为什么偏偏只对那几个人下手?

冈田启介、斋藤实、铃木贯太郎三人都是海军大将。这三人被刺,不仅涉及到“皇道派”与“统制派”之争,还涉及到日本军方陆军与海军常年积累的矛盾。从人数上来说,陆军自然是军队的主体。但从军费开支来看,海军要制造并维护大量的军舰,以日本较为薄弱的国力来与美国、英国等海军强国抗衡,必须要在军费开支上给予海军优先保障。倾斜于海军军备就等于压缩陆军的军费,陆海军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十年中日本国家总预算和海军预算所占比例(单位:百万日元)

来源:知乎@目灼灼似贼

大藏大臣高桥是清,也进一步催化了陆海军的矛盾。高桥曾连续担任五届内阁的大藏大臣,执掌日本财经中枢12年之久。他当时力主建设现代化国家、发展国民经济,这与军方一味扩充军备的思想起了冲突。高桥是清还要缩减军费开支,海军要养着一堆烧钱的机器,这块的军费要保证,陆军自然成了缩减军费的直接对象,如此厚此薄彼,引起了陆军的强烈不满。


事变当日的新闻报道

“二·二六兵变”虽然打着“尊皇讨奸”的旗号,实际上他们对于要讨伐的对象也心里没底。要公开与所有的当朝权贵对抗显示毫无胜算,他们只能把国仇家恨混在一起,先清算一些他们认为与陆军中下级军官过不去的大人们。

陆军杀了三位海军大将,海军方面的人能答应吗?“二·二六兵变”背后,还潜藏着陆海军之间的较量。


陆军与海军的态度


事变发生后,日本陆军省的态度很是值得玩味。在26日晚陆军发布的声明中称:

本日清晨5时许,部分青年军官袭击了以下各处:首相官邸,首相当场死亡。齐藤内大臣私邸,内大臣当场死亡。渡边教育总监私邸,教育总监当场死亡。牧野前内大臣宿舍、汤河原伊藤屋旅馆,牧野伯爵下落不明。铃木侍卫长官邸,侍卫长重伤。高桥大藏大臣私邸,大藏大臣受伤。东京朝日新闻社。

在他们的檄文中,这些军官宣称他们举事的目的是:值此国内外危机四伏之际,要剿除元老、重臣、财阀、军阀、官僚、政党等破坏国体的元凶,以伸大义而拥护国体。

鉴于以上形势,特命驻京部队进入非常警备状态。

陆军省的声明只是陈述了该日发生的事件,引用了军官发布的檄文内容,而根本没有涉及到这些军官行为的评述。支持?反对?一概语焉不详,让人捉摸不透。

海军方面可没那么暧昧,对于三位前海军大将遇刺,海军表示出强烈的愤慨。2月26日和27日,第一舰队的40艘军舰停止调动,全部驶入东京湾,将炮口对准了第一师团叛军的营地。

无论是陆军还海军,要剿灭这1400多人的叛军都不费吹灰之力,关键是天皇裕仁的态度。毕竟,“二·二六兵变”的士兵打着“尊皇讨逆”的旗号,他们主动抛给天皇的“媚眼”,天皇到底接不接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天皇承认他们,他们这场兵变就获得了合法性的依据;如果天皇不承认他们“尊皇讨逆”的旗号,那他们活脱脱就是叛军,注定要死无葬身之地。


关键人物:天皇的态度


这些青年军官们在政治上还是过于稚嫩了。明治维新后,这些所谓的元老、重臣、军阀、财阀、官僚、政党都是依附于天皇形成的利益集团,他们与天皇有着很深的关联,甚至可以说是天皇权力的延伸。兵变的对象都是天皇选择的股肱之臣,他们这样“先斩后奏”,其实是在藐视天皇的权威,要挟天皇,这都是在打天皇裕仁的脸,天皇岂能容忍?有人要向天皇开脱政变军官,裕仁天皇龙颜大怒:“杀戮朕之股肱,如此凶暴之将校,有什么可饶恕的!”

一身戎装的裕仁天皇

更有甚者,天皇还要考虑眼前海军与陆军之间潜存的较量。名义上海军调回东京湾的军舰大炮只是想消灭叛军,但枪炮无眼,谁知道炮口抬高一公分会不会误入日本政要甚至天皇裕仁的宫殿。再者,如果真让海军方面来处理第一师团的叛军,则极易引起日本军队内部陆军与海军的冲突,对于稳定军心十分不利。裕仁天皇对于陆军的暧昧态度十分光火,直接向陆军施压,无论他们的动机是什么,陆军都要镇压这次叛乱。

陆军参谋部扛不住了。2月28日早晨以天皇名义发表敕令,定性“二·二六兵变”的参加者为叛军,要他们迅速撤离所占地区。叛变官兵知道天皇已经明确表示不支持他们后,这场兵变已经输了。29号中午就缴械投降。对于参加这次事变的大部分士兵与士官,天皇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独独对领导叛乱的少壮派17名军官及2名意见领袖也被判处死刑。


出人意料的结果:一场失败的胜利


“二·二六兵变”最有意见的地方在于,从外人看来“皇道派”与“统制派”之间只是具体政策执行上的差异,扩充军队势力、建立军国体制的目标双方都是一致的。皇道派挑起的这场争端,虽然被镇压下去,却委实送了日本军国体制一程。


皇道派一系的势力从此一蹶不振,荒木真崎、川岛林、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待从武官长本庄繁等高级将领编入预备役。后来的“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大将此时也从陆军省军事课课长的要职被拿掉,改派朝鲜。至8月1日,陆军发布命令,对近3000名军官作出了空前的大调动。统制派的势力填补了皇道派留下的空白,从此牢牢占据了军方的大权,建立起以军部为核心的军政体制。对于文官系统来说,军方在“二·二六兵变”中大获全胜,军队动辄以发动叛变的方式来暗杀政要、反对政府,政府中的文官不得不掂量自己的实力,尤其是重新思考与军方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日本政局被军方控制的趋势。

因为“二·二六兵变”,皇道派提倡的苏联决战论被搁浅,军方内部由统制派主导,将下一步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中国。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

参考文献:

1、汪公纪:《日本史话·近代篇》,第213页。

2、(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JAMES L.MCCLAIN)著、王翔等译,《日本史 1600-2000》,海南出版社,2014.07,第418页

3、(日)松本重治著:《上海时代》,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01,第322页



---送福利---


页末阅读原文处,送给大家《二二六》题材的电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