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魔头”张献忠的藏宝传说竟然是真的,他哪来的这么多钱?

2017-03-22 天涯传奇故事会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号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分险,不出阴阳八卦形”。电影《寻龙诀》中“摸金校尉”胡八一在盗墓时经常默念这句口诀,配合风水盘的指引才会寻到“大斗”,这算是小说或电影虚构的一种情节了。


在现实中也有一句“寻银诀”,数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传说按照这个口诀的指引,就可以找到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巨额宝藏。然而,三百多年过去了,这笔宝藏的下落一直不为人知。


正当人们以为这只是个传说,当做笑谈的时候,去年底,国内10余名权威专家齐聚四川彭山,并宣布: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经考证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经过3个多月的挖掘,最新进展来了——3月2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彭山江口沉银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本文由瞭望智库综合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瞭望”及“环球人物”、“中国青年网”、“南方周末”、“光明网”等,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江口沉银”传说被考古证实,上万件宝物重见天日!




江口沉银遗址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市约50公里,位于岷江主河道和流经成都市区的府河交汇处。


在考古现场,文物考古单位在岷江河道内围堰抽水,将发掘环境从水下变成了陆地。考古人员从“陆地”向下发掘约5米,文物就散布在“波涛”凹槽中的鹅卵石和河沙之间,文物堆积层约有2米厚。


 


出水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分封嫔妃的金册、银册,以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银锭,还有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和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仅带铭文银锭上的地名就涉及明代的20余府、州、县。


 x


这是中国传说中记载的几处皇家藏宝中唯一被找到,且是由考古机构科学发掘出的批量宝藏;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种类之丰富,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就也是了解明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大量出土文物


 

 

金册


 

西王赏功金币及银币


 

各种带有清晰铭文的银锭


2

“土豪”张献忠究竟多有钱?




虽然已经出土了上万件宝物,可专家根据挖掘规模判断说,这可能只是张献忠财宝的冰山一角!传说中也很夸张地说,张献忠当年沉了1000艘满载财宝的船!


专家认为,千艘金银比较夸张,实际可能没有这么多。“几艘是有可能的,但也是海量的,比较肯定的是,还在江里的宝物,肯定比已经出土的多。”


那么,当年张献忠究竟是多有钱呢?


张献忠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延安人。据《明史》记载,他身材魁梧,声若巨雷,人称“黄虎”,外表来看就是一个刚烈的汉子。他性格桀骜不驯,在延安府当捕快期间,就因打抱不平而屡犯军法。明崇祯三年(1630年),恰逢明末乱世,宦官当权,民不聊生,乱世给了这个带有“匪气”的陕北大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张献忠在家乡米脂追随王嘉胤起事,同官军作战中,他打起仗来非常“彪悍”,“临战辄先登,于是众服其勇”,每逢打仗就冲锋在前,勇不可当,城墙也是第一个爬上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人一旦没成为“炮灰”,就必然成了“人物”,张献忠很快成为一支队伍的领导人,号称“西营八大王”。王死后,他改投高迎祥,和李自成同属一股起义军。


 


张献忠在与明朝廷对抗的过程中还利用诈降多次戏弄大明朝廷,他的投降次数,用一只手,是数不过来的,而且投降的频率也很高。有一次,从投降到再反,只用了十几天。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实在令人咂舌。他还“好掠好焚”,曾经一把火烧了朱元璋的祖坟,崇祯当时就气得已经不行了,赶快去太庙里哭祖宗发誓要将这伙乱匪碎尸万段。此外,这个陕北大汉还喜欢“抢劫”——专抢巨室豪富、达官贵人,积其历年所抢,据说富可敌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而已


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占领武昌,改武昌为都城,正式建立大西政权。是年冬,张献忠几乎占据了整个湖南进而向江西发展。可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张献忠决定率领大西军主力西进四川,自行放弃湖广、江西,临走之际,还不忘带上从湘赣搜刮的金银财宝和数十万被强征入伍的湖广百姓。


张献忠为什么突然放弃掉眼前的大好形势,转而避到四川呢?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山不容二虎”。


张献忠跟李自成,这两个同样为陕北硬汉、同样有桀骜性格、同样都想当皇帝的起义军领袖发生了决裂。张献忠正是看到了“闯王”比他还厉害,“闯王”已经席卷了西北,接下来就要以破竹之势杀向京城了,局势很明朗,他非常清楚,自己既然不打算并入李自成的大顺军,又不甘心向李自成俯首称臣,那就只有另寻出路。张献忠过去曾一再进军四川,多次进行“踩点”,对其各方面条件有全面的了解,加上蜀中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大顺政权行将统一全国的时候,张献忠放弃长江中游地方,远离他人的卧榻。这样来看,“硬汉”张献忠也不是光用蛮力的,他很会变通。


 


十几年的流寇生涯,让张献忠习惯于攻城略地、大肆搜刮,搜刮的重点虽然是豪门大户,但有时连普通百姓也不放过。“八大王”和“大西军”恶名传播之广,吓坏了被明廷抛弃的四川人。听说大西军即将攻入成都,成都居民惶惶不可终日,被断手的据城抗拒者成为一遍遍提醒着他们的可怕梦魇,成都居民寝食难安,“每夜呼曰:闯至矣!明日又呼曰:献至矣!”


在天府之国,张献忠干了两件让自己留下恶名的事,但也都是他的“老本行”,一是杀人,二是掠财。


据说,张献忠攻陷成都后,部下报粮草不足,他便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最困难的问题——杀人、杀百姓、杀伤兵。成都有一块《七杀碑》,记录的便是他的杀人如麻:“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张献忠为何要如此大开杀戒?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解的谜。鲁迅曾在《记谈话》一文中说,“先前我看见记载上说的张献忠屠戮川民的事,我总想不通他是什么意思;后来看到另一本书,这才明白了:他原是想做皇帝的,但是李自成先进北京,做了皇帝了,他便要破坏李自成的帝位。怎样破坏呢?做皇帝必须有百姓,他杀尽了百姓,皇帝也就谁都做不成了。”


 


除杀人外,张献忠更以“劫掠”出名,劫掠对象由皇室官绅发展到普通百姓。清人刘景伯在史书《蜀龟鉴》中记载,张献忠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其行为之暴虐,可谓空前绝后,毫无天理与人道可言。


同时,他还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张献忠至少拥有千万两白银。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财富。这足以引领明朝富豪榜了!


3

人死了,钱还没花完!




在四川,人们提起八大王张献忠,是一个凶神恶煞的杀人魔王形象。这样一个魔鬼似的人物,在四川的政权自然不会稳定。就在他打下成都时,有一个人在他的刀下逃脱了。这个人就明朝参将杨展。


杨展逃脱之后,迅速逃往川南的叙府(今宜宾市)一带,召集了人马数万,组织了一支军队,开始与大西政权对抗。杨展被南明政权任命为四川总兵,封锦江侯,成为南明在四川地区的有生力量。作为崇祯十二年的武进士,杨展有着自己有效的练兵方法,在短时期内,便轻松拿下了嘉定(今乐山市)。在嘉定站稳脚跟后,杨展又相继收复了仁寿、简阳、眉州、青神等地,川西及上川南州县尽为所属。


这让在成都当皇帝的张献忠如坐针毡,眉州距离成都不到100公里,可以说敌人近在咫尺。于是,公元1646年夏天,在成都坐不住的张献忠决定向盘踞在川南的杨展发起决战,意图一举收复川南。张献忠之所以要向杨展发动毁灭式打击,主要是因为在此之前的五月初五,大清肃亲王豪格自西安起行,南下汉中。张献忠自知汉中一旦为清军所占,成都也必然不保,因此,他急于想要川南之地,好向云贵撤退。


 


张献忠尽起成都10万人马,战船千艘,并将成都府库中所存的金银珠宝悉数装上了几百艘大船,做好了放弃成都的打算。然而,杨展却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得知张献忠大军乘船南下的消息后,杨展决定在成都的南大门彭山阻击张献忠的大西军。


也许是张献忠的气数已尽,等到他的大军来到彭山,老天爷竟然刮起了狂风,使得大西军的战船不能前行。见此良机,杨展命令自己的战船两翼排开,中间派早已准备好的载着火器的小舟正面进攻。小舟顺风点火,瞬间将大西军战船点燃。一时间,大西军阵线大乱,毫无还手之力,只得掉头向江口回撤,无奈两岸陡峭,水道狭窄,前后数千艘船舰,首尾相衔,寸步难进。10万大西军,数千箱金银珠宝,就这样沉入了滔滔岷江。


经此一战,大西军精锐尽丧,张献忠只得带着他的几个干儿子和一部分残卒逃亡川北,最终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死。张献忠死后,他的干儿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人将成都所剩无几的钱财搜刮一空,然后一把大火把个繁华的成都城烧为灰烬,投靠了南明永历政权,并且留下了那首关于“神秘宝藏”的民谣。等到清军占领成都之后,发现偌大的成都城只剩下了十几户人家,大街上竟然有老虎出没。


人生很大的悲哀就是,人死了,钱还没花完,而且是即使再活500年也花不完的那种,敛财近乎狂热的张献忠跟他的财宝就这样消逝了。

  

4

三百年来“惦记”财宝的人不计其数




张献忠死后,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但多个版本的传说都认为张献忠所掠财宝沉于锦江之中,地点就在江口附近。这就为后人寻宝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从清朝到民国,从朝廷、官员、将领到地方军阀、普通百姓,无不对此津津乐道。


 


传说中,最早得到张献忠宝藏的人,是杨展。查证史书可知,那场发生在江口的战役确有其事,交战双方便是张献忠与杨展,前者大败,后者胜。基于此,后人猜疑,张献忠江口沉银被杨展所获。根据费密在《荒书》中的记载,杨展起初并不知道沉船中藏着什么,后来,一个渔民将其打捞上来,数万两金银才尽归杨展所有。


清军占领四川后自然也不会放过对这笔财富的搜寻。《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冬,一位捕鱼人在锦江中打捞起一把刀鞘,消息传到总督孙士毅耳中,孙立刻派人赶赴江口,经过数日打捞,终于打捞起万两白银及大量珠宝玉器。


到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为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翰林院编修陈泰初旧事重提,呈请寻找这笔财宝,并说曾亲眼看到彭山、眉山等地居民捞到遗弃的银子。捉襟见肘的咸丰皇帝于是命令成都将军裕瑞“悉心访察,设法捞掘,酌量筹办”,最终却一无所获。


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消减人们对于财富的追寻和渴望。民国时期,一位姓杜的清朝遗老因犯案走投无路,受到曾任四川省府秘书长的杨白鹿接济,在杨家一住就是几年。为报恩,临别前,杜将多年来随身携带的一个檀木匣转赠与杨白鹿,并说,匣内所藏是张献忠埋银的地点图样,由当时参与埋银的一名石匠偷偷绘制,几经辗转流落杜家,希望杨白鹿能“善为运用”。此后多年,杨白鹿一直珍藏木匣,从未向任何人透露。


1937年冬,杨白鹿将此事告诉了当过师长的好友马昆山,两人一拍即合,认为此事大有可为,于是四处奔走,成立了锦江淘金公司,专事打捞宝藏。他们按照原图纸方位丈量、细密探索,推断出埋藏金银的地点就在成都望江楼下游对岸,原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的交叉点左侧的江边。


于是,趁着1938年冬河水量较小的良机,锦江淘金公司组织开挖,却没有任何收获。他们不死心,1939年冬又继续挖掘,上百人前前后后忙活了10个多月,竟真挖出一个大石牛和一个大石鼓。“石牛”“石鼓”都出来了,依照那个广为流传的歌谣,能买下成都府的“万万五”还远吗?杨白鹿等人赶紧买来金属探测仪。不久后的一天,金属探测仪发出了嗡嗡的响声。“找到了!”消息迅速传遍川蜀大地,挖宝事件被传得神乎其神。但历史又一次和人们开了个玩笑,工人们费尽心力,却只挖出3大箩筐铜钱。


虽然轰轰烈烈的寻宝事件终以闹剧收场,但此后几十年,仍不断有老百姓从江中打捞出银锭、银鼎等财物。


“江口沉银”究竟是否属实?不少专家学者一直试图进行论证。


直到2005年,当地修建城市供水工程时在岷江河道挖出7枚银锭,经鉴定为明代银锭,属国家珍贵文物。随后这里被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口沉银遗址”。


过去几年,沉银遗址曾一度被盗墓者“钻了空子”。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区分局副局长刘良贵说,2013年下半年,巡查人员发现个别区域有盗挖迹象,2014年初,警方获取线索,有人用专业潜水设备夜间潜入遗址区域,盗挖文物高价倒卖。此案被公安部确立为督办案件。


前期侦查在保密情况下进行。专案组民警余海说,经过一年秘密侦查,警方梳理出以沉银遗址文物为目标的6个盗掘团伙、3个倒卖团伙,涉案人员40余名,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


2015年4月收网时机成熟,4月25日,眉山市212名民警组成的抓捕行动队,分成8个组,在云南、四川等多地对6个盗掘团伙骨干展开同步抓捕。此次行动12小时内到案31人,扣押“西王赏功”钱币27个、银锭39个、各类钱币逾千枚、其余金银杂件逾百个,还扣押大量涉案汽车、潜水服、氧气瓶、金属探测仪等。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江口发现银锭后,起初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和其他村民一样使用铁锹、锄头等农具,在岷江滩涂上掏挖、捡拾些价值不大的小铜钱、小银饼等。2013年开始,在利益驱使下,他们或以亲属关系、或以兴趣爱好、或以资源渠道等为纽带纠集在一起,从各种渠道学习掌握水下考古知识后,购买潜水服、氧气瓶、铅块、“神剑二号”金属探测仪和成分分析仪等专业工具,到成都、遂宁等地的潜水基地学习潜水技术。为了增加潜水时间和深度,以便盗挖到更多、更好的文物,个别盗挖团伙还拉拢了曾从事过潜水职业的人员一起参与盗挖。


当地警方披露,盗挖团伙之间根据时间先后或势力大小等因素,对盗挖区域有明确的界线。为防止被文管部门巡查人员发现,他们每次作案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浅水区域就用金属探测仪进行“扫滩”,发现金属物品之后,直接进行挖掘。深水区域则通过潜入江底挨个“打围”,先将淤泥、河沙等杂物清除,再使用金属探测仪进行探测并盗窃文物。


先进行“补课”,用的设备很先进,手法也很考究,盗墓贼也得先用知识和技术武装好了自己才肯去盗墓!


警方收网后,追缴被倒卖的文物成为重要任务。专案组民警辗转10多个省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将千余件涉案文物全部追回,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00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8件、三级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额3亿余元。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国宝级文物“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永昌大元帅印】印台上阴刻“永昌大元帅印 癸未年仲冬吉日造”。该金印铸造于公元1643年农历11月,应是张献忠自封“永昌大元帅”时铸造。这枚金印是当地警方破获的江口沉银盗掘案件中收缴的文物。


专家表示,江口沉银遗址地处几公里长、开放式的岷江河道,分布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如果仅靠严防死守,要实现全面保护难度很大。此案也从一个侧面促使文物保护部门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5

这是一次“有技术”的发掘!




从前面众多“盗墓者”的经历可以看出,打捞这批文物需要运用高科技才行,不然即使找到了“石牛”、“石鼓”,也挖不到多少财宝。这次的抢救性挖掘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在内水区域开展围堰考古,是一次“有技术”的发掘。


在勘探阶段,科技手段全方位介入,在整个发掘过程中,都将做金属探测。每向下发掘一层,做一次金属探测。探地雷达也广泛运用。


 


 


确定了地点后还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发掘区位于岷江河道中,江水的流量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每年的发掘时间选择在岷江的枯水期,即当年的11月底至次年3月底。


然后做一下前期的准备工作,把河道内围堰抽干水后,修建导流渠。


 


  

  

然后就正式开始挖掘了。整个发掘区分为四大区域,每个区用10米×10米的方格进行划分,一共划分8358个探方。发掘出的土石全面过筛,不留任何死角。而且在发掘过程中还要使用RTK对每一件出水文物进行定位,每天对遗址的发掘进展进行航拍,对遗址发掘全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在重点发掘区域安装延时摄影。针对遗址发掘建立专门的考古数据管理平台。


 


当然了,还要对文物进行360度的保护,文物保护人员全面介入,确保任何出水文物都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现场保护,现场设立文物流动医院。同时,要24小时进行全面无死角监控,出入发掘现场的任何人员都要进行金属探测,防止不法分子“顺手牵羊”。


 


 


 


随着越来越多的宝物被发掘,专家就会有更多“证物”来填补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大魔王”张献忠的传说被验证了,他聚敛的这笔财富还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奇?

更多故事,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