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安邦,危险了

2017-04-29 天涯传奇故事会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号↑

近期,一个刷遍微博和朋友圈的消息是:吴君可能有麻烦了。

吴君,浙江人,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2017年1月10日,荣获“2016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可谓风头甚劲。由此可见,在2016年12月刘士余放出“妖精论”时,说的是宝能和恒大,可没安邦什么事。在老百姓印象中,安邦的背景之深,实力之雄,是超乎想象的。

但是最近还是传的很厉害。尤其是安邦第一重仓股民生银行,近期走势是这样的:

吴君呢?为了表示他“没事”,4月26日接受了《新京报》的采访。虽然表面上他说“安邦2.0的战略重点是养老和医疗”,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想证明他一切都好。

好吗?从运势分析,麻烦早就很大了。

吴君,1966年生,温州农村人。按说本来的背景相当平常,但奇人自有天相,靠着三次婚姻,他实现了人生三次大飞跃。第一次是在温州平阳县工商局工作时,娶了当地官员的女儿为妻,然后下海做汽车生意,挣了第一桶金。第二次是娶了一个浙江副省长的女儿为妻,再次把生意做大,做大之后又离婚了。

不过,此时吴君的人生平台已经不一样了。在结识了一帮顶级高干子弟之后,第三次婚姻是和总设计师的外孙女。时间:2004年。

各种形容词和感叹句,我就不说了。

2004年,也是安邦成立之年。当时吴君投入了初始资金5亿元。这些钱并不全是他的,参股的股东,我们不提也罢。到了2016年,安邦的资产已经膨胀为20000多亿元。

十二年4000倍,这业绩,巴菲特来提鞋都不配。

吴君的业绩,固然和他个人的聪明、努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或许和他选择的三任妻子有关。或者说,这种通过婚姻实现人生跨越的做法,被他玩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2011年,安邦干了票大的,蛇吞象收购了成都农商银行,之后迅速做大已经很庞大的资产规模。从下图可以看出,2011年时安邦总资产是90亿元,2012年是978亿,暴涨十倍。

收购成都农商行之后,安邦仍然大踏步前进,之后每年的增速在一倍左右。尤其是2015年,安邦控制的资产规模是2014年的4倍,再一次以爆炸速度飙涨。2016年再增77%,总资产规模达到22479亿元。

顺便说一句,吴君把安邦做大之后,婚姻上故技重施,和第三任妻子分手了。时间是在2015年之前,很可能是2014年,但绝对在2012年之后。也就是说,安邦蛇吞象吃掉成都农商行时,第三次婚姻仍处于有效状态。

2014年,吴君的婚姻处于事实上的终止状态。究竟是正式离婚还是分居,说不清楚。但是就在2014年,第三任妻子从安邦系的股东中彻底退出,其家族迅速和吴君划清界限。

吴君和第三任妻子家族之间的关系,可想而知。

按照一般人来看,这已经很危险了。不过这好像并没有影响吴君的运势,生意照做,安邦前进的速度依旧很快。一个主要原因,大概是双方都很低调,所以当时知道的人不多。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吴君能力确实超强。

但是,安邦如此前进的速度,还是太令人恐怖了。2016年中国GDP的总量是74.4万亿元,安邦控制的资产占GDP的3%,而且增速比GDP快得多。照此趋势下去,如果不加遏制,或许不出五年,安邦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实际控制者,至少是最大的具体操盘手。

已经不再属于顶级家族,却还要把生意越做越大,难道不危险吗?

阻力,已经越来越大了。

第一个迹象是:作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安邦始终不能进入民生董事会,只有独立董事资格。

虽然从2014年末起,安邦就从二级市场增持民生银行超过了20%,目前是22%,绝对的第一大股东,但银监会一直未批复安邦在民生银行的董事任职资格。最近一次是2017年3月底,仍未批复,原因是对其出资的资金来源存疑。

安邦可以拿下民生不听话的前行长毛晓峰,但始终不能掌控民生董事会,说明什么?

毛晓峰,1972年出生,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行政管理学硕士,湖南大学管理学博士毕业。曾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综合处处长、团中央实业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后进入民生银行,一路快速升至副行长、党委书记、行长。2015年初“因个人原因”辞职,但始终未能在公众场合露面,后曝出卷入令某人的贪腐案。

安邦连毛晓峰都敢动,把毛晓峰背后的势力,恐怕都得罪了吧。所以为了抢夺民生,吴君得罪了又一拨人。

第二个迹象是:安邦在海外的大规模投资,又得罪了另一拨人。这波人更是非同小可。

自2013年起,吴君一直在向国内客户宣传,尽量换美元到海外投资。安邦身体力行,言行一致。2015年8月人民币突然闪贬,吴君出来宣传说,安邦早就给客户建议要换美元了,大众才知道这回事。或许吴君的话显得非常高瞻远瞩,但是有些人听了会很不舒服,那就是:吴君早就不看好人民币汇率了,所以一直在海外大力并购,或者说,拼命向海外转移资产。

海外收购,一般来说是好事,说明中国走出去了。但问题是:安邦的收购行为太大张旗鼓,金额也特别巨大。这种行为,早在2014年就引起了不安。比如英国《金融时报》2014年10月16日就报道过:当时中国第八大寿险公司安邦保险,近期进行了一系列海外收购,包括当月以19.5亿美元收购纽约曼哈顿的华尔道夫酒店,以及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等。但安邦的问题是,其保险业务的盈利较低,很大一部分进行海外收购的资金来自于资本金,这将导致其面临更大的风险,因而令人担忧。

也就是说,安邦为了进行海外收购,使用了高杠杆。

立足国内的安邦,必须首先把手里的人民币换成美元,然后再在海外收购。所以,安邦首先掏走的是我国的外汇储备。在外储节节上升的时候这么做,好像也没什么。但是当外储从2014年6月达到4万亿美元之后,之后就走上了下降之路。尤其是一度接近3万亿美元。外储下降早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安邦继续在海外大力收购,是不是过头了?

但是安邦一意孤行,2015、2016乃至今年,继续大肆进行海外收购。主要交易有:

1、2.2亿欧元(约合20亿元人民币)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

2、2.19亿欧元(约合16.3亿元人民币)收购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Delta Lloyd)100%股权。

3、约1.1万亿韩元(约10.1亿美元,约合63亿元人民币)收购韩国东洋人寿57.5%的控股权。

4、以1.5亿欧元(约合10.7亿元人民币)正式收购荷兰VIVAT保险公司100%股权。

5、以15.9亿美元(约合104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信保人寿。

2015年,安邦还曾试图以4.1亿美元(约合27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纽约美林金融中心;11.7亿美元(约合76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伦敦Heron大厦等。

经过测算,过去几年,安邦的海外投资总额将近2000亿人民币。考虑到2016年安邦的盈利是150亿元,所以安邦的海外投资,应该比它所有的利润还要多。

不过,吴君却不认为安邦动用了外储。2017年3月底,吴君在博鳌论坛上说: “我们在国外投资的比例是很小的。而且有一条,安邦用自己的品牌,没用一分钱外汇,而且我们能够把外汇输入进来。”

吴君的理由是“安邦用的是海外的资金,其实国际上的资金成本很低,欧洲基本上是负利率,安邦利用自己的品牌募资,海外一些方面将类似养老金等一些资金给安邦,30年期限的资金成本约为1%”。

那么,安邦怎么把外汇引入到国内呢?吴君说:安邦用在欧洲荷兰等地获得的低利率资金,买十年期的国开行债,利息约为2.5%。这相当于把外汇引进来。他还表示:“我们的投资到现在全部是盈利的”,“我们的原则是回报率不能低于10%,只要低于10%我们就不投。”

实在是太优秀了!

但是,他说的是真的吗?

就算是真的,安邦如此生猛的速度,吴君如此挣钱的天才,会不会更让人感到不安呢?

但是1966年出生的吴君,依旧干劲十足。

实际上,安邦频繁的海外收购行为,保监会在2016年3月就看不下去了。2016年3月(当时项俊波是保监会主席),安邦一周内接连两笔海外交易曝光。其一是将以65亿美元从美国黑石基金手中接盘策略酒店集团(Strategic Hotels Resorts),该交易的出让方黑石基金在2015年12月刚用60亿美元收购的这部分资产。交易仅仅过去3个月,安邦便意欲加价5亿美元买入。

另一笔是争夺喜达屋(Starwood)的交易,更具戏剧性。2016年3月14日,安邦与美国私募股权基金J.C. Flowers Co和春华资本组成财团,向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国际集团主动提交的非约束性提议,愿以每股76美元的现金收购喜达屋所有股票,总耗资需要约128亿美元,这个价格较4个月前万豪收购喜达屋的出价108亿美元高出近20亿美元。4天之后,安邦进一步增加筹码,将价格提高到每股78美元,总价格达到132亿美元。

保监会对安邦的这两笔海外并购,明确表示不支持。理由之一是安邦的境外投资,已经碰触了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超过总资产15%”的监管红线。

连项俊波在时的保监会都不支持了,可见吴君有多激进。

当时和安邦联手的春华资本的建立者是胡祖六。胡祖六,1963年生,曾任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经济研究执行董事,1991年至1996年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1996年4月起至今,兼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吴君和这样的人联手,让国内另一派人会不会也很生气呢?

2017年,安邦的多起海外并购,已经被叫停。

不过,吴君一改过去的低调姿态,最近几个月的出镜率大幅上升。

貌似很出彩。但考虑到前面说的种种迹象,怎么感觉那么令人不安呢?

从运势上说,脱离了顶级家族,又和当今红蓝两军都不对付,怎么看都相当危险。

作为普通人,能做的只有一条:远离安邦系。

更多故事,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