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离彻底的阶级固化还有多远?

2017-07-04 天涯历史故事会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号↑

(一部坏掉的电梯里,站着五个阶层的人。曲筱绡,富二代,毫不费力就能走上成功之路;安迪,来自平民家庭的精英阶层,早已实现财务自由;关雎儿,中产阶层出身,吃穿不愁,买房立足大城市也不费劲;邱莹莹,小家庭出身,自身能力一般,剧中最辛苦的恐怕是樊胜美,严重受到原生家庭拖累,如不自立自强恐怕一生都要活在家人的阴影中。)


作者:郑曼达  


来源:作者博客


  要寻找阶级固化的典型社会,何必去北美或拉美找,香港就是全球最佳的阶级固化示范地区,而且是极少数阶级固化之后还能维持社会基本稳定的地区。所以,中国大陆什么时候香港化了,什么时候就彻底阶级固化了。


  看看香港经济与社会的特征:


  人均GDP约31万港元,可是家庭收入(注意不是人均收入)中位数只有24万港元,而且多年没有增长。


  地价奇高,带动房价奇高,中产阶级被房子套牢,小企业主则受困于高昂的地租,大家都为地产霸权打工。


  少数地产公司组成托拉斯,雄霸香港经济,好好的一个数码港也被搞成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制造业更是早就没有了竞争力。


  基尼系数达到0.54,属于国际较高水平。幸亏香港社会保障较好。


  大学升学率只有18%,居于世界发达国家最低。虽然港大、科大、中大都是世界名校,可那不是为普通人家准备的。


  只有19%的劳动力在金融与地产行业就业,43%在批发零售、餐饮等中低端服务业就业。


  香港经常被人拿来与台湾相提并论,可是台湾贫困线下人口只有1.5%,香港贫困线下人口却有19.6%(均为联合国数据)。要知道香港傍中国大陆这个大款的时间比台湾长的多。


  在香港居住过的朋友都知道,香港简直就是三个城市:第一个,最高端的,属于地产霸权和来港居住的内地富豪,去浅水湾数数豪宅和游艇就知道了,宅男们的偶像都在他们的轰趴上宽衣解带呢。第二个,比较高端的,所谓金融精英和职场才俊(包括部分高级公务员),比例也就百分之几,年收入几十万到上千万港元,子女就读于国际学校,一般都会流利的国语和英语。第三个,低端的,600万以上的香港本地底层人民,做着写字楼之外的工作,住着鸽子笼,只会说粤语和一点点国语,子女注定考不上大学,能混进本地小公司做个中层已经谢天谢地。


  香港自由行、中港经济融合,对超过600万的香港“第三等级”人民没有什么好处,首先赚钱的是大地产商,其次是贸易商、金融机构。所以在沪港通推出之前,香港人还非要给港府添堵,并不是他们放下筷子骂娘,而是他们的筷子根本夹不到肉。为什么香港人反水客那么激进,因为水客多集中在新界的上水,正好是香港本地“第三等级”的聚居地,看着一群走私犯天天赚大钱、破坏当地环境,自己却没有份,你说撮火不撮火?


  对了,香港本地人从拆迁中受益的比例也不如北京上海,因为他们的祖先大部分是解放后才偷渡到香港的,港岛和九龙的好地根本轮不到,又没有新界原住民的丁屋权,只能蜗居在一些次要地区。老上海人之所以说话硬气,是因为很多都在中环甚至内环有房子,开发起来就是房东了。香港人连这个最基本的财富效应都没有。


  作为香港第三等级的年轻人,你想怎么上升?白手起家做生意?开玩笑吧,李嘉诚和李兆基打天下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香港市场又不像大陆那么广阔,容不下那么多创业者。努力读书?学费高昂,竞争激烈,而且精英们就读的国际学校你根本进不去,勉强完成专上教育已经很了不起。做小生意?地租足以吃掉你所有的利润,君不见香港很多米其林餐厅都是被加租加到直接关门。先混入高级白领行列再寻求出路,做职业经理人?可是香港没有高科技和互联网行业,没有现代制造业,只有金融地产两个行业能提供高级白领职位,你知道多少人在竞争吗?总而言之,死局。


  为什么香港阶级固化这么严重,老百姓还能勉强过下去,因为港府的吃相还比较好看,既然已经收了亚洲最高的地价,就不得不在税率、社保、医保等方面做出让步。香港的税率和公用事业费率都是全球最低之一,人均寿命全球最高之一,港府也算将功补过。在香港混入中产很困难,混饱肚子很容易,饿死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大部分香港人还是不希望社会动荡的。


  香港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第一,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被政府牢牢控制,刻意维持高价。第二,经济单一化,缺少让底层人民逆袭的通道,没有高科技和现代制造业是致命伤。第三,教育资源内部落差极大,精英读的学校跟普通人读的根本不是一种学校,从一开始就形成近乎种族隔离的效果。第四,中产阶级家庭财富被地产套牢,必然反对一切使房价持续下降的政策,当年董建华就是搞什么八万五建房计划,作大死丧失民心的。现在想想,要是董建华成功平抑了房价,搞起了数码港、中药港,实现了制造业复兴,香港阶级固化的局面可能就打破了。谁叫香港人自己目光短浅呢。


  中国的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已经具备了香港阶级固化的前两个要素:土地虽然不如香港稀缺,土地供应却被控制的死死的,经济越是下行,地方政府就越是抱着卖地的救命稻草不放;经济日益单一化,实业家越来越发现实业不如地产赚钱,好在大陆还有互联网,这是一个极好的下层人民上升通道。至于教育资源,北京上海深圳还没有落差到香港的地步,但是近年来的学区房热潮、占坑班热潮等等,都说明教育资源不是越来越平均,而是越来越集中。况且,过十年精英阶层的子女估计全部实现出国读名校了,根本不屑于跟你争了。


  阶级固化的局面有没有可能扭转呢?关键还是看房价。房价再涨一倍,大陆的大城市就会彻底香港化,同时又没有香港那样低的税率和那样好的社保。现在悬崖勒马转向,当然还来得及,问题在于如果转向造成房价剧烈波动,会不会导致一二线城市中产阶级的强烈不满?现在北京上海深圳只有少数人是在2015年以来的房价暴涨过程中买房的,再过几年呢?如果这些城市普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是在房价暴涨之后买房的(包括二套房和住房升级),房价一旦大跌无异于消灭他们的财富,他们肯定会誓死捍卫房价。这样,大陆一线城市居民就陷入了与香港人一样的怪圈:因为家庭财富被房子套牢,所以非常不希望房价下跌;政府因此也不敢动房价,无法推动地价下跌引发产业革新;虽然房价维持住了,实体经济却进一步丧失活力,小企业倒闭成风,制造业流出,零售业艰难度日,唯一能发展的是金融业等对高地价不敏感的行业;然而金融业又无法吸纳太多就业,广大老百姓分享不到地产经济的好处;思前想后,老百姓得出的结论是:创业、打工、读书都不如买房,跟那些被挤出市场的小企业主形成一致意见,大家蜂拥着进一步抬高房价……对了,实体经济的不景气还会导致央行放水,以宽松的货币政策救实体经济。可是大家早已看穿了这一切,不会有人寄希望于实体经济复活,央行印的钞票又被拿去买房了。恶性循环。


  所以,大陆大城市中产阶级最应该担心的是房价畸高导致的社会阶级固化加速。而且,大陆一线城市的房子跟太多的社会福利挂钩,尤其是跟教育挂钩。可悲的是,在这种环境下,个人最优的选择居然是拥抱高房价,赶紧上车,不要妄想能够与潮流对抗。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净利润,都抵不过深圳的一套学区房,老百姓该怎么选择很清楚,只能义无反顾地走上阶级固化的不归路……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一定转给你朋友也看看!

更多故事,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必读列表

揭秘!赖昌星其家族最新近况!

姚依林揭密毛泽东逝世后的高层剧烈动荡

姬鹏飞与乔冠华是怎样闹僵的?

宋任穷家族后人的美国生活

揭 秘:“林 彪 集 团”二 代

揭秘 | 习近平为耿飚做秘书的那三年

我所知道的乔冠华章含之不可告人的秘密

洪君彦章含之政治语境下的非正常生活

大老虎的地产白手套:“西部会展王”邓鸿

刘亚洲:徐才厚是什么样的人?(速看,可能会再被删)

薄熙来谷开来狱中离婚 各丢下一句话扬长而去


还没看够?点击阅读原文,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