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史】薄一波和“中顾委”

2017-08-15 天涯历史故事会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号↑

“中顾委”,如今许多人对这一名称已感陌生。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的简称。成立于一九八二年中共十二大。当时是作为解决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之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一九九二年,中共十四大决定不再设立“中顾委”,“中顾委”遂走入历史。



邓小平与薄一波


一九八二年九月,党的十二大成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即中顾委。邓小平当选为中顾委主任,他提出:“顾问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请薄一波同志主持,我想减轻一些负担。”


薄一波和邓小平的合作渊源很深。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晋冀鲁豫中央局时期,邓小平任书记,薄一波任副书记。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文革”前,邓小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负责中央日常工作;薄一波任副总理,主管工交财贸,一直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很显然,由薄一波主持中顾委日常工作,主要还是邓小平的主张。


一九八三年一月三日,中组部部长陈野苹约见国家体委(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顾问荣高棠,当面通知他,中央决定,任命他为中顾委秘书长。


一月五日,薄一波在中南海办公室约见荣高棠。两人彼此熟悉,但在工作上从未打过交道。薄一波说:“中央已经决定,叫你当秘书长。成立了顾委,就要做工作。耀邦推荐了你,大家都赞成。”薄又说:“过去,在晋冀鲁豫,小平同志是书记,我是副书记。有事开个会,他说个‘干’,就不管了,剩下的事就让我去办。后来,小平同志又让我去管工交财贸,他是总书记,也是开个会,事情就让我去办。这次还是,他是主任,开个会,事情就让我管,他很放手。可我又忙不过来,所以,就找你来帮忙。”



薄一波


中顾委的老人,都是“打天下”的元老,都曾位高权重,个个资历深厚,身份不凡。尽管退居二线,但说话表态,分量都不轻。早在酝酿成立中顾委时,邓小平就说“我来当这个头”,当然也只有他才能“压得住阵”。


荣高棠对薄一波非常敬重,事无巨细,几乎天天请示汇报。


中顾委成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对待老同志,如何贯彻落实邓小平、胡耀邦和中央提出的“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从优”的政策。由于长期以来党内奉行干部等级制度的缘故,在党内生活中滋生了一种趋炎附势、人前人后的陋习,在对待老同志的态度上屡屡出现“人走茶凉”的问题。一些老人退下来后,对这类问题也比较敏感,时有不满或抱怨。


一九八三年六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逝世。一些中顾委常委没有接到通知,未能前往参加告别仪式,引起强烈不满。他们打电话到中顾委办公室提出质问,几位常委的家眷还找到薄一波,当面要求“给个说法”。



荣高棠


薄一波指示办公室起草一个情况报告。他给胡耀邦写信,附上情况报告。他在信中说:“看来主要问题是把中顾委常委摆在什么地位(格)上。具体是三件事:(1)阅读文件范围;(2)参加会议(列席政治局会议,大家感到满意),特别是较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会议,如何摆,以及(3)是否可以见报的问题。请你给个原则指示。” 当天,胡耀邦把来信批转中央政治局和中组部,并在来信上批示:“廖公追悼会对中顾委常委安排不当,责任全在我们。我没有注意把关,也是一次失职。中顾委常委的政治、物质待遇完全按政治局委员同等,这是中央定的,谁也无权独自变更。特别是党和国家的红白喜事,更要安排这些老同志像政治局委员一样地出面。以后谁违反,就追究谁的责任。我们一些部门按老规章、老框框办事的积习太深了,人们说这是‘势利眼’,我看要警惕。思想上认真加以改变和对做法的意义搞牢固些,事情就好办了。”


中办立即把薄一波来信和胡耀邦批示向中央各有关单位作了通报,引起高度关注。


中顾委的老人,原来都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干部。退下来后,绝大多数人热情不减,尝试以各种方式“发挥余热”,继续多做些工作。但是,有的老人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角色,发挥自己的作用,有时把握不住,处理不当。譬如,有的老人还在原单位保留办公室,照常“光顾”机关,干预党委工作,习惯于发号施令,甚至干预到人事安排,和第一线领导人之间产生了不少矛盾。有的地方领导人无可奈何,把情况反映到中央。


对于相关反映,书记处几度研究,并书面通知中顾委对这种情况加以重视。一九八四年,胡耀邦在一次讲话中,着急地说:“不要老是讲‘发挥余热’了,有人发挥得别人都受不了了!”



荣高棠(左)和薄一波(右)在中顾委机关


不久,在外地委员集会活动中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是集会时安排游览、观光活动偏多,有的委员开会时带着全家老小,祖孙三代在会上同吃、同住、同游览。吃饭时,一家就坐一大桌,出门时,一家几辆车。影响不好,开销也大。


各地召集人都想让兄弟省市的老同志在本地住得好些,休息得好些,以尽地主之谊,于是安排接待、游览观光等规格都比较高,有的地方的确显得铺张,超额的费用也不找中顾委报销,拿到当地财政解决。


荣高棠指示办公室全面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比较普遍。另据了解,各地老干部的“考察”参观活动也太多,给各地造成不小的负担。从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六年三年中,仅广东省顾委就接待了来自二十八个省市顾委前来“考察”的老干部一百一十多批,八百七十多人,还不包括中顾委去的老人,也不包括广州市顾委接待的人。


十三大后,中顾委常委会作出决定,京外委员的分组和集会活动一律结束,老同志的学习、会议方式一律遵从当地党委的安排。此后,中顾委老同志有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少了。


一九八七年一月,遵照邓小平的指示,中央召开“生活会”,解除了胡耀邦的总书记职务。也是遵照邓小平的安排,薄一波是“生活会”的主持人。之后,中顾委又根据中央书记处的要求,召开于光远和张光年的“生活会”。三个“生活会”之后,党内外对薄一波以及中顾委的看法有很大的改变。



薄一波


本来,老一辈人退居二线,带头支持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赢得全党全国人民的广泛敬重。虽然在中央“生活会”之后,动荡不安的时局趋于平定,社会秩序逐步恢复,但与此同时,许多议论认为,中顾委还是在搞“左”的一套,思想僵化,薄一波在带头“整人”。因为荣高棠参与中顾委两个“生活会”的组织工作,也被指为跟着薄一波“整人”。在那一段时间,薄一波、荣高棠乃至整个中顾委,在声誉上背负着沉重压力。


在工作中,薄一波和荣高棠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相互配合默契。但是,由于所处地位不同,理念和秉性的不同,两人在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时有差异。荣高棠处事严谨,凡事较真。他每次去见薄一波,都随手把谈话内容记录下来。


有一次,薄前后交代的事项不一致,并责怪荣不该这样办。耿直的荣指着本子的记录争辩说:“你上次交代的是这样呀!”薄马上说:“那我收回!”



荣高棠


还有一次,薄交代事项,因事关机密,看见荣在记录,就说:“这件事你不要记!”荣边记边说:“我怕忘了。”薄说:“我都记住了你还记不住!”荣只好把本子收起来。 当时,在机关干部之间也有团结问题。个别干部工作作风不好,和大家的关系紧张,影响到正常工作。荣高棠一再做工作,也未能奏效。直到一九八七年五月份,因为事关人事,他向薄一波汇报情况,希望得到薄一波的支持,请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薄一波对荣说:“过去在体委,那么多人你都搞下来了,现在这么几个人你都搞不好?!”话中有明显的不满意。


荣说:“是我无能。”


薄说:“你就不能和他好好谈谈?”


荣说:“谈了好多次,没用,他根本就不听我的,根本就不怕我。”


薄说:“他不怕你,还不怕群众?你们开个支部生活会,让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 这是荣不曾想到的。他说:“那你得参加,讲讲话。”


薄说:“我就不参加了,你们开。”


当时,中顾委的两个“生活会”刚刚结束,荣对外界的反映和情绪一清二楚,心存纠结。而此时薄一波的态度和主意出乎意料,又提出搞个“生活会”,更使人作难。机关的同志听说后,也觉得意外,而且普遍认为,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适得其反。但是,荣对薄一波一直是绝对服从,他决心自己承担一切。



邓小平、薄一波、李先念、胡耀邦


果然,这个“生活会”的结果是不欢而散。荣从中感到孤立无援,在矛盾中陷得更深,处境更为困难。


不久,有人给薄一波写信,声称荣高棠“在耀邦的问题上态度暖昧”,“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手软”,“同情于光远和张光年”,等等。对此,薄一波始终一句话不说。不久,原来中直党委关于荣高棠为十三大代表候选人的安排,也无声无息地取消了。伍修权听说后,私下对荣说:“不当就算啦!”


环顾大环境的变化,检视自身的处境,荣高棠决心辞职。六月,他向薄一波正式递交辞呈。


(源自:《悦读》第40卷,作者:王晓中,摘选自《炎黄春秋》刊登的《荣高棠和薄一波在中顾委机关》)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一定转给你朋友也看看!

更多故事,长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备用号(防止失联)

必读列表

刚刚,王健林表忠心,麻烦却才刚开始
中国金融高官被双开,漂亮端庄的妻子也被查
冯小刚的发家史:说说北京名利场里的大院子弟
抗战时延安女青年为何约定“不嫁老干部”?
狮子山下,刘銮雄和他10个女人
李嘉诚们的肮脏发家史:白手起家是童话
“首富”王健林的豪赌
揭秘西山会3次重要饭局善后令谷车祸余波
中国对印度有战略吗?(深度好文)
精彩呈现贾跃亭跑路全时间过程!如果这不叫跑路,什么叫跑路?

中 国 悍 匪 前 三 名

点击原文,更多深度揭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