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情绪被勒索了吗?|文茜选读

2017-03-02 周慕姿 文茜大姐大

作者:周慕姿(台湾心理师)

「你的人生,都在满足别人吗?」试着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再问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事,让我愿意拿我的人生去满足别人?」


什么是「情绪勒索」?


「情绪勒索」是知名心理学家苏珊‧佛沃在《情绪勒索》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情绪勒索」常见于许多人际关系中,包含职场、亲子、夫妻、朋友等。


情绪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使用要求、威胁、施压、沉默等直接或间接的「勒索」手段,让被勒索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例如挫败感、罪恶感、恐惧感……这些感受就会在被勒索者的内心发酵、造成伤害。


为了减少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因而顺服对方的要求,长久下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被勒索者让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决定与行为,失去了「为自己做主」的自由与能力。最终,被勒索者的「自我」就在这个过程中消耗殆尽,直到其心力一滴不剩为止。


 被勒索的不止是人身,还有思想丨《风声》


在我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后,时常遇到有情绪困扰的案主前来求助。当我陪案主一起检视自我的情绪状况时,时常会发现,他或许正处在一段权力相当不平等的关系中——可能他身边的重要他人,正好是一位情绪勒索者,而对方与他都不知道。


一旦与案主开始讨论,对情况抽丝剥茧,使其慢慢发现自己的情绪困扰与压力,其实是来自特定的一段关系中时,有些案主会觉得相当意外:「怎么会这样呢?他其实也对我很好/很照顾我/很爱我,难道他不在乎我吗?为什么他要勒索我?为什么我们都没有发现?」


对啊,「情绪勒索」听起来是如此不舒服的互动关系。「勒索」这种行为,不就应该是「勒索者毫不在乎被勒索者的心情,只一味地要求被勒索者满足自己欲望」的行为吗?为什么会出现在对我们相当重要的关系中?


当你看了「情绪勒索」的定义,检视自己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发现符合以上陈述时,或许你会心生疑惑:「难道对方不在乎我吗?不爱我吗?他是故意的吗?就是想让我痛苦吗?」



 当你审视自己时,或许会心生疑惑丨《浪潮》


实际上,有时身为一个情绪勒索者,他并非有意识地进行「情绪勒索」的行为,而是在面对自己的需求时,他习惯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或许没有发现,这对你而言是不舒服的,甚至他在面对「需求没办法被满足」的恐惧中,可能就会张牙舞爪,想要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无任何余力去注意到你的感受与需求。


但相对地,之所以能够开始「情绪勒索循环」,也代表你愿意接受情绪勒索者的勒索手段——你愿意提供你的资源,以满足他的需求,藉此安抚你心中的不安、换取内心暂时的平静。


不要忘记:唯有你接受勒索,这场交易才会成功。


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情绪勒索?看清楚了「情绪勒索的样貌」,然后呢?有的时候,即使我们看懂了,却仍然无法摆脱情绪勒索。



 有些事即使看清了,仍旧无法摆脱丨《窃听风云》


「我明知道他在对我情绪勒索,但我没有办法拒绝,怎么会这样呢?」当有这种感觉时,你可能会很讨厌自己的软弱,甚至陷入什么都不能做,不能改变的无力感中。


但实际上,即使看懂了「情绪勒索」的样貌,那仍然可能让我们暂时无法动弹。会有这样的状况,并非因为你太软弱,而可能是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可能是你根深柢固的恐惧、焦虑与害怕的情绪太强了。


其二,太过在乎别人感受的你,被这些焦虑与害怕,引发了你「习惯性的罪恶感」。


这种罪恶感,在你面对别人有所要求,而你自己的感觉与情绪跑出来,有点「不想答应」的时候,它就会出现。因为它的出现,又是这么真实的情绪,会让你以为「我真的做了不好的事情」


所以,因为这个罪恶感,你觉得不答应的你根本就是个「自私的家伙」,于是,你可能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有一些罪恶感,是与身俱来的丨《肖克申的救赎》


一般的罪恶感,在我们做错事时,它的出现,是提醒我们可以弥补,可以让我们与其他人的感觉变得更好,也是维持这个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情绪。但是,这种「习惯性的罪恶感」,它让我们以为我们做错事了,但实际上我们没有。


这种罪恶感,只是我们从小到大养成的一种「习惯」。一旦我们没有符合别人期待,达成别人要求,还有重视自己感受的时候,它就会跑出来。


也就是,当我们没有把别人的感受需求放第一位时,对于某些人而言,就很容易跑出这种「习惯性的罪恶感」,让自己以为:自己重视自我的感受是错的。


原本,「罪恶感」就是一种利他的情绪,因为有这个「罪恶感」,使得社会的道德秩序能够有相当的维持,可以说,这是一种「被教导」而形成的感受。而「习惯性的罪恶感」,是一种被教导、训练而成的、太过利他的一种情绪。


 习惯性的罪恶感,让人背负得太多丨《湄公河行动》


这种情绪让我们非常不舒服,而只有当我们总是以他人为主,把自己放到最小时,这种情绪才不会出现。


否则,只要我们一想要重视自己需求,甚至觉得自己是对的时候,这种罪恶感就会被立即召唤出来,象是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告诉我们「你这样不行」:你应该要满足别人的需求。


你应该要做到别人的期待。 


你不能对不起任何人。 


你应该学会自我反省,而不是责怪别人。 


你一定不能拒绝别人,要让大家喜欢你,这样你才有价值。


类似这样的教条,慢慢累积训练出「习惯性的罪恶感」,让你完全不敢违抗。一旦要违抗这种教条与情绪,就会感觉极大的焦虑,使得最后你仍屈服于别人的期待与需求中。


- END -

封面图片丨Pixabay

文|周慕姿


- 商务联系 -

寿小姐

shoujiayin@890medi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