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整治12年:从无到有展现风华,成为国际生活大都会|全球视野

2017-09-19 文茜的愉悦学校 文茜大姐大


上海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最早的门户。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段被英国和法国强占的租界期,成就了上海,各国列强陆续在外滩盖起了领事馆、金融机构、哥德式的尖顶、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阳台,中西合璧,风格各异。英国汇丰,美国花旗 AIG 总部,甚至日据时代的台湾银行,都曾经在这里开业,当时这里被称为「东方华尔街」。


1949 年中国建国后,上海成为中国的工业区,原本娇柔的「东方明珠」变了模样;1978 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1992 年国家设立浦东新区,正符合了这座城市固有的气质。


上海乃至全中国,能有这么大的变化

全仰仗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


而上海的未来取决于黄浦江对岸,浦东。「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过去老上海人总是这么说,可就在短短 20 年间,浦东就像灰姑娘遇上了神仙教母,蜕变为上海最前卫的心脏地带。


迷人的外滩在 1949 年后,曾一度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等多家机关,企业宾馆商店的所在地。直到 1995 年重建新外滩计划,官方机构迁出,外滩重新批租。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进驻,10 年间,这里汇聚了超过 200 家金融机构,2004 年新加坡商人率先进驻外滩 3 号,开画廊卖精品,时尚大师阿玛尼也来到上海,台商也勇闯外滩……


在重新开发的同时,上海的城市规划者也在反思这座城市 21 世纪的发展方向。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两岸遍布许多记载着发展历史的工业遗迹,2010 年世博会结束后,上海市政府就开始思考,如何将两岸的公共空间,从「生产」岸线置换成「生活」岸线。


2010 年世博会,让全世界

更进一步了解到上海的实力


浦江两岸共同开发的核心,就是要打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形如一滴水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浮出北外滩,将仓储码头转变成为航运服务集聚区,外滩区域则通过老建筑置换,引入大量金融机构,为金融发源地重新注入活力。


黄浦江在徐汇滨江段身姿摇曳,拐出一个「W」形,到 2019 年,这里将建成西岸美术馆,馆内最重要的展览陈列项目 15 日正式公布——法国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将与上海西岸开发集团共同合作推出「临时蓬皮杜」展览项目,跨度长达 5 年。


根据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到 2020 年,黄浦江两岸将实现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 45 公里岸线全面贯通。在「贯通工程」启动之初,徐汇滨江通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知名的「上海西岸」文化品牌。


该文化品牌以美术馆大道、西岸传媒港和西岸自由港等文化产业项目为平台,引进、学习、运用全球先进的文化发展理念及专案运作方式,挖掘、提升、传播中国文化、海派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上海西岸迈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


上海蓬皮杜展览馆

这里汇集了国际知名的艺术作品


2014 年起,随着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先后落成启用,一批国际标准的高品质文化艺术活动在这片水岸集中举办,初现雏形的「美术馆大道」仅 2016 年就举办了 113 场展览、艺术活动,吸引中外参观者 107 万人次。


除此之外,浦东滨江蜿蜒 23 公里,包括 1 万平方米的北滨江广场,5000 平方米的南滨江广场,还有后滩的庆典广场,这些紧挨江面的平台都是全民活动的「免费场馆」,沿线还有两个篮球场,并新建 5 个「城市客厅」。


「船厂 1862」剧院就是由一座老旧船厂改造而来的。你会看到生锈的铁管和风化了的混凝土柱子,那些刻印着岁月痕迹的部件,都被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延用,「尺度和质感的保留」,是他改造的关键词。


改建后的剧场可容纳近千人同时观赏,舞台被划分成 9 块,均可升降;一层座椅全部可以移动,硕大的座位号和四周那些用老材料做成的小装饰,既散发着独特的工业气息,也体现着当代艺术趣味。


船厂改造前(上)后(下)对比


「新旧并陈」向来是这座海派城市的风格。顺着外白渡桥来到虹口区,桥头堡的海鸥饭店有着上一代上海人的集体回忆。


坐在海鸥饭店的景观餐厅,边吃饭,边欣赏两岸美景,是老上海人心中很有仪式感的事。但为了还江于民,贯通岸线,政府努力说服饭店经营者让出这片风水宝地,变成了一个高出地面 3.5 米,总面积 1900 平方米的观景平台,到 2017 年 6 月基本完工。


无论晨昏,每一天都会有人来到岸边,听着江水滔滔,享受凉风徐徐,望着江鸥点点,感受这座城市的美好,体会魔都的魅力。


你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上海这座城市,因为不过一瞬间,它就又变了样子,并继续书写下一个世纪的辉煌。


身处这个时代

有些事你一定要了解,因为你逃不掉

点击下图  购买文茜的世界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