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台北:潜在的最危险地带,集地震不利条件于一身|文茜x陈文山

2018-03-29 文茜的愉悦学校 文茜大姐大

▲ 点击上图  购买文茜的愉悦学校

在经历了 2018 花莲地震、宜兰地震、长滨外海的地震后,台湾很可能变成最近频发地震的地区之一。


现阶段,新北市跟台北市加起来有 40 万栋老旧建筑,很多市民呼吁「都更」(都市更新),但在「文林苑案」(发生在台北市士林区的一起都市更新争议)之后,所有的「都更」几乎都停下来了。公办「都更」都寸步难行,更别谈私办「都更」了。


台湾面临的地震、都更等问题,也引发了一些社会运动者的争论。但问题是,他们把自己所相信的理念当成唯一可以接受的价值,以至于自以为实现了某种「居住正义」,却不知可能正在为一场可怕的灾难创造完美的风暴。    


当然,重点不在于批评指责任何人,是提醒大家,台湾的老旧房屋是否需要「都更」,不能只着眼于财团还应考虑灾难的问题。


陈文山教授是台湾大学地质系前任系主任,也是研究台湾断层时间最长的教授 。他说,如果这几场地震发生在台北,估计房子都会倒光。


2月6日,台湾花莲发生里氏7级强震


◆ 陈文茜:台北大概有 40 万栋老房屋,木头构造的还好,比较严重的是那种五六十年代盖的四五层老公寓,倒塌下来造成的死伤会比木质房惨重。台北繁华的街区里大概有 1/4 的房子都是这种老式公寓。


如果年初几场地震就发生在大台北地区,包括台北市和新北市,这些老房子是不是都已经倒光了?


◇ 陈文山:年初的花莲地震里氏规模 7 级,地震加速度值大概在 0.4g 以上(g是重力加速度),这个程度的地震如果发生在台北,这些老房子都会倒塌。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台北是集地震不利条件于一身的地区,就连当初蒋经国担任「行政院长」期间,美军顾问团就曾建议他将行政中心迁移。


台北市区,老房子占了1/4


◇ 陈文山:台北是盆地,根据盆地效应,同一个地震波从别处进入盆地后就会放大,振动幅度扩大 1-2 倍,破坏力就会相应增加——房子摇晃程度加剧、持续时间加长。


例如 1985 年的墨西哥大地震,震央距离墨西哥 300 多公里远,可引发的 7 级地震却几乎要摧毁整个墨西哥,死了大约 3 万多人。


这就是盆地效应,也是地震最可怕的不利条件。对台北来说,这 300 公里相当于到高雄的距离。


台北除了跟墨西哥一样都是山间盆地,还都符合地震的第二个不利条件——土地下面都是水。

其实,在欧洲人进入之前,墨西哥原来是一个湖泊,因为冲击效应,河流填土,才变成现在的土地。同样的,台北在清朝道光年间,还是一个沼泽,后由基隆河冲刷下来的泥土慢慢堆积而成。


所以,就自然条件来说,台北占了两个最不好的:一个是盆地效应,一个是由沼泽屯土填积而来。


台北属于山间盆地


◆ 陈文茜:除了自然条件外,人为条件也不能忽视。比如,整个台北盆地里的人口密度太高了,一旦发生强震,受灾死亡人数将难以想象。


◇ 陈文山:没错,第一个不利的人为条件就是双北市(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合称)的高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最高的永和区大概是 3.9 万人/平方公里,最低的大安区大概是 2 万人/平方公里。相比之下,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也才 0.9 万人/平方公里,美国洛杉矶也就 1.2 万人/平方公里。


台北人口密度已经这么高了,可居住的房子还特别差,建筑标准与安全系数都很低,这就是第二个不利的人为条件。


台北与新北两市人口密度高


◇ 陈文山:仅台北市,大概就有十几万栋屋龄 30 年以上的老房子,加上新北市,差不多一共有 40 万栋。它们的地震加速度值差不多是 0.08g,连 0.1g 都不到,1999 年「921 大地震」之后的新盖房是 0.24g,整整提高了 30 倍,花莲市区更高,为 0.4g,可遇到这次地震,也还是倒了不少房屋。


所以,如果大台北附近发生大规模地震,死亡人数会很多,而且政府不一定有救灾能力。一方面,像日本「阪神大地震」一样,房子倒塌导致道路不通,消防队根本无法及时施救;另一方面,他们居住或办公的地方也是老房子,一旦倒塌,政府可能也会变成受灾户。


在「921 大地震」的后期调查中,我们就曾发现,很多地方的消防队(房子)都倒塌了。这些房子由于要停放高大的消防车,常常将一层楼挑高,又不做特别加固,所以遇到地震,极易倾斜倒塌。


台湾「921大地震」,大量房屋倒塌


◆ 陈文茜:这就引发了一个新概念——「防灾型都更」。可是自从「文林苑案」之后,再也没有通过一个「都更」案,没有人愿意审查「都更」案,都被骂。当然,更不会建筑商愿意做都更,毕竟政策风险,法律也没法给他们保障。


一些人在为所谓「居住正义」抗争时,觉得「不想离开老家」是价值,「想换一个新家」是价值,「想换一个比较安全的家」是价值,不应该为了凸显一个价值而牺牲其他价值。他们在抗争时根本没有想过台北所面临的地震问题,没有考虑到「防灾型都更」会因此被延迟。


在这些没有道理的串联式抗争政策风险下,你觉得谁还敢投资「都更」呢?


◇ 陈文山:以目前政策来,如果不改变,很难会有建筑商愿意做这件事。毕竟连什么时候开工都很难保证,光是和居民谈土地就要花很时间。


且不说是防性质的,就是简单的迁移改建,一平换一平,居民也会因为一楼跟顶楼的问题谈不拢。


「都更钉子户」的抗争


◇ 陈文山:政府方面也可能是「先给你胡萝卜,后给棒子」。优惠先行,如果谈不拢,优惠过期了,就直接断水断电贴条子,最后,也只能统统搬迁。对台湾这些政客来说,老百姓不重要,选票比较重要


所以,「都更」是需要时间的,10 年或者 15 年缓冲时间。这期间需要鼓励民众换一个观念,提前参与进来,比如告诉他们,如果不「都更」,将来倒塌了,政府需要花更多钱去救灾,民众也要捐款筹建,其实更得不偿失。


除此之外,还应出台一些特别的优惠去刺激,设一个期限。其实,很多人都有一种心理,觉得好东西需要早点争取,要么优惠都被别人抢了,自然就会变得积极一些。


所以,做事情也要抓住人性的特点。


台北屋龄在30年以上的房子抗震能力较弱


◆ 陈文茜:台湾中央大学地科系的马国凤教授,有一支地震模型团队,曾在 2015 年发布图表说,未来 50 年,台湾发生规模大于 7 级地震的机率是 55%,规模大于 6.5 级地震的机率是 97%。其中,花莲米伦断层可能发生规模 6.4 级左右地震的几率高达 42%。


就整个台湾来说,北部发生地震的几率是 30% 左右,中部是 25%,东部是 34%,南部是 64%。


台南的花莲经常发生地震,所以早有准备,相比之下,台北是不是比较没有危机意识?


花莲频发地震,防灾意识较强


◇ 陈文山:花莲基本每年都有地震,台北则相对较少,去年北投 的地震就已经是台北 40 年来最大的一场了。所以,台北人一般都欠缺地震的防灾知识,不像中,房子梁子都很厚、很低,结构做非常好,就是为了抗震,这是他们从「921 大地震」中汲取的经验。


台南由于处于断层带,发生地震的次数比较多。很多人潜意识里觉得断层很危险,每天都在动,其实,这种浅移式断层是不大会有大地震的,也就是说断层附近的区域反而是安全的。


就像美国的圣安德里斯断层(San Andreas Fault),长 1 千多公里,但被分成了 4 段,其中 1 段是会移动的,在过去 1 千多年里就没有发生过大地震,就是因为它不会累积能量。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环太平洋火山带,因为开年以来地震次数较往年有所增加,里氏规模也有 7.5 级,死了很多人。


有人因此觉得,地球现在进入了地震高峰期。其实,我觉得这只是基于统计数据的推断,虽然考量了过去 150 年来大地震超过 7 级的频率,也考虑到了地球转速(以往地球转速变慢时,地震就会多一点),从科学角度来讲并非不对,但仍需观察,不能太早下定论。


年初异常活跃的环太平洋火山带


◆ 陈文茜:过去这一两个月来,先是发生在花莲米伦断层的地震,然后是两次宜兰地震,台北、新北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强烈的震感。你曾说过,大台北附近的山角断层都是死的断层,3 百年没动过,但在「921 大地震」时开始活起来,这是不是意味着地震会牵动断层?

◇ 陈文山:对大台北地区来说,地震有两层,一层是在二十公里以内,一层是在七八十公里以下的。


从资料上来看,近期几场地震属于底下那层,刚好都在菲律宾板块挤压的界面上。怕就怕它大动,尤其越往北部移动,这个地震面就越深,如果到达板桥,那就会像 1909 年那场 7.3 级大地震一样,因为它们几乎处于同一层面。


若继续朝台北移动,整个板块深到七八十公里,那么台北就会受到影响


一旦发生地震,台北是否可以承受?


◇ 陈文山:不过相比较而言,我会更担心地震,通常二十公里以内的地震。 台北现在比较少,宜兰非常多,几乎每天有,只是规模不大。


从灾害角度来看,台北的老房子最怕的就是这种浅层地震,碰到震度 5 级,甚至 6 级以上,这些房子就容易全倒,而不只是半倒或者歪楼。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改造老旧房,怕的就是这种浅层地震。


只是,大家好像赌博一样,丝毫不重视。 


这里是「文茜的愉悦学校」

我们并不提供科学原理

只有活生生的人生经历,以及岁月过后的人生思考

希望他们的人生态度能给你一些启示

关于逆境、选择、和解、死亡……


更多文茜对谈

齐豫、潘越云、三毛:三个女人的壮阔人生

品冠:男人说出自己有痛苦是一种勇敢

贾静雯:因为爱,所以改变

做回设计师,让女儿不用在档案上填「我爸爸是无业游民」

人生来就有最重要的权利,不是来劳苦的

吃饭的时候记得擦掉口红:你不知道一天会吃掉多少毒素

我的苦可以写成一本书,但是它给了我另一种自由

他说「我比较爱新台币」,但他比大多数人都更用心做事

从殡仪馆送花小弟到花艺大师:「我也爱花朵枯萎的模样」

阿雅:我没有变成一个愤怒的人




- 商务联系 -

魏小姐

weidanti@890medi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